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与软实力

体育文化与软实力

ID:31643047

大小:398.50 K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1-16

上传者:赏心悦目
体育文化与软实力_第1页
体育文化与软实力_第2页
体育文化与软实力_第3页
体育文化与软实力_第4页
体育文化与软实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育文化与软实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08年度批准文号:1272SS0809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文化与中国国家软实力构建研究 课题来源: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承担单位:西南大学课题负责人:王志章.. ... .目录体育文化与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报告摘要11.体育文化的含义11.1体育文化的起源、演变与发展21.1.1体育文化的起源21.1.2体育文化的演变31.1.3体育文化的发展41.2体育文化的结构51.2.1体育文化的物质形态51.2.2体育文化的行为形态61.2.3体育文化的精神形态61.3体育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71.3.1个人层面的体育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71.3.2集体层面的体育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81.3.3国家层面的体育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82.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102.1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102.1.1体育文化与国家政治价值观102.1.2体育文化与公共外交政策122.1.3体育文化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132.2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现152.2.1体育文化与经济地位152.2.2体育文化与政治地位162.2.3体育文化与国家形象173.我国体育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比较分析193.1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路径分析193.1.1中美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隐性形式比较20.. .3.1.2中美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显性形式比较223.2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强弱对比分析233.2.1中美体育文化力量强弱显现243.2.2中西体育文化三大分支差距明显273.3中西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差距和原因293.3.1中西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差距293.3.2中西体育文化软实力差距的原因304.加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建议与对策324.1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做大做强我国体育文化事业324.2深化体育改革政策导向作用,明确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方向344.3加大我国体育事业立法力度,突破发展体制机制制约瓶颈354.4挖掘培植我国体育文化精华,构建完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374.5光大我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保持我国体育核心竞争实力404.6优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体育事业发展良好氛围424.7提高体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塑造体育团队对内对外形象454.8建立体育技能人才培养梯次,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464.9加大体育文化事业建设投入,建立全民参与体育社会网络484.10提升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夯实体育事业发展理论基础494.11拓宽体育文化对外交流渠道,发挥体育公共外交积极作用515.构建我国体育文化服务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评价体系555.1评价指标体系宏观指导原则555.2评价指标体系微观指导原则565.3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其模型586.结语60.. .体育文化与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报告(摘要)体育文化作为世界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吸收了民族学、文化学、体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精华,是一个具有多学科属性的概念。和世界所有文化形态一样,作为一种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体育文化从历史走来,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的概念。从文化的结构形态来看,体育文化不仅包含了物质层面的体育文化形态、还包含行为层面的文化形态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形态。同时,在文化全球化,世界多元体育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在坚持多元体育文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文化对话,确立体育文化的世界认同地位是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功能。由此,我们从体育文化的特殊内涵出发,在分析了体育文化与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和外在表现的基础上,得出体育文化是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并作为国家无形的精神支柱,以非暴力和非强制手段能使其他人接受并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可以说,体育文化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各国较量中,以其强势的影响力发挥出了标杆效应,以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具有品牌联动效应,以其在发挥作用中牢牢把握世界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而具有权威性。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S·奈强调,软实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支撑力、一种创造力、一种推动力、一种传承力、一种审美力。他认为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和公共外交政策。我们在分析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时,主要围绕体育文化与奈提出的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来分析,只不过把体育文化与国家文化吸引力的关系用体育文化对国家软实力的人力资源要素的作用来体现。具体来说,体育文化与政治价值观的关系,首先体现在国家政治价值观对体育文化的积极影响:1.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直接为国家外交服务;2.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离不开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引导和支持;3.体育走向世界要依托国家政治的力量和国家政治主体的积极努力。其次,体育文化也会通过提升国家精神气质来影响政治价值观。在论述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引用了滕子敬、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周西宽.. .等人做过的研究成果。关于体育文化与公共外交政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文化具有无国界性,能被用来作为缓和关系和发展合作的工具,从而达到改善国际关系目的。另外,体育文化与软实力的内在关系还体现在体育文化通过作用于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人民健康和促进人的全民发展来为国家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在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现的关系中,本课题主要从体育文化与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国家形象三个部分来说明。在论述体育文化与国家经济地位时,以当代经济增长理论为支撑,由此,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和体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一致性,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文化是否能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在论述体育文化与国家政治地位方面,我们以政治学家如霍伯曼(Hoberman)和西德的学者黑∙依∙热斯迟关于体育与意识形态的认识为出发点,得出体育本身具有中立的去意识形态性的特点,但可以作为国家的政治工具,从而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交往,改善和促进国家间的关系,增进友谊;提高国家地位,显示国家制度优越性,提高体育的威望和美誉度等。体育文化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方面,我们结合近年来我国在树立中国国家世界形象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说明了体育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并已经成为快速提升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基于在趋于一致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世界文化发展趋同性、人类历史的复杂性、国际舞台上各国地位的不确定性、人类认识能力有限性以及多样性策略的可借鉴性等命题的清醒意识,我们有必要在探讨本课题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前通过比较找出差距和原因,再来进一步解决现实问题。为此,我们选择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占据世界核心位置的西方来作为比较对象,从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路径、作用力度的强弱两个维度来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1.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体育价值形态和文化体系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在隐性和显性两种作用方式上存在差异。2.受各国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不同水平以及各国所做的不同努力的影响,中美两国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强弱体现出了差距。3.通过中美体育软实力的比较分析,我们找出了中西体育文化软实力在体育事业基础水平、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影响力、体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体育文化发展的条件保障方面存在差距;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体现为在历史发展阶段性因素、体育文化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这就为我们下一步构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中国体育发展之路经过长期的摸索,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蕴涵的智慧,使体育文化.. .在传承创新中不断丰富,体育事业在新时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美国体育事业相比,其发展虽然历史不长,却充分发挥了体育的各方面功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这种差距并非仅仅是文化承袭上的不同,还要考虑到各国制度、发展模式,治国方略上的取向。因此,借鉴国外经验、总结过去、立足现实,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国家宏观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多措并举、多元发展,抢抓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机遇,创造性地建立和发展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策略导向,是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话题。具体来说,本研究就如何改变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强化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做大做强我国体育文化事业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要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做大做强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就要把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置身于国际环境这个大背景中,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认识到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在于我们充分认识体育文化在强化国家软实力建设方面的作用。我们做大做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思路就是首先端正态度,提高两个“认识”,即“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和“提高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其次要明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要从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入手,着眼于我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现实,根据问题来提出整改内容和整改措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个体育强国形象,正是我国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具体体现。