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70541
大小:55.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6
《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河北省永年县第一实验学校陈小丽摘要: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谈话问答、直观演示等主要方式打开学牛思维的大门,诱导学牛主动积极地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谈话问答、肓观演示等主要方式打开学牛思维的大门,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怎样建构初中语文的启发式教学呢?一、加强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牛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
2、发,釆用各种牛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牛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稈取得最优化的效果。二、初中语文的启发式教学法1、提问启发法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法,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促使学牛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
3、教学效果。2、比较启发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可以开阔学牛的思路,使之更能准确认识事物的木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来比较的事物、现象是很多的,诸如可以是同一作家的改稿与原稿的比较(在词语选用的不同),也可以是不同作家同一题材间的比较,或者不同创造方法间的比较等。下面选择几种方法谈谈比较启发在教学中的作用。1)前后用词不同的比较我们知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成形的作品是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其中自己在选词用句方面是特别注重的,在古代就是所谓的“炼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选用,就有一段选词的佳话。2
4、)同题材文章间的比较相似文章间的比较就是把同类体裁,或者相同题材,或者语言风格等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3同一篇文章中的比较比如,《列子?u27748X问》中的《愚公移山》,文章中就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愚公与智叟从取名上形成对比,而且名字与各自的行为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前后对比,启发学生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如此变化,这对探究文章所表现的深层意蕴奠定基础。3、形象启发法1)运用比喻方法运用比喻就是运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启发学生联想的一种启发方法。由于语文课表现的思想意蕴较
5、为深厚,因此,教师运用比喻的方法,寓抽象于形象,寓复杂于浅显之中,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或感悟课文的思想性。2)运用故事方法故事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征。运用故事方法就是对课文中一些极为抽象的,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意蕴,运用故事给予说明,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正如一些岀于源于故事,我们在理解成语吋,就可以通过故事来理解。①讲述相关的背景故事一篇作品的产生都有其背景的,特别是一些逸闻趣事,如果让学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启发性。比如,学习李白的《赠汪伦》,可以先讲有关诗歌的一段佳话。通过有关诗歌的一段佳话,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
6、II更会启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层的理解。②把课文内容转换成故事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一些故事性强的作品的学习。可以是把诗歌转换成故事,也可以是把较长的小说转换成较短的故事。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梗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的欲望。这样学生不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思考不同的人对罗敷产生同样的感受,但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不但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还会让学生理解美感的共同性,或者阶级性特征。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实现语文教学要求。4、情感启发法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
7、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的作品,语文文字必须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是看见徒有迹象有死板的符号,怎样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5、目的启发法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外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凑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
8、育的同吋,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其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