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

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

ID:31732969

大小:61.1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7

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_第1页
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_第2页
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_第3页
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_第4页
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碳强度波动区域影响探究摘要: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碳强度区域影响,从省级区域、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等三个角度对我国碳强度波动的影响进行分解。分解结果显示:“十五”期间碳强度上升,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是山东、江苏、内蒙古等地区、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组;“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碳强度下降,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正作用的是山西、山东、内蒙古、辽宁、江苏等地区、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组;要促使碳强度下降,需要加大对

2、山东、内蒙古等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组的监控力度。关键词:碳强度;区域影响;完全分解模型;强度效应;结构效应一、引言近年来,碳强度波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碳强度的文章相继在各种学术期刊出现。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碳强度因素分解方法的研究,主要有拉式因素分解法(Greeningetla.,1997)、迪氏因素分解法(Angetla.,1998;Angetla.,1997;Leeetla.,2006)、完全因素分解模型(Sun,1998);二是利用多种因素分解法对碳强度进行研究,如Wang(2

3、005).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2006)、宋德勇、卢忠宝(2009)、朱勤、彭希哲、陆志明、吴开亚(2009)等运用因素分解从产业结构、人口、经济等角度分析碳强度变化的影响,王铮、朱永彬(2008)、李国志、李宗植(2010)、仲云云、仲伟周(2012)运用不同的因素分解方法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现有研究对揭示我国碳排放的区域特点和制定区域减排政策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现有区域碳强度分解模型大部分是运用拉式因素分解法和迪氏因素分解法,存在对残差项的忽视而造成的

4、估计误差;②碳排放的核算精度有待提高,现有文献大部分是根据能源消费的三大结构(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量进行碳排放量的粗略估算;③现有研究中较少体现省级区域碳排放的时间和空间变动,绝大多数是对整个时间段进行因素分解,忽视了国家相关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对碳强度的影响。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在三个方面有所探索:①基于IPC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将最终能源消费种类划分成9类,运用9类能源的标准量转换系数和碳排放系数对各地区碳排放量进行测算;②运用Sun(1998)提出的完全分

5、解模型,将碳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来进行剖析;③从省级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三个层面和“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间段进行因素分解,动态定量分析我国各类区域经济发展对碳强度变化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差异化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当前推进经济结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碳强度分解模型及数据处理本文运用Sun(1998)提出的完全分解分析方法,将碳强度的影响因素分为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来进行剖析,强度效应是反映不同区

6、域碳强度变化引起的全国碳强度变化量,而结构效应是反映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比重变化引起的全国碳强度变化量。设C为碳排放量(万吨碳),C=HCt,G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HGt,由碳强度定义,碳强度c=H=H=Hctgt,即(t=l,2,…,30)o其中ct为第t个地区的碳强度,航为第t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设cn为第n年的碳强度,c0为基期年份的碳强度,则从基期到n期的能源强度变化为:?驻c=cn-c0o而碳强度的变化是由于区域碳强度效应(cTeffect)和区域结构效应(cSeffect)引起的

7、,因此碳强度完全分解后的强度效应cTeffect=HgOt?驻ct+H■?驻ct?驻gt,结构效应cSeffect二—cOt?驻gt+H■?驻gt?驻ct,?驻c=cTeffect+cSeffect,区域t的变化对碳强度总变化的贡献为:cst=gOt?驻ct+cOt?驻吐+?驻ct?驻吐。由于统计年鉴上没有各个地区的碳排放量数据,因此在进行碳强度分解之前,需对各个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根据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因此本文利用各个省市历年终端能源消费数据进行

8、碳排放量测算。计算方法基于IPC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t个地区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为:Ct=HEitX?啄iX?浊i(i=l,2,9)其中,Ct为第t个地区的碳排放总量;Eit为第t个地区第i种能源消费的实物统计量;?啄i为第i种能源的标准量转换系数;?浊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口径,将最终能源消费种类划分成9类,包括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