二、深化体育改革的政策导向作用,明确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方向深化政策导向是推进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重视下,通过横向和纵向考察,我国政策环境逐渐趋向法制化、规范化、产业化、成熟化和休闲化。但这种状况远远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只有首先实现突破“举国体制”的束缚,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就是要从体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入手,不断克服阻力,形成科学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行业监察、评价、统计和行业发展、投资、经营的信息系统,完善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民参与共建体育文化软实力。三、加大我国体育事业立法力度,突破发展体制机制制约瓶颈.. .体育立法,依法治体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关键。要解决我国体育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实现国家体委提出的目标“六化”和“六转变”,离不开法律强制手段的调控。为此,我们要加大立法力度,进一步明确政府、群众团体、个人、体育经营管理者在体育市场发展中的权利和义务,使体育工作全面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此外,根据社会的变化和现实的需求进一步修改体育法;另外,法律的实施还要靠公正、有力的执法来保障。在依法治体的同时,我们也要提倡以德治体,并理解两者相结合共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必然性。四、挖掘培植我国体育文化精华,构建完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普适性完善价值的探寻和建构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性的学术话语,我国体育文化要在尊重其它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人们认同的价值取向,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体育文化被边缘化地位的途径。我国体育文化具备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人生态度、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等是能得到世界承认的特点,寻找途径积极发扬我国体育文化精华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我国体育文化价值体系的价值的。我们认为,要发挥体育文化的这种功能,首先要坚守中国体育文化价值观所折射出的体育精神;其次要加强与各国的理性对话,消除误解,与世界各国建立起信任关系;再次要考虑世界需求,积极吸收各国具有普世性体育文化价值特征的元素,为世界体育文化发展服务;最后在与世界体育价值观对话中,要使我国体育文化充分坚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五、光大我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保持我国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发达的竞技体育是“奠定体育大国地位”基础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柔性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明显存在优势项目结构失衡的状况,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向世界。要解决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的困境,我们要逐渐采取措施解决我国竞技体育的机制、通过拓展我国竞技体育多元筹资渠道建立现代化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训练基地、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培训机制几个问题,同时,要使我国竞技体育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还要通过扶持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中的弱势项目、不断地开发和研究其它项目等措施来打造我国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开拓我国竞技体育的新局面。六、优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体育事业发展良好氛围优化体育发展的经济环境能优化体育软实力发挥作用的空间。本研究在重点.. .探讨体育文化的发展的经济环境时,以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为切入点,首先从通过努力营造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新局面和采用多种产业经营方式两个途径来增加体育的投资,营造投资的软环境,增加投资的氛围;其次,利用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形式,通过重点开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来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需求;再次,立足本土体育产业的品牌建设,积极进行体育营销,使我国体育产业走向世界。另外,本文还简要论述了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体育文化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促进作用。七、提高体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塑造体育团队对内对外形象由体育事业人员和体育行政人员两大部分构成的体育工作者对内肩负着打造体育我国团队优良素质的责任,对外承担着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树立我国体育工作者国际良好形象的重任。因此体育管理者要从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开始,创新工作方式,使工作方式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培养出一批新时代的体育管理者和高水平的运动员。此外,积极发挥我国体育团队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影响力,树立起我国体育团队的国际形象。八、建立体育技能人才培养梯次,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体育事业要可持续且“又好又快”地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地发展,而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是体育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体育技能人才要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就要突破狭隘观念,以开放合作意识寻找培养的新动力。另外要意识到体育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的科学性,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体育技能人才梯次,并且有针对性地建立各类人才的培养计划。九、加大体育文化事业建设投入,建立全民参与体育社会网络加大对体育事业全方位的投入是我国体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全民参与体育的基础,其中资金的投入力度又是重中之重。而我国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为此我们的重点是加大各类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完善相关管理服务,保障全民参与体育的顺利进行。由此,结合我国目前面临的困境,提高我国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是我们工作的突破点。十、提升体育教育科学研究,夯实体育事业发展理论基础.. .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后续支撑力量。目前我国陈旧的理论框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体育科研的科学性。其次要继续加强体育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为此要立足本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和政府的作用。十一、拓宽体育文化对外交流渠道,发挥体育公共外交积极作用跨文化传播是使体育文化“占据文化制高点”的重要手段。跨文化传播不仅要通过自然传播,更重要的还要借助技术传播。体育文化技术层面的传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前推进,要从器物层的传播入手,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在运用具体传播策略时,我们要从加强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思想基础、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三个层面入手,强项抓提高、弱项抓达标、难项抓突破,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此外,由于现代传媒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积极维护好国家体育形象和国家形象。最后,为了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以上策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建立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为使指标体系能反映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规律,设置的指标体系宏观上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微观上要遵循体育文化的文化本体论、文化元素的多重性、体育文化发展的动态性和体育文化的中国特征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考虑构建了体育文化服务国家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体育文化与中国国家软实力构建研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是行为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体育文化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到现在,体育文化以它独特的内涵和功能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西体育文化在作用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在体育基础水平、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体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体育文化发展的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课题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和基于中国体育文化的现实,分析了存在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就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党和政府在决策中参考。1.体育文化的含义从文化学的角度,凡是“人化”的东西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所以体育被看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作为一种历史的、社会的范畴,是人类的文明成果,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本质就是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体育文化与特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体育又反映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形态,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特定民族和国家的文明和文化,体育文化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色。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RuthBenedict,1887~1936)曾说过:“文化就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体育之所以被称作文化,是因为体育运动本身是人类创造的,后天习得的,具有非遗传性的身体活动。它不是动物本能的肢体活动和嬉戏,而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表达和传递,因此我们说体育的产生具有文化意义。总之,“体育文化”一词,是一个具有多学科属性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融合了民族学、文化学、体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属性。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1974年在罗马尼亚出版的《体育运动术语词典》中解释到:体育文化(PhysicalCulture)作为“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 .1.1体育文化的起源、演变与发展任何一种文化从它的产生开始,都要在长期的演变中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其内涵。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中,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各有不同,但由于文化市场的趋同性,促进了世界各国各文化的融合,各种文化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相互吸收和改进使得整个世界的文化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共同点并在趋于一致中不断地发展创新,从体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史中可以得到反映。1.1.1体育文化的起源古往今来,包括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384B.C~322BC)在内的许多古今学者对体育文化的形态给予了充分的研究,他们把人类的聪明分作了三大类:技艺、实践理性、纯粹理性。