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ID:31780630

大小:73.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_第1页
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_第2页
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_第3页
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_第4页
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07-02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就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则使人深陷泥潭。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该是

2、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小学是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有责任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预习的意义在众多的习惯中,我感觉预习习惯是一个很重要但是却被老师和同学们忽视的一个内容。其实,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然后在课堂或课后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就能使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更加深入,可谓意义重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

3、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比如,要通读或浏览课文,就得默读或速读,遇上生词难字,就要亲自动手去翻翻字词典;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对难解之处就要圈圈点点以存疑质疑;要纵观全文,就要学着概括段意,编写提纲。可见,这一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就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第二,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做好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一篇课文的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

4、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可以一带而过,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第三,预习可以把课堂探究引向深入。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思考会更深入,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2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上存在以下问题:(1)不重视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不能参与到课前的

5、预习中。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2)未养成预习习惯。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收效甚微。(3)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时只注重做课后练习,不重视过程,不善于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随便看看书,过多依赖教学参考书。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3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途径为了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3.1转变观念,增强兴趣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增强兴趣。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好处,预习对于今后继

6、续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将外部因素转化为内部因素,变“要我预习”为“我要预习”。3.2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将预习方法的培养带入课堂,选择几篇文章上好预习指导课,教师和学生一起预习,重在方法的指导。可从以下步骤指导: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阅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难理解的字词,为进一步学习扫除文字上的障碍。反复朗读,做到熟读成诵。在学生扫除了文字障碍后,要求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对于不好读、难读的语句更要多读,要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学生如果连文章都不能读通顺,何来阅读教学、课堂效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7、”,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已对文章大意、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些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很远,学生很难与作者达成感情上的共鸣。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阿炳的生平、以及他的作品资料,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这时可从课题入手,从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