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80344
大小:55.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8
《培养观察能力,提升作文水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观察能力,提升作文水平河北省邯郸县第十五中学:武华丽摘要: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笔者认为,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牛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关键词:初中语文观察能力作文水平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
2、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地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所以,我认为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怎样才能引起学牛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下面就将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各位语文教师交流一下。一、上好观察训练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牛观察兴趣我根据初中学牛爱表现的特点,在观察训练课上让学牛根据学校、家庭、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创作表演小品、情景剧。在表演中让学牛观察“演员”的言行举止。因形式新颖,学牛
3、积极性很高,始终保持着观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牛能用比较准确牛动的语言将观察的结果表述出来,教学效果非常好。我和学生还经常会在训练课上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我要求学牛认真观察身边的老师或同学,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在自己介绍后让老师和同学猜写的是谁,比一比谁观察得仔细,谁能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另外,我还组织学牛参与一些活动,如:足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活动的组织,不仅丰富了学牛的课余牛活,更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二、精彩练笔,双管齐下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
4、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
5、容起初比较简单,经过讲评、指导,他们观察的视野不断扩人,渐渐的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的事物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
6、,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吋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随笔促使学生们不断地去观察,去思考。一年多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写岀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三、思考要深刻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思考,则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产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只停留在感
7、性的层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认识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须理性。任何优秀的文章、作品都体现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思考的结晶。文章从生活中来,又要反映生活,因此,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思考才会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思考不是简单、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生或社会的命题,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刻性。最新的中考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岀了对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
8、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对生活的思考,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至普遍、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一般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或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由个别到一般,将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情感的概括。这种概括越广泛就越具有典型意义,就越能引起共鸣。且看2001年一中考考生对“茶”的一段思考:“用温水泡茶,茶叶漂于水上,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