很多学者认为,体育文化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FrancisHeckel,2008),其宗旨在于培养和发展身体,增进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体育理想和体育意识,其体育行为特征主要是群体性竞技、个体性保健,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实现身体、心理、群体的和谐发展,提供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社会成员。体育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和持久的影响力,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持久弥新,是因为从它的产生开始就被赋予了现实的意义。体育文化的产生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得以体现。原始体育形态作为人类一种初级文化体系,也是人类体育文化这一庞大的综合性系统的原始组成部分,它是史前人类自觉的能动性行为产生的一种文化机制结构体(崔乐泉,2004)。“萌芽状态的体育”发生在原始体育尚未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之前。当时,在社会文化因子中就散布着很多的体育文化因子。原始人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与猛兽进行殊死搏斗,在搏斗中形成了各种技能和动作,比如跑、跳、投、攀爬、砸、打、抓、抱、撕咬等,这些动作在体育文化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会产生很多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文化或文明都是为了迎合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远古时期的人们首先有狩猎、战争格斗、图腾的特殊需要,慢慢地又有生产劳动、娱乐游戏的需要,正是这些需要酝酿了体育文化的因子。使这些因子具有了动态的性质,一旦人们产生某种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些文化因子就会从实践中分离出来,脱离宏观文化母体而独立出来,成为原始文化的原型,也才能.. .形成一种文化特质。也可以理解为马克思所指出的:“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的存在,每当人们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是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0页拉斯洛·孔博士(匈牙利)在《体育运动全史》中说到:“体育,作为获取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的活动之外的一个社会活动的特殊范畴,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公元前8万~8千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嵌有骨尖的投掷武器和齿状鱼叉。”在他看来,体育文化源于早期的生产劳动,因为人们“首先要解决吃、穿、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4页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工具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逐渐产生和更新,使人类发展经历着一次次的飞跃,也使体育不断地向前迈进。黑格尔在评论世界文化发展时指出,当黄河、长江流域已经孕育精美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上的居民还在黑暗的原始森林里徘徊,这表明了东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体育的文明史表明,体育文化首先起源于东方。在公元前5千年古代的东方就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产生于这个历史时期的东方体育,不仅对后来的西方体育,而且对整个世界体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尧帝时期的远处抛击短木的游戏,不但有工具,还有距离规定及胜负规则,被看作是我国竞技体育的萌芽。在我国古文献中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中,也具有世界体育萌芽的因素,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体育文化的摇篮。1.1.2体育文化的演变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子系统的活跃因素,在长期发展中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是互动的,人们需求的扩大是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动因,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可以刺激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体育文化在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物质、精神的需要,为了满足人类不同时期追求全面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系列连环的演变。而体育一词的演变史,便是体育文化的演变史。体育最新产生于“教育”一词。在18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体育的独立价值还没有被确定,体育还没有形成单独的文化模式,因此,体育还没有被正名。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已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活动,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760年,法国人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时首先起用的Education.. .Physique,含义是身体教育,标志体育一词首先出现在西方。1762年,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从此,“体育”一词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到19世纪,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在我国,体育这个概念较晚,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在体育一词的演变过程中,18世纪末,古希腊曾盛行过Gymnazo(裸体训练),当时德国的J.C.F.古茨穆茨也曾把“体育”活动也统称为“体操”。由于“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因此到了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关自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并相互混用,直到1923年《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才正式启用“体育”概念,至此,“体育”一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开来。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体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真正进入现代体育蓬勃发展并相当庞杂的新时期,体育的名称也有了不同的说法,Sport一词也逐渐用来整称体育,并泛指一切离开工作而从事的身体性活动和游戏,甚至包括打牌、集邮、放风筝、散步、日光浴等。伴随着体育一词的演变,以德国学者G.A.菲特1918年在《体育史》一书中最早提出体育文化为标志,当时被译为“身体文化”(PhysicalCulture),体育作为一种文化逐渐受到重视并形成独立的价值。到现代社会,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已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价值也逐渐被各国广泛重视和开发。1.1.3体育文化的发展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需要也不断发生变革,体育在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体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渐渐地也成了人类自身生理、心理活动的需要。一方面,体育能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体育对增强肌肉力量、增加反应速度、提高身体平衡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还具有调适心理的功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 .背景下,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不断堆积,如果不良情绪和心理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和方式得以排解,人的精神和心理会面临着偏离正常的考验。体育能克服病态心理,树立正常的人生观。另外,体育具有竞技性,人们在生活中的压力通过体育比赛的形式得以映射,通过比赛,可以增强人们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不断地增强自信等。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向前演进。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在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族群、地域、政治、经济、技术、阶层、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非均衡发展,这种非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西方体育文化以激进、开放、个性、自我超越等区别于注重礼仪、讲和谐、重养生等功效的东方体育,还体现在即使同属一个文化系统,也存在着很多差异,例如,二战后,由于受新国际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西方体育文化就分成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前苏联、东欧为代表的实行举国体制文化模式的流派,另一派以西欧北美为代表的实行全民体制的体育文化模式的流派。体育文化正是在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中促进各国文化不断向“和合”推进,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传播,推动体育理论体系化和体育实践的蓬勃发展,从而也促进了体育向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普及化、大众化和休闲化等趋势发展。1.2体育文化的结构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人们通常按文化要素的不同把文化划分为三大类,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意识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所有物质性生产,行为文化包括各种行为活动,意识文化是一切意识活动的产物。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同样也表现为三种形态,即物质形态的体育文化、行为形态的体育文化和精神形态的体育文化。1.2.1体育文化的物质形态体育物质文化是指以人体为对象,通过各种身体运动形式和各种体育场馆、器材等手段达到改变人体生理机能和强身健体的功能,从而实现体育运动对人体技术的改造、发展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物质形态的体育文化居于体育文化的表层,是人们在体育的学习与实践中形成和创造的成果。这里的物质形态的体育主要是.. .指文化物质而非自然物质,直接表现为体育建筑、雕塑、环境、场地、器材、服装、用品等。体育之所以是一种物质文化,正是因为它以人体的物质形态为作用对象,通过体育物质载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人体的解剖结构,提高生理机能,发挥人体潜能。同时,物质文化的载体以一种意义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能反映一个国家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体育文化的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间接地展现一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1.2.2体育文化的行为形态广义的体育行为,它包括着人的骨胳、肌肉、神经、器官等的生理活动,也包含遵守各种规范,进行各种文化创造,从而具有生理性的文化因素。我们这里指的体育文化的行为形态包括两类,一类是体育文化规范,包括体育运动中的竞赛规则、制度、条例、规章等以及主要由人们在体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方式所构成的行为规范,如体育传统、制度、规范等。另一类是体育行为方式。行为层面的体育文化居于体育文化的中层,是指人类活动本身构成的文化。哲学家认为,行为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活动,由此可推知,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体育行为。这些活动既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摩等方面的行为活动。体育行为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它既受行为个体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未来社会,体育行为活动将取代体力劳动,以其特有的健身价值维持人类日渐衰退的体力,并满足人们多种心理需要(刘一民等,2002)。由此可推知,体育文化行为形态直接作用于人的现实需要的程度,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体育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反映,更是一国体育软实力的直接体现。比如,我国现代体育的功能正在逐渐向健身、健心、娱乐、医疗、康复、消遣等目标普及,充分体现了我国体育发展的软实力功能正在不断加强。1.2.3体育文化的精神形态体育文化从其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开始,就具有满足人们精神娱乐活动的功能,也是人类一种精神生活样式与自我完善的方式。精神形态的文化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主要反映在体育的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知识等方面,居于体育文化的深层。体育作为.. .一种精神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在体育知识自身的产生、积累和文化精神的继承、创新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人的精神面貌产生深刻影响。如体育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如体育观、生命观、健康观、健美观、竞技观、娱乐观、文化观、审美观、道德观等因素的改造,推动人类自身一次次跨越式的变革。