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

ID:31671538

大小:58.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_第1页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_第2页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_第3页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_第4页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吕献兰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木文主要从理论来源、理论内涵两个方面介绍了翻译家许渊冲先牛著名的“三美”论、“三似”论、“三化”论和“三之”论。【关键词】许渊冲“三美”“三似”“三化”“三之”【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026-02许渊冲是中国现当代翻译家的杰出代表。他把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名著译成英文或法文;同时乂把英、法文世界文学多种名著译成中文。他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倡导“译学要敢为天下先”,被人视为译界狂才。许先牛不仅是翻译的实践者,而且

2、是翻译的大理论家。对文学翻译,特别是诗歌翻译,他提出的思想在译界产牛了重大反响。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四个“三”论:译诗的木体论一一“三美”论;译诗的效果论一一“三似”论;译诗的方法论一一“三化论”和译诗的目的论一一“三之”论。一“三美”论一一意美、音美、形美1.理论来源“三美”之说是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鲁迅的原文是:“诵习一字••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①许渊冲先牛把此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中,在《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英法文格律体译文的序言中,他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论。②2.理论内涵“意

3、美”是指要再现原诗的意境美。“音美”是指译诗的节奏及韵律与原诗的对应程度。“形美”主要指译诗的行数与原诗的行数是否一致、分节是否相当。许先生认为“三美”之间的关系是: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的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但一般而言,要求译文和原文形似或咅似,是很难做到的,但许先生却一直不畏艰难,勇于尝试。在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上,许先生就创新的使用了许多方法,如借用英美诗人喜见乐用的格律、选择和原文相似的韵脚,借助于双声、叠韵、重复

4、来表达原文的咅美。还在词语的选择,长短和对称上尽量做到意美、形美。女m“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译成:Inthesteepskycoldwavesareswiftlysweepingby;Onthevastearthwarmwindsgraduallygrowinghigh.不但是状语对状语,主、谓语对主、谓语,还用了sweep的双声来译“滚滚”,用了grow的双声来译“微微”,传达了原文的“三美”。二“三似”论一一形似、意似、神似1•理论来源傅雷曾经提出过“神似”说,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他提岀了“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

5、样,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似”。许先生在继承了傅雷先生的“神似”精神和美学追求的同吋,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三似”说。2.理论内涵许先生认为,“三似”是“三美”的基础。其中形似是低层次的,神似才是高层次的追求。如果只译出了形式而没有传达原文的内容,就只是“形似”,如果准确地译出了原文的意思,但并没有传达原文的神韵和意味,那也只是“意似”。许先生的“三似”说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如下:③形似:I+K2意似:1+1=2神似:1+1>2三“三化”论一一浅化、等化、深化1.理论来源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o把作

6、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岀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了。"2.理论内涵许先生认为,传达原文的“三美”可以用“三化”的方法。等化包括形似的对等,意似的动态对等、词性转换、句型转换、正说反说、主宾互换等。形似的对等如“黄河入海流”译成TheYellowRiverseawardsflows.浅化包括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译、化难为易、以咅译行等。抽象化如“欲穷千里目”译成enjoyagrandersight.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分译、以I口译新、无中生有等。特殊

7、化如“我心伤悲”译成Mygriefoverflows.这里我们要引用许先生的一个简表④来说明三化一一“浅化”、“等化”和“深化”三者之间的差别。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浅化是最低的标准,浅化是为了意似,它可以改变译语的弱势,使译文比较易懂;等化是为了意似又形似,它可以取得译语对原语的均势;深化是最高的标准,深化是为了神似,它可以发挥译语的优势,能译出原作深层所有而表层所无的东西,即“传神”。四“三之”论一一知之、乐之、好之1•理论来源“三之”说源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境界说”。许先生将“境界说”应用到诗歌翻译的目的论上提出了诗歌翻译应该达到的三个境界

8、,又借用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