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

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

ID:31995040

大小:3.44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1-30

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_第1页
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_第2页
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_第3页
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_第4页
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请在以

2、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声明人(签名):洲71年6月f^刁日俘祠牛绪论绪论第一节选题缘起清代的五贡,是指恩、拔、副、岁、优贡五种贡生。顾廷龙主编的420册的《清代殊卷集成》④,共收清代刊刻殊卷8300多份。这些殊卷包括了考生履历、科份名次、考生文章等重要信息。其履历比官刻的登科录、乡试录、会试录以及同年齿录等所载详细,不啻一部家谱的缩影。加上

3、母系、妻系与师承传授的记述,殊卷的履历又成了不可多得的传记资料。@其中包含有1544份贡卷,因此,欲了解清代五贡的身份特征、贡试情况、五贡的世系及社会网络等,这些贡卷无疑是最系统、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五贡出身者中不乏清代的著名人物,如胡适的父亲胡传为岁贡出身,清末实业家张謇为优贡出身,《康鞘纪行》的作者姚莹为副贡出身,此三人的贡卷均被收入《清代殊卷集成》。还有一、二品大员如曾国荃、李鸿章均为优贡出身,翁同稣为拔贡出身。可能是由于他们中很多人后来又考中进士,如姚莹为嘉庆进士,李鸿章道光进士,翁同稣为咸丰进士,张謇为

4、清末状元,所以其五贡出身往往为人忽视。但也有止步于五贡而做到高官的,如曾国荃。在诸多文献中所出现的五贡功名,究竟该做如何考量?五贡究竟是科举体制内还是依附于科举制的功名系列?在地方社会中五贡群体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兴趣所致,疑难所归,遂引发如上思考。第二节学术史回顾在探讨清代有关五贡的制度及五贡与地方社会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对以往有关科举、教育、选官制度、社会流动以及科举人群的研究作一学术史的梳理,以借鉴已有的成果和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推陈出新。①顾廷龙主编:‘清代殊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②顾廷龙

5、主编:《清代磔卷集成》序,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第2页。l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一、对清代科举、学校和选官制度的研究对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研究论著主要有王德昭的《清代科举制度研究》①、商衍鎏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它们对明清科举制度的嬗递,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具体规定及实施情况均作了全面和细致的考察,是目前为止有关清代科举制度论述最为翔实和权威的著作。另外,齐如山的《中国的科名》@一书系作者根据自身经历撰写而成,让我们对清代的科举功名有了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以上著作对清代的五贡都有详细描述,尤其是商著,对五贡的

6、来源与种类、五贡的考取与入监、考职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马镛著《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清代卷),将贡生视作地方府州县学和国子监之间的衔接。作者认为,贡生一词的原意为地方将人才“贡于王廷”,指从地方官学选拔到中央官学深造者。而在清代,贡生作为在校生的含义已经淡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身份,有了这种身份,就可以获选地方官吏,或以这种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等。所以,清代绝大多数贡生仅以其身份在社会上活动,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步入国子监大门。@对于清代的选官制度,艾永明的《清朝文官制度》@一书作了详细考察。许大龄的《清代捐纳制度》@则系统

7、研究了有清一代的捐纳制度。瞿同祖在《清代地方政府》一书中对州县官的出身背景作了统计。⑦贡生是地方州县官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弄清贡生的选拔与入仕并区分正途贡生(即五贡)与捐纳的贡生(即例贡)的差异相当重要。日本学者和田正广在其力作《明清官僚制度乃研究》@中,对明代科举制度的性质、特征,明清科举的社会机能以及科举身份问题作了深入的考察,并探究了明清时期官僚考课制及腐败问题。作者认为,“明代到清代绅士层的社会形态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任过官的,到进士以至生员等具有国家身份的各阶①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中华

8、书局,1984年。②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③齐如山:‘中国的科名》,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④马镛:‘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五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⑥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明清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