精神形态的体育文化是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更多地表现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体育思维方式、体育生活方式、体育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体育文化中身体和心理一致,才能使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作用于生物的、精神的、社会的人,体育的精神文化形态对人的健康扮演着实质性的作用,也是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要素。1.3体育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参与全球性交往活动的过程中的主体分为个体主体、集体主体和国家主体。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各种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个人、集体、国家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相一致,国家身份的认同不仅适用于个人和集体,同样也适用于国家。国家身份的存在预设了“他者”(Others)、其他国家和其他个人的存在,他们不属于我们这一集团,我们集团必须与他们区别开来。王立新: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08.3    哈贝马斯在讨论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向“宪法爱国主义”的转化时,提倡“改变民族身份认同的形式”,这一改变要将“用强权政治来表现自己的民族生活方式”转化为“普遍确认的民主和人权”。JurgenHabermas,TheNewConservatism: CulturalCriticismandtheHistorians'Debate,ed.andtrans.ShierryWeber(Cambridge,MA:MIT Press,1989),pp.255ff.这也正迎合了软实力理论的奠基人约瑟夫·S·奈(JosephS.NyeJr.,1937)教授给软实力下的定义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的能力。”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体育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文化在国家认同与强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不同的层面上通过体育来寻求合法性和认同。1.3.1个人层面的体育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就个人而言,国家身份.. .认同指的是个体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心理上承认自己具有该国一员的身份资格(李春华,2007)。这主要表现在国家是世界上的人们借以安身立命的重要组织依靠,国家能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体育文化身份认同则体现在体育能提高一国公民的归属感、团结感和认同感。体育比赛中升国旗、奏国歌,奥运会开幕式、体育比赛中的团队合作、观众们加油中的共同奋斗要素等,都可以激起强烈的个人国家归属感,进而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地位和关系有进一步的定位、认识和把握。1.3.2集体层面的体育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就集体层面而言,国家身份认同就是个人根据参照点的多重性和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确认自己归属于某个集体,并通过在集体中实现价值来体现对国家身份的认同,明确地回答了“我们是谁”的问题,同时更进一步地回答了“我是谁”。集体认同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的奠基者塔菲尔(HenriTajfel,1919~1982)认为:“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团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团体成员带给他(或她)的情感和价值意义。”HenriTajfel,HumanGroupsandSocialCategorie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p.255.人对一个集体的归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增长和认识的提高,个人在某个阶段皈依于一个集体,以集体作为载体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是对于运动技术的学习,既是个人自主的活动又是群体的共同活动,需要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之长处和好的经验,个人只有融入团体,吸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成为竞争的强者,也才能在比赛中真正地体现出为集体争光、为国家争光。1.3.3国家层面的体育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国家意识(NationalConsciousness)既涉及对团体的自我感知,也涉及对国家寻求与其相区别的他者的感知。因此,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认同就是在有他国存在的语境下,人们构建出对某一国家的身份感(郭艳,2005)这种身份感将影响到一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同时也将直接影响一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一个国家要确立在世界上的地位,体现一国意识形态、价值观、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不仅取决定于体现为经济和军事力量的硬实力,而且越来越体现为表现为政治(包括外交)、文化的软实力。.. .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确定自己身份的窗口或工具。一方面,通过世界性体育赛事,不仅向世界展示一国的经济水平和体育发展水平,同时,通过争取举办各种国际赛事等形式,更是一国政治实力和外交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向世界展示一国的精神风貌,宣传悠久历史文化,向世界传达和平、和谐、友好、团结、共赢、自信、成就、友谊和发展,传播一国的传统价值观,以此来展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最终确立在世界上的地位。.. .2.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软实力”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S·奈提出来的,在他看来,软实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支撑力、一种创造力、一种推动力、一种传承力、一种审美力。他认为,今日世界仅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已经无法统治和影响整个世界,必须进行实力的转换(ConvertingPower),改变实力的界面(TheChangingFaceofPower),用国家的软实力来取代那种单靠军事和经济影响国家的战略。文化具有重要的力量,贾春峰是第一个研究文化力的学者,以他的著作《文化力》为标志。我国学者张建华等人认为,“文化力量”是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力因素、精神力量及文化网络的总和,也就是文化因素对社会的作用力。从古希腊的体育开始,体育文化并具有了追求身体外表健美,强调个人发展,力争竞技取胜等特征,体育也表现出了独特的力量。体育文化力就是指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因素长期对社会产生作用力。[1]张建华、陈青:体育文化力的内涵及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50页1]这种文化力以丰富的形式作用于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2.1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体育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体育和人类其它活动一样,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的发展是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民族文化等因素所制约,并在同各种社会的相互影响中体现其规律。约瑟夫·S·奈认为,软实力构成要素包括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和公共外交政策。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文化力,已成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公共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体育文化的强弱也直接攸关国家软实力和国家的形象力。2.1.1体育文化与国家政治价值观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掌握着体育的领导权。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代表人物,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罗伯特.A.达尔(RobertA.Dahl,1915)曾经指出过,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个时期走在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之中。.. .在长期的争论中,人们认为体育应该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并且体育文化与政治价值观相辅相成。在现代社会中,体育的政治功能一方面体现在为国争光、提高民族威望、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国内政治一体化、为外交服务等。尤其是在体育场上,会使人们在感情上得到共鸣,发挥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有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离不开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引导和支持。尤其是政治价值观能直接作用于体育政策,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因此,体育文化的政治功能体现出了积极的意义。另外,体育要走向世界,总是以国家的名目出现在各种赛场的,因此,体育与政治不可分割。作为政治核心内容的政治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政治角色、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选择。因此可以说,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导向、科技方针、政策等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时反过来,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国民素质与体质,还影响国家政治,提升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因此体育文化也反作用于政治。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2]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2]滕子敬等指出,政治价值观对体育的制约与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政治上掌握了政权的阶级,也就掌握体育的领导权,并按照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来制定体育的方针、政策、制度,确定体育的目的和任务,相应地建立起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使体育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体育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制约,同时,体育文化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发展。日裔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Fukuyama,1955)说:“虽然我们不想回到强权争霸的世界里,但我们确实需要充分认识权力的必要性。集聚合法的权力并运用于特定目标,这是只有国家和国家集团才能做到的事情。”[3]弗朗西斯·福山著,黄胜强、许铭原译: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和世界秩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15页3]如何才能积聚合法的权力,在约瑟夫·S·奈看来,“确立预期的能力往往与无形的实力资源相关,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被视为合法的或有道义威信的政策等”。[4]约瑟夫·S·奈著,约瑟夫·S·奈、门洪华编,门洪华译: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6~7页4]体育文化可以通过作用于政治价值观从而来提升我国的政治实力。周西宽等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体育对政治的作用包括“改善和促进国家间的关系,增进友谊;提高国家地位,显示国家制度优越性;提高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家需要人才,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与上层建筑的诸意识形态交互影响”等。[5]周西宽:体育学[M].四川教育出社,1988:第85页;88页;91页5]潘绍伟等从政治学角度提出体育对政治一体化的作用,“.. .通过体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实现政治社会化,灌输一定的政治价值观,培养与现存政治制度相一致的观念和规范;通过共同参加体育活动,增加不同阶层人群的交流和沟通,为领导人寻找塑造良好形象的机会,促进垂直的政治一体化;通过体育提供合理、有节制的排除社会挫折的渠道,发挥社会安全阀门的作用;通过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员形象的确立与现代政治一致的思想模式;以体育竞赛为交流的最佳媒体,促进民族和解、统一、团结的进程的水平政治一体化;通过体育象征性地体现国家形象,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共存感,促进国内政治一体化等。[6]潘绍伟:体育对政治一体化的促进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2(1):第18~22页6]2.1.2体育文化与公共外交政策1965年美国塔夫兹大学(TuftsUniversity)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埃德蒙·格里恩(EdmundGullion)在该学院爱德华·默罗(EdwardR.Murrow,1908-1965)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成立时提出“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理念(在英国被称为文化外交,在中国被称为国际交流),特点是将公共外交主体界定为本国政府,客体界定为外国公众。赵启正(2007)认为“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通过国际对话而消除国家之间的分歧、通过交流而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通过合作共同把握发展的机遇,日益成为各国人民的主流意识。