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

ID:31780749

大小:59.9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8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_第1页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_第2页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_第3页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_第4页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_第5页
资源描述: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试谈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建构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和谐德育发展中的正向彩响与建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契约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织中心理的与隐含的契约》一文中提出,心理契约实质上是当事人(主要是指雇员)的主观信念,是一个在实践屮逐步构建的过程。他认为组织不具有主体性,因而不会有统一的希望。由此,心理契约的主流研究方向被转移到了个体层面。Herriot等人把心理契约重新定位在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上。他认为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对彼此的各种责任的

2、认[摘要]和谐德育是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命题。和谐德育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为本,前提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良好互动的和谐关系。心理契约作为二者间的隐性纽带,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徳育的基础。只有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才能推动学纶身心和谐发展。[关键词]心理契约高校和谐徳育[作者简介]柏文涌(1973-),男,四川达州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重庆401331)[课题项目]木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0“当代高职高专大学生和谐德育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项目编号:08jwsk238)[]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55-0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党与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面对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给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现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捉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研究如何从心理契约的理论视角,洞悉学生的情感与发展需求,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增强教育主客体间的沟通,以激励为手段,创新教育策略,推动学生和谐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也是高校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目标期望和重要

4、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价值。一、心理契约理论发展、含义和特征“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Contrac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阿基里斯(Argyfis)提出的,1960年他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探讨了工人与工头之间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关系,并称之为“心理工作契约”o随后,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E.H.Schein)在他的著作中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对于行为动机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作为对构成员工与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也就是关于一方应该得到和相应付出什么才能作为

5、与另一方作出的贡献相互交换的一种信念。到了20世纪80年代,Rousseau在《组织中心理的与隐含的契约》一文中提出,心理契约实质上是当事人(主要是指雇员)的主观信念,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构建的过程。他认为组织不具有主体性,因而不会有统一的希望。由此,心理契约的主流研究方向被转移到了个体层面。Herriot等人把心理契约重新定位在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o他认为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对彼此的各种责任的认知。Guest也认为心理契约应当是双层次的,他提出了组织代理者的概念,并强调了作为组织代理人的管理方代表在心理契约形成中的作用。综上所述,其概念可以

6、界定为:心理契约是指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对于各自所承担的义务以及应负责任的主观的内隐的约定,是因相互期望而形成的非书面协议。根据心理契约理论的定义及发展,心理契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心理契约的内容是组织成员个体对于相互责任的认知,是一种主观感觉,成员个体对于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自己的体验与见解,而不是和互责任这一事实本身。第二,心理契约具有不确定性。正式的契约一般是稳定的,很少转变,但心理契约的主体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与组织形成的心理契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处于一种不断变更与修订的状态。第三,心理契约具有双向性

7、,是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寄予期望的双向交互关系。第四,心理契约组织与成员期望Z间存在差异性。心理契约不仅有期望,而且包括对责任和义务的承诺,组织希望成员承担较多的责任和义务,而成员认为自己付出得多,对组织的期望却得不到满足,进而形成组织与成员期望值的差异。第五,心理契约具有双向性。心理契约的“当事人”必须是两个主体,单独一方的期望或信念都构不成心理契约。第六,心理契约具有隐蔽的动态性。心理契约的双方会根据环境变化來确定契约的内涵,没有固定的模式与统的标准,其内容会随着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与组织成员的不同需求变化而不断动态发展和变化。二

8、、心理契约理论引入高校和谐徳育研究的吋代作用1.心理契约的引入能够更新德育理念实现德育目标。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相互期望,是以双方的内在心理需要为出发点,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高校徳育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