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00942
大小:57.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阅读教学中“预习单”的有效设计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中“预习单”的有效设计策略【摘要】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预习单”是提高学生预习效率的一种行z有效的方法。预习单的设计,可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及学牛的主体特征展开,将预习单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使学牛的预习有目的、有方法、有层次、有质疑,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联系,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关键词】语文预习单设计预习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Z前,学生自学新课,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准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若缺少教师有目的、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对预习容易浅尝辄止,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思考。预习更多时候会变成走形
2、式一一“课文读一读,生字画一画”,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让课前预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利用“预习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所说的“预习单”,是教师根据文本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主体特征设计的预习作业。一份有效的预习单能帮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目标,让学生找到解读文本的方法,进而深入思考,化难为易;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文本解读上的障碍和局限,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一、有“的”放矢,行之有“效”预习单的设计是为学习新课服务的。一份有效的预习单能够帮助学生预知新课的学习方向,使他们对课文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设计预习
3、单前,教师必须对教材作一番精心研读,把控好文本的学习目标,划分好课文学习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出一份将目标贯穿于题目、有较强指向性的预习单。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预习单设计。在上述预习单中,第1题的设计不仅符合本课的生字词学习冃标,而但合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识字要求一一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第2题的设计则有利于增强学生预习文本的针对性。小到一个字的字音、字形,大到一篇课文的写作定位,一份目标性强的预习单能帮助学生学习新课做好知识储备,以便Z后顺利进入课堂学习。二、有“章”可循,行之有“法”设计“预习单”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
4、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学生通过一次次预习后,能在离开预习单的情况下,自主运用己学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冇效的预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特别要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预习文本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预习单设计。在上述预习单中,笔者从朗读、运用、了解、体会、质疑这五方面将预习规范为五个步骤,即“读一写一查一想一问”。此类方法将预习题尽量细化,可操作性较强,较适合于中高年段的学生使用。好的、有序的预习方法不仅容易操作,更能帮助学生在Z后的阅读屮举一反三,进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三、有“路”可走,行之有“径”预习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
5、第一步。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科学文化基础,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设计预习作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水平的层次性,分层布置预习作业,由易到难,让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预习单设计。在上述预习单中,教师将作业按不同的层次分为不同的星级,让学生在解答中清楚课文中哪些内容必须学握,哪些内容自己有能力学握,乂有哪些内容对自己来说有难度。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解答中更直观地了解到他们的文本认知水平。因此,一份分层次的预习单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让学生在体验作业乐
6、趣的同时,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四、有“疑”方进,行之有“思”“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能将学生思维的着力点牵引到文本的重难点和疑点上,让学生渐入思考,学会发??。因为冇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会更加专注,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设计预习单时应该适当预留“质疑”板块,并多加引导,让学生的质疑由模仿转向自主,在“质疑”环节中问出质量,突破创新。(一)着力于标题,探索文章中心课文的标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教给学生质疑课文标题的方法,能让他们初步学会怎样抓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一文,标题耐人寻味,就可引导学生思辨: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
7、呢?问题虽然很简单,却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进文本。(二)着眼中心句,抓住文章主旨中心句概括了一篇课文的内容与情感,带领学生从中心句开始质疑,引导他们关注课文的重难点,从而把控好质疑的方向。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在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指导他们从此处着手,有学牛就提出:“我”为什么快乐?为什么惧怕?课文的哪些句子中有体现?这些问题正好抓住了课文的关键,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