一个国家要获得生存发展的条件,就必须克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共同遵守国际法则,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也就是要实现和平外交,才能在尊重不同文明中顺利发展。然而,和平外交非仅靠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大来维持,文化等因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其中,体育文化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现代体育更多地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竞技,但体育运动本身是超越国界的,体育是全人类的事业,体育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根据国际法,国家可以利用体育运动作为外交承认的一种形式。当国家之间关系出现紧张之时,体育文化的无国界性,使体育运动可以被用来作为缓和关系和发展合作的工具。冷战后期,奥林匹克运动帮助结束了美苏两国及其同盟互相抵制对方举办的奥运会的情形就是很好的例子。可见,人们可以通过体育文化交流影响外交政策从而服务于国家外交,.. .体育文化交流已经成了国家间通过文化交流与沟通实现改善国际关系目的的工具。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施的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创造了中国公共外交史上的佳话,足以说明体育文化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作用力之大。2.1.3体育文化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拥有身心健康而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体育通过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来达到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强健的身体是基础,是保证。从体育的本质概念出发,体育本来就是以人们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标的一种有意识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因此,体育本身特有的增强人民体质、增进人民健康、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功能上功不可没。1997年3月,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出台了一个《关于学校与社区延长寿命体育活动的指导方针》,方针指出,日常体育活动对人们尤其是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改善体力和耐力,帮助建构健康的骨骼和肌肉,帮助控制体重,减少焦虑和压力,增加自尊,调节血压和降低胆固醇的比例等等。[7]YouthSportsinAmerica:AnOverviewVernd.Seefeldt,MarthaE.Ewing.MICHIGANSTATEUNIVERSITY,19967]这些具体指标正好迎合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健康应该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结合当今社会健康的特征和疾病的发展趋势指出:缺乏运动是导致疾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曾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GroHarlemBrundtland,1939)博士曾经在世界卫生日之际指出,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对人体健康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全球每年有200万人因此被夺去生命。由此可见,在人类劳动力密集的体力劳动时代,体育对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劳动强度日趋降低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对增进人类身体健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因此,系统地从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增进人们的健康是未来社会的需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体育文化作用于人的身体健康能增强人的体格,而体育文化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则能通过促使人们的思维、观念、能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完善人的人格。体育文化作用于人的身体健康。.. .人类文化现象的追求体现在三个层面,即自然现象的物质属性、社会形象的组织属性、人文现象的精神属性。对作为物质属性的生理意义上的人体的改造是体育的本质目标所在,是一切体育功能和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对作为组织属性的社会意义上的角色等的改造,对作为精神属性的心理意义上的情绪等的改造是体育的衍生目标(易剑东,2004)。身体素质是人健康的基础,毛泽东也说过,“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只寓者也”。他认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情感,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也,知识情感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畅通的信息和以车带步减少了人们生活中身体运动的机会;知识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大大降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体力劳动的强度;生活条件改善,饮食结构的优化加快了人们身体结构所需的营养积累。随之大大增加了“文明病”、“富贵病”、“都市综合症”等出现的几率。体育作用于生物的人,以人的身体改造和完善为基本目标,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的。体育文化作用于人的心理健康。体育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对人的精神和社会适应性进行全面改造,使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充分体现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心理素质是指由人的情感、意志、自制力、适应性、果敢性、应变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评价体系。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体育和劳动虽然都是体育活动,但不同的是体育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快乐的体育活动,而劳动却是一种“痛苦的操作”。人的大脑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而已从大脑传自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自大脑。从肌肉传向大脑的信息和刺激越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越高,有利于保持人们一种积极的情绪。可以说体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大喊大叫、发泄不满情绪的场所,因此,体育又可以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体育文化作用于人的社会适应性。进如后工业社会以来,一方面人们的工作时间在缩短,体力劳动付出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承受着来自工作及其它方面的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家庭分化和工作紧张,人际关系日趋淡化。体育活动通过树立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改善人际关系,激励参与竞争与拼搏的良好心理适应能力来密切人际交往,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社会适应能力。另外,体育关注一种可以影响事业发展、可以唤起民众的“更快、更高、更强”先进思想和精神境界,更关注一种“重在参与”的更高感悟体育和人生的思想境界。所以,体育又是一种养生之道。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者,养生之道也。”“..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8]毛泽东:新体育[J].1958,(5).原载《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1917年4月1日8]都说明了体育关注人的养生之道以使人的身体和心理达到和谐,而这种和谐提供了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微观基础。2.2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外在关系体育文化软实力外在和内在地表现为多种形式,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这些表现形式综合地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国家形象。就物质形态的体育文化而言,体育文化软实力体现为在体育比赛中的经费投入、场馆条件、物质设备、医疗水平等经济地位构成要素;就体育文化的行为形态来考察,体育文化软实力则体现为在体育比赛中所彰显出的各国发展体制、发展战略、制度、文化的优劣等国家政治地位构成要素;就体育文化的精神形态来看,体育文化软实力体现在运动员的精神、意志、心理、战术、智能、体能等国家形象构成要素。2.2.1体育文化与经济地位当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均衡地出现在所有部门和地区,而是以不断地出现增长极,向四周扩散给予经济一定的影响,由此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这样的规律,只不过增长极是以文化丛的形式出现,“经济幸福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总是或先行出现在那些被视为文明的高峰的时期”,[9]谢帕德·B·克拉夫和西奥多·F·马伯格:美国文化经济基础[M].三联书店,1989年版9]深刻地说明了经济与文化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体育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文化是否能转化为经济的软实力。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主要是看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水平。经济实力代表一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总收人。经济水平主要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实力与一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奥运会、亚运会的比赛成绩成正相关,而经济发展水平能反映一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体育的结构和手段,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内部结构和比例,都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能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多少体育活动经费;同时,也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对体育的需求的性质和需求的程度。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通过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结构来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等。国外学者对27届奥运会奖牌分布及获奖国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96%的奖牌都为经济水平较高、扫盲率较高和人口平均寿命较长的国家所获得。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相关评论说,2008年,中国所获得的奥运金牌数已超过美国,这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拥有巨大的人才库,因此提供了培育奖牌获得者的大量机会。由此可见,由体育文化所决定的中国经济地位所表现,就经济实力而言,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而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2.2.2体育文化与政治地位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体育政治一体化发展是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国家利用体育的特性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体育则借助政治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政治学家如霍伯曼(Hoberman,1984)认为,体育本身并不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然而,体育作为一种基于竞赛的文化形式,是唯一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开放操纵的文化形式。[10]HobermanJ.SportandPoliticalIdeology[M].London:Heinemann,1984.10]国家用体育作为政治工具,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交往,改善和促进国家间的关系,增进友谊;提高国家地位,显示国家制度优越性,提高体育的威望和美誉度。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全球战略格局结构下,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即美国独霸,中国崛起,大国合作,北强南弱,热点集中。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前进的主流,但今日的世界仍然充满了政治冲突,比如意识形态的不同、强权政治、种族矛盾、各国外交政策的不同以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等等,这些政治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到体育领域中来。国家认同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并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地位的标准。大量研究者都在他们的研究中强调了体育对国家认同形成和强化的重要作用。如“国家认同”成为大众焦点“,民族主义”和“民族”这样的话语也经常伴随着出现。然而,一个国家要通过体育确立在世界上的威望,提高国家的国际认同,仅仅是靠经济尤其是军事等硬实力是行不通的。在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中美加勒比海地区预选赛上,洪都拉斯因萨尔瓦多在第二场中反败为胜,最终蓄意以久的火药味在赛场上爆发。