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探索

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探索

ID:31684450

大小:56.5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探索_第1页
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探索_第2页
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探索王德文(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脾胃病科264400)【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278-02【摘要】目的探索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慢性肾功能衰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西药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根据健脾益肾化瘀法给予中药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9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o结论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

2、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健脾益肾化瘀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简称CRF)是因多种肾脏疾病演化导致肾实质损害的临床综合症。为探索中药治疗CRF的有效方法,笔者应用健脾益肾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17〜76岁,平均(50.5±5.6)岁;病程0.5〜6年,平均(3.2±l.l)年;肾小球滤过率(

3、Glomerularfiltrationrate,简称GFR)轻度下降者21例,中度下降者31例,重度下降者13例。观察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16〜77岁,平均(50.6±5.3)岁;病程0.5〜8年,平均(3.3±1.2)年;GFR轻度下降者20例,中度下降者30例,重度下降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o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衰渴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⑴中关于CRF的诊断标准、分期和辩证分型;②愿意服用中药治疗。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

4、肾衰竭期患者。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优质低蛋白、低钠、低磷饮食,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肾性贫血、抗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基础方:黄茂45g、党参15g.白术12g、山药15g>肉欢蓉15g^补骨脂15g>川芦20g、三七12gs熟大黄12g>茯苓15g、泽泻15g、炙甘草12g,随证加减。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各200ml温服,45d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0d,停药5d,应用3个疗程。1.4疗效判定治疗前后及过程中每7d—次GFR,参照《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

5、⑴制订疗效标准。显效:GFR增加≥30%,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好转:GFR增加≥15%,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GFR增加<15%或降低。好转和有效之和为总有效。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应用SPSSI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具体疗效数据见表lo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组别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有效对照组37(56.92)65

6、152228观察组56(86.15)*6523339注:观察组右效率86.15%显著咼于对照组的56.92,差异右咼度统计学意义,χ2=13.6385,*P<0.01o3、讨论CRF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肾脏持续损伤,肾单位的代谢能力明显减弱,进而出现以内环境紊乱和泌尿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症⑵,其常渐进进展,直至肾功能完全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其主要包括慢性肾脏疾病的2〜5期,各以GFR轻度下降、GFR中度下降、GFR重度下降、肾衰竭(尿毒症)为主要特征,因肾衰竭期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故本组未纳入研究。现代医学主要以早中期治

7、疗原发病和并发症延缓其进展,尽量延长正常肾单位存活,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本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仅56.92%O本组研究的CRF病情程度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腰痛”“瘾闭”范畴,以肾受损为本,肾为水脏,肺主通调水道,脾属制水之脏,故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以肾气虚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瘀浊内阻为主要病机[3],故治疗以健脾益气化瘀为大法。笔者基础方以黄茂、党参健脾益气,白术、山药脾肾双补,肉欢蓉、补骨脂温肾助阳,川茸、三七、熟大黄活血化瘀,茯苓、泽泻利水泄浊,并以炙甘草补脾和胃,诸药合用以健脾益肾、通畅气机为治本,行气化瘀、利水泄浊以

8、治标,标本兼治,在改善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