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72316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1
《致橡树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总第次课课题致橡树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会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2、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重点、难点1、“意象”这一概念的理解。2、对朦胧诗中的意象理解。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放《梁祝》音乐,营造气氛)同学们,这首曲子你们熟悉吗?这首优美的曲子背后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想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
2、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规范下的悲剧,一个女人不能自由选择婚姻,无力拥有真正的爱情的悲剧。然而在旧社会,遭受这样不幸的不仅仅只有祝英台一人,有的甚至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力。幸而,崭新的社会已经到来,女性的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代生活大潮中,女性在追求着具有时代特色的
3、理想爱情。其实,早在1977年,就有一位女诗人道出了女性的心声,发出了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她就是舒婷。二、作者简介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出生,福建人,当代女诗人。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三、朗读诗歌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
4、听舒婷是怎么说的。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四、解读诗歌(一)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师:想想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师:“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第一部分(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第二部分(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
5、:表达出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二)解读第一层:体会作者在诗中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1、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相关知识: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2、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一方攀附:A.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好看)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
6、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今天,“傍大款”者还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现代女性绝不做“以丈夫为职业”的女人,不做靠男人发光的女人。女人不能再是月亮。单方痴恋:A.放小鸟画。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
7、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一味奉献: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C.提示:我想给大家念几句歌词,选自艾敬的《外婆这样的女人》:“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和他的孩子们。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
8、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