洪都拉斯凭借自己的国土比萨瓦尔多大8倍的优势,使萨尔瓦多拉拉队鲜血满地,并开始屠杀住在自己国家的萨瓦尔多侨民。由此引发了一场两国之间的战争,战争使洪都拉斯三千余人在战场上战死。洪都拉斯想通过战争赢得认同的做法最终也付出了代价。硬来的手段并没有挽回洪都拉斯因失败的局面,最终还是在战场和球场上都输给了萨尔瓦多,并因此降低了在世界上的政治认同感。.. .西德的黑∙依∙热斯迟说过,体育本身是中立的,既没有共产主义,也没有资本主义体育。但体育组织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只能实现它的部分政治任务决定于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对它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现实中合作或共存。但是存在与获得认同又是不同的概念,只有获得认同,存在才有了更为积极的意义。体育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扩大自己的影响的好方法,因为每个国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国旗在国家比赛的胜利标杆上升起。一个国家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失败会使该国在全球文化舞台上丧失声望;同时,一个国家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成功会提高该国在世界上的声望和威信。在体育场上要取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只有凝聚民族精神,通过在国家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才能证明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也才有理由让世界更多的国家认可。通过各种国家间的体育互动,人们对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地位、形象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一种定位。刚刚结束的2008年奥运会,在20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中,中国金牌数和奖牌数均雄居世界第一,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了我国的政治地位。2.2.3体育文化与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两个部分,是国家的一张名片。[11]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年第3期11]一个国家在内受经济、政治和文化变化的影响,外受全球化竞争压力的背景下,国家形象便有了积极的意义。国际形象是以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反映国际社会对一国的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以及制度、政策、文化等软实力综合考虑所形成的稳定的认识和评价。体育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体育是快速提升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尤其是通过奥运会、残奥会等国家体育赛事,能展示中国社会发展的成果,以体育文化为契机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正如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在接受西班牙埃菲社、英国广播公司、日本共同社等国外媒体及法国中国问题专家采访时所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北京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和风采的窗口,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通过北京奥运会了解北京乃至整个中国这些年来的变化。[12]王伟: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官方网站,2007年1月31日。12]我国在塑造国家形象中面临的挑战,使我国通过体育文化重新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了可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 .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确立了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但由于中国的强大对一些国家造成的威胁,一些对中国妖魔化的言论正在误导甚至诋毁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中国威胁论(包括经济威胁论、政治威胁论、资源能源威胁论、生态威胁论、军事威胁论等)”、“中国崩溃论”、“中国软实力威胁论”、“中国间谍”、“中国玩具”、“达尔富尔”等曾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怀疑,对中国国际形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体育文化传播这一个大平台,有利于我国重新确立“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和平崛起”是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郑必坚提出的,并在次年在《外交》上发表《中国在大国地位上和平崛起》一文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是对上述“威胁论”的坚决回应。通过一些大型体育赛事来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原因在于这些赛事涉及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个领域,是对我国综合国力如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向世界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难得的契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化对话、交流、传播的载体与平台。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有效的,《欧洲时报》称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拥有“最精彩的开幕式,最先进的场馆,最热情的观众,最好客的市民,最舒适的奥运村,最出色的组织,最完美的服务,最多世界纪录的改写,最不可思议的中国之巨变”等。这无疑是对我国国家形象的一个直观的概括。.. .3.我国体育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东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两种不同的体育价值形态和文化体系,经历了无数沧桑从传统走来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了在多元中共存,在同一中分异的局面。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文化的全球化,西方体育文化开始超越国界,与世界其它民族体育文化相撞击,形成了东、西方体育文化两种主要模式。西方体育文化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以中国体育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则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将逐渐在未来的世纪中找到一个有力的生存和发展的支点。可以说,东西方体育文化各具特色和长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借鉴,走向融合。但受到各国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东西方体育文化也体现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走向融合过程中也必将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受到挑战,取而代之的是道德失范,精神虚浮、暴力与犯罪上升、私欲膨胀、金钱成为一切,进而导致比赛中使用兴奋剂、假球、黑哨、球迷骚乱、球场暴力、假年龄、假身份等体育过分商业化、狭隘的民族主义等社会问题泛滥的同时,东方体育尤其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视伦理道德、淡化竞技体育的功利色彩、缓和狭隘民族主义带来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养身的功能能减缓现代竞争社会所带来的身心压力等方面具有西方体育文化所不及的特有的价值和功能,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西方体育文化凭借其强硬的经济、军事、政治、科技实力等硬实力为依托的体育文化在全球竞争态势中仍然处于优势,甚至东方体育文化面临着一些体育项目逐渐被边缘化,体育体制、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念等会受到强烈冲击等问题,要实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真正融合,我国体育文化只有积极吸取西方体育文化的优良因素,不断完善自身体育文化系统的更新机制,使我国体育文化不断地走向成熟,也才能迎合世界体育不断融合的趋势。3.1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路径分析发挥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结果,是内、外兼顾的一个和谐统一体。从体育文化的构成来看,体育文化的物质形态、行为形态和精神形态既包括体育的内在要素,也包括体育软实力的外在形式。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打造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内是核心竞争力,对外则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力。.. .体育文化软实力是体育政治力、体育经济力、体育文化力、体育艺术力、体育外交力等的集合。内在地表现为体育的核心要素体育精神文化,如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体育文化、体育制度等;外在的形式则表现为体育物质形态的文化,如体育产业、体育事业。与此相对应,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也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隐性的模式作用于国家软实力。一方面,软实力中的体育文化、体育价值观、国家威望、号召力等隐性因素或心理因素作用国家软实力;另一方面,体育制度作用于体育产业的运转模式、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来提高体育硬实力来实现体育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渗透作用体育软实力。另一种则是通过显性的模式,如国家体育外交政策、国际体育惯例和规范等来直接推动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对比中国与美国体育文化作用于国家软实力的形式,体现出了不同的地区差异和特点。3.1.1中美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隐性形式比较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隐性形式是充分利用体育文化的强渗透性,在潜移默化中作用国家软实力。比如,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隐性的形式体现在隐性知识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上。隐性知识一类是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另一类是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洞察力、直觉、感悟、价值观、心智模式、团队的默契和组织文化等。这些隐性知识往往能使人们具有很好的行为表现。隐性的方式具有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等特点。具体来说,一方面这种方式下形成的体育软实力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一旦被内化为国家软实力,其作用是不容易改变;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要发挥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作用过程是无形的,在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前人们难以觉察,也正是这个原因,这种方式的效果才显得持久和强烈。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隐性形式主要是通过体育价值观的逐渐渗透,中美两国这种渗透形式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两者体育价值观差异上。就如李力研指出的一样,“东方体育是一种哲学体育,其实质是对宇宙的把握”,“西方体育是一种物理体育,其实质是对生命的展现”。[13]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第3~4页13]不同国家的体育文化,既有人类共性,又具有民族特性。中国体育文化是一种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内向文化。中国体育高度吻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由这种文化所锻造的民族性格,.. .以养身健体、道德培养为主要目的,具有养生、娱己性强,不崇尚竞争与冒尖,缺少对自由与平等的尊重等特点,是一种讲究“天人合一”、“崇尚和谐”、“恪守中道”的“柔性”文化。美国体育文化是与资本主义历史条件相适应,以宗教为核心的外向文化。以追求个人自由、崇尚个人奋斗为特色,充分体现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是一种娱他性很强的“人天对立”的刚性文化。因此,中国体育文化价值观体现在既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又注重外在的形体修炼,内外兼顾,形神统一;美国体育文化的价值观体现在推崇个人主义,注重竞技等特点。由此直接造成体育文化作用于国家软实力的形式上的差别,中国体育注重体育活动中个人内心世界的感受,活动体现出了很强的规律性,并在长时间的修炼中达到养生的效果,因此作用于国家软实力的形式是逐渐实现平衡、缓慢渗透,反映了一种不断变化更新的能力。比如,中国体育讲究形神兼备,其中“形”还体现在体育礼仪规范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和作用人们的行为。古代射礼在《周礼》、《仪礼》、《礼记》等典籍中都有记载,充分体现了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对中国软实力的影响。美国体育重在竞技和取胜对方,他们也非常重视通过体育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但他们更重视在比赛中展现个人实力,对于体育文化作用于国家软实力的形式而言,他们更注重一种积极推动和主动展示的形式。其次,从体育软硬实力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作用国家软实力的环境来看,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大大超过美国。近几年来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体育带来很多契机,但是仍然有很多瓶颈制约其快速发展,体育软硬实力相互渗透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中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体育产业的巨大商机和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中国体育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大众体育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中国体育科研,曾经一度重视经验而忽视科学,体育科研管理体制及其机制不能很好地保障体育科研的发展,长期以来,体育科研对体育运动的贡献率非常低等。美国体育软硬实力相互作用表现出了强度大,范围广,效果明显等特点。可以说体育为美国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财富。为了传播美国主流价值观和扩大体育的影响,做大做强体育,使体育硬实力很好地作用国家软实力,美国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托,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使体育走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使体育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并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体育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在各种大众传媒的积极宣传下,体育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达到一种长期的、潜在的效果。在体育教育和科研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科研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其中运动训练、人类发展、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体育市场等学科均居世界前沿水平等等。3.1.2中美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显性形式比较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显性形式是指国家直接采取措施提升体育软实力,或是积极通过体育外交、国际体育事务的干涉等政府行为来主动推进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这里指的是和平的方式,而不是凭借大国的威风强制地让别人服从得来的威望。就中国体育外交而言,新中国成立积极开拓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体育外交作用与国家软实力并取得了丰富的成就。但在整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因素,这些阻碍因素限制了中国积极通过国际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途径。在国际奥委会和一些单项国际组织的会议上,西方代表曾经蛮横地干涉中国代表起码的言论自由,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代表有时也对中国问题采取消极、暧昧的态度。于是中国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以此表明中国奥委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我国体育功能的发挥。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没有放弃利用体育来发挥中国软实力的作用。“乒乓外交”成功实现小球转动大球的例子开拓了中国体育外交的神话,并使中国体育外交有一个很大的转折。1979年我国恢复国家奥委会合法地位以来,中国积极利用体育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如今,随着中国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体育外交日趋成熟,积极利用各种契机提升了我国的形象。美国也越来越意识到体育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外交的作用,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挥体育软实力的作用,表现在不管是在外交行为还是外交渠道的开拓上,美国都积极地从横向和纵向通过各种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渠道积极开拓外交的新局面。纵向来看,美国历史上每位总统都做出过促进体育发展的举措,如1956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召开体育会议,统一学校体质检测标准,成立“总统青少年体质委员会”来解决国民体质下降的困境。尼克松任职期间减免体育税收以鼓励企业修建运动场和娱乐设施,并增加体育奖学金等措施。近年来,作为体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有关部门不断采取措施推动与其他国家在体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最典型的就是最近美国在美伊关系的处理上的策略。1980年美伊断交后,双方关系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 .近年围绕伊朗核计划的争执绷紧了双方神经。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2008年7月15日宣布,为备战北京奥运,邀请伊朗国家篮球队未来六天里赴美与多支NBA球队进行比赛、交流。这是明显的“篮球外交”。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体育外交在取胜。此外,从横向来看,美国也更加注重体育外交的广度。美方曾专门邀请来自土耳其、约旦和摩洛哥的14名运动员来佐治亚大学参加培训,重点探讨如何让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2006年3月,美国邀请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的棒球选手来佛罗里达州观看在那儿举行的世界棒球经典赛,并安排他们到休斯顿等地参观棒球训练设施,以增加他们对国际体育界人士的了解。在此之前,作为棒球大国的美国还专门邀请10名委内瑞拉棒球教练来访等。大大推动了美国的外交的发展。此外,中国的体育立法和体育法的科研,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国体育的发展,没有能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美国是一个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表现在国家对立法的重视。体育的发展使体育立法形成了一套联邦、州、体育组织、体育团体共同确立和制定各种法规、决议、条例和规定等较为完备的立法体系。从1972年美国波士顿法学院的罗伯特·彼雷教授第一次开设体育法课程“职业体育产业的规则”,体育法得到正式承认开始,美国各大州及统一的国家立法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广泛涉及各大领域,有效地保障了各大群体和各个组织在体育领域获得相关权利。另外,通过相对完善的立法来保障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使美国体育的发展有一个相对良好的法制环境。3.2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强弱对比分析体育文化软实力有强弱之分,软实力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软实力弱,会不战而屈己之兵。一个国家体育软实力的强弱,不仅仅在于自己做了什么,采取什么策略和构建模式,还要看别人做了什么,我们与他们之间存在哪些差距;也不仅仅是看自己说什么和怎么说,而是要把我国的现实状况放在一个开放、透明、多元和充满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来衡量说与做之间的差距。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支撑,其软实力变成了其进军世界的最有代表性的武器。对比中美体育软实力,我们发现还存在以下差距。.. .3.2.1中美体育文化力量强弱显现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日趋一体化,经济力、政治力和文化力相互交融,并驾齐驱,推动现代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最显著体现。顺应时势,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三者的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从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提升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实现力,只有以体育硬实力为软实力的物质基础和有效载体,同时,以软实力为硬实力的精神和制度支柱,使体育软硬实力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提升体育软实力的目的,同时,也才能有效地提升一国综合竞争力。对比中美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强弱关系,有利于了解各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体育文化经济力。台湾有学者把社会经济组织的实力称为“经济力”,与作为国家权力的“政治力”和社会组织的自主力量的“社会力”并列。[14]郭道晖:论社会权力与法治社会[J].《中外法学》,2002年2月14]经济力是贯穿人类社会整个过程中的基础力。体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力,它的经济价值在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种经济一旦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体育产业的形式可以迅速转变成为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来一系列连动效应,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开拓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等。我国的体育经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体育产业基本上改变了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发展的局面。但同时,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似乎未给体育事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体育经济市场,造成体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体育经济成本的提高,阻碍着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体育经济力还没有明显地发挥出来。具来讲,体育在长期的发展中一直被看作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没有把它当成一项产业来看待。体育知识、技术要素没有完全投入市场流动,体育的经济潜力和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体育的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得不到有力的保障。造成体育产业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政策扶持乏力,相关服务不完善(如体育用品的消费咨询等),市场缺乏竞争力,市场定位不准等问题,束缚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制约着体育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美国体育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把体育市场化运作,体育市场开发体系趋于成熟,与体育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高度市场化和商业化,体育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力。据相关资料,美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高达75%以上,在第三产业的21个行业中,体育产业的产值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因此美国.. .是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1988年体育产业的产值达到632亿美元,超过石油化工业(533亿美元)、汽车业(531亿美元)航空、初级金属和木材加工业等重要部门当年的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居第22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2000年体育与娱乐总营业额达到4000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2002年美国的体育产业创造了2130亿美元的总收入,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美国体育产业以惊人速度,已经逐渐成为美国经济领域的龙头产业。体育文化政治力。政治力是指由一个国家的政权性质、政治制度、政治水平、政府素质、领导组织、国民凝聚力等决定的力量。体育政治力由体育经济决定,是由经济力派生出来的一种力量,国家政治力在综合国力中具有能动性和主导性。体育文化对内政治力表现在凝聚民族精神,体现民族主义;另外,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意识形态内广泛存在斗争,这种斗争促使各国通过在各种体育竞赛中成功表现,来证明自己思想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因此,体育政治力对外来讲已经成为了一种衡量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的标准。比如,通过奥运会,举办国常利用奥运舞台去宣扬政治理念、提高国际认可和展现自身实力。但是在国际大环境中,如何警惕各种霸权主义对我国的侵蚀,是中国实现体育政治力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我国,体育除了它的健康意义外,更多地被当作了一种政治工具。总的来说,这种工具的政治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各种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把56个民族中不同形式的政治团体,联结成一个稳定的政体,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在竞技体育中,体育则能够扬国威,振民心,提高国家和民族的威望。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曾经使“学习女排,为振兴中华拚搏”的口号震撼中华。1999年中国女子足球队在世界杯赛上的表现,又使中国人再掀爱国热潮。此外,体育还是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体育运动具有超越国界的性质,它能起到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起不到的作用。在与世界各国的体育文化交流中,中华民族证明了中华体育文化的优越,证明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台北同时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为“一国两制”条件下参加各种国际活动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模式。同时,在各种体育赛事中的比赛成绩正在迅速提高,也可以有效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中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新社报道,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八十多位外国政要;我国.. .国家领导人先后与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等政要进行了约七十余场会见,双边会晤的规模与密度之大,在中外高层交往历史上实属空前;全世界一半以上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等齐聚北京,谈友谊、聊比赛,俨然成为奥运赛场之外另一场精彩的“奥林匹克”。这个例子无疑是对我国体育政治力的有力说明。作为世界上头号体育强国,美国的竞技体育成就举世公认,美国的科技实力也是世界一流,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过四届奥运会,是世界上举办奥运会最多的国家,这不仅反映出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美国体育政治力为后盾的结果。同时,美国凭借自己的体育优势,积极宣扬人权、民主,试图取得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支配权。以1965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成为国际社会反种族歧视的纲领性文件为背景,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SanJoseStateUniversity)的哈利·爱德华(HarryEdwards)组织了“奥林匹克运动为人权”(OlympicMovementforHumanRights)活动,反对美国体育领域的种族主义,是美国利用体育宣扬自己政治价值观的标志。1974年美国总统杰拉德·福特(GeraldRudolphFord,1913~2006)明确表示:美国作为世界领导人有责任树立更高标准,赛场上的成功就像战场的胜利一样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精神。美苏两国因冷战而相互抵制对方举办的奥运会,其实反映了美国图谋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强调“单极稳定论”新帝国思维。体育文化力。文化力贯穿于经济力与政治力之中,是人类社会深层次的力量,能产生持续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经济赛局胜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贾春峰,1993)。我国5000年文明史,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中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纵向传承与横向借鉴中,中华民族的原始体育因素凝聚成了中华体育精神,通过中华武术文化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体育政策等树立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威望,文化发挥出了它独特的力量。美国体育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力量,表现在美国积极利用大众媒介来传递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基础的中产阶级主流意识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企图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和取得支配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大众传媒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达到了长期的潜在的效果,而这点正是中国体育发挥文化力所缺少的。美国推出不久的好莱坞新片《功夫熊猫》就是很好的一例。片中将熊猫与功夫这两大中国元素结合起来,将中国美术、音乐乃至于烹调、针灸和书法等因素融为一体,以轻松幽默的风格,正面地以纯中华的背景,用美式的卡通片组合起来,受到了很多观众(包括中国人)的喜欢。但就.. .中国目前的体制,无论是创作体制还是电影体制,都还无法生产出《功夫熊猫》这种高水平的作品,这无疑是中美体育文化力差异的表现。3.2.2中西体育文化三大分支差距明显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首先,软实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竞争主体之中的精神,因而竞技体育必然包括体育软实力;而一国的国民健康指数、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国民平均运动时间、平均运动健身消费等大众体育的发展指标也最终反映一国体育软实力;学校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和对体育人才的塑造作用更是体育软实力的直接体现。学校体育是基础,竞技体育是先锋,群众体育是主体,只有三者都得到发展,才能实现体育的最终可持续发展。竞技体育具有示范效应,金牌具有激励、吸引、带动和促进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应该是竞技体育的最终归宿。但在我国,从横向推进来看,三者体现出了发展的不均衡;从纵向突破上看,三者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竞技体育实力提升,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竞技体育强弱的指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一致共识,世界级比赛奥运会中各国所得的金牌奖牌总数已经成为一国竞技体育强弱的主要指标。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来到现在,在共举办的26次夏季奥运会将中,欧美国家牢牢地占据着历届奥运会金牌榜首的地位,其中美国14次,苏联-独联体-俄国7次,法国、英国、瑞典、德国各一次。直到进入21世纪的三次比赛中,中国金牌数世界排名由第三、第二到第一实现了三级跳的飞跃,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已经进入第一集团的行列。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相比,我国竞技体育仍然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科学性还有待不断探索和完善。西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海洋环境孕育了竞技的体育的产生,并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引领世界竞技体育的基本精神,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也被其它国家所模仿和采用,但是我国目前管理体制中理性精神、客观态度、探求真理精神的运用,以及如何实现公平竞争、尺度客观、评价准确等科学管理标准和原则上还应不断完善。二是我国竞技体育文化价值观还不具普适性。西方竞技体育尤其是美国竞技体育,凭借提倡个人奋斗和好勇善武的精神,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NBA个人英雄主义的球星文化已风靡全世界。但中国的文化竞技文化虽然独具特色,.. .但在世界生还未确立其影响地位。三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开放程度亟待提高。西方竞技体育是开放的文化,德国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的户外运动的结合才奠定了近代体育的基石,而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传播机制,如何从异质文化中不断向内涵吸取文化养料,是我们目前的努力方向。大众体育广泛普及,但发展程度和物质条件依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大众体育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1919年1月提出“一切为大众”(All  Sports  for  All)的口号奠定了国际大众体育的理论基础。为了满足19世纪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世界各发达国家增加了大众体育的投入的同时,发现大众体育也是各国政府拉动竞技增长的一种方式,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增加了各国对大众体育投入的热情。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革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改变,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大众体育得到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中,我国大众体育以西方大众体育为理论基础和范本得到迅速的发展。建国初,毛泽东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颁布两个月后,紧接着全国人大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它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为推进全民健身和维护人们参与体育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保证。由此,标志着我国大众体育进入一个新时期,发展到现在,我国不断增加大众体育的投入,大众体育已经深入到各个阶层。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众体育不管是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远远不如西方。从内容上看,我国大众体育主要以散步、跑步为主,同时辅以羽毛球、棋类活动、足篮排等球类游戏、体育舞蹈、气功太极拳等具有休闲型和健身性的频度和强度较低的活动;从形式上看,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还没有很好地普及。西方大众体育的内容不仅广泛地包含健身体育、休闲体育、人们还热衷于体育旅游、体育探险,内容相当地丰富,中等强度的体育健身活动的地位正在逐渐上升,竞技性强,对场地条件的要求也较高,而且还有健身活动逐渐向户外发展的趋势。而活动形式多以体育俱乐部、健身班以及健身辅导站等体育社会团体组织来共同活动。另外,大众体育的社会化、现代化、终身化、法制化、科学化等世界体育发展趋势水平还远远赶不上西方。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我国学校体育与西方学校体育相比,在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体育课效果评价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暴露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以90年代初期提出的体质教育论和技术健身论为指导思想,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忽视了人的和谐发展;课程设置虽然比较完整、系统性强,但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就教学形式而言,则以老师为主导,教学形式过于死板,不利于培养终身教育的思想;课外活动则存在参加时间少、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达不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标;课程效果评价则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单一,不利于学校体育的突破和改革。随着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发展,学校教育向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发展,学校体育教育追求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快乐教育的目标推进的总趋势下,我国体育教育需要从实际入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3.3中西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差距和原因通过中美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对比,我们分析出中西体育软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体育事业基础、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影响力、体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体育文化发展的条件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因素、国家体育文化发展战略因素以及体育核心价值的影响力因素。3.3.1中西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差距首先是体育事业基础水平差距。作为一国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三者不仅要全面发展,还要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也才能真正体现一国体育事业的真正实力。在举国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为代价的。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与西方国家相比,处于相当薄弱的环节。虽然我国有丰富的人口资源优势,但如何实现把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从而为我国体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是我国体育事业必须先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体育文化核心价值的世界影响力差距。西方凭借其强势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已经树立了其体育核心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宣扬其基本价值观,传播西方的民主、人权观念,甚至对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则进行攻击和责难。先不考虑其在传播过程中消极的做法,.. .只是就其根据正常的传播渠道和途径的结果来看,我们就不得不感叹。如今,一提到篮球,人们就会想起无处不在的美国NBA。而各国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热衷,是对西方体育核心价值观的间接接受。因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西方体育价值观的折射,奥运比赛项目绝大部分源自西方体育,国际奥委会成员中西方人占主导地位,奥运会举办国也是西方国家居多,但全世界都在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体现出的宗教精神、精英至上精神、骑士精神等所鼓舞。我国传统体育虽然具有特色,但面临的更多的问题确是如何才能不进入西方霸权主义理论的掌控之中,要逐渐彰显国家和民族精神,凝聚人心,激发爱国热情,真正发挥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再次是体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差距。体育软实力的增长有利于促进体育经济新的增长和长远发展,而体育软实力的增长又能促进体育软实力的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尽管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在这综合的众多的标准中,还是有一个根本的或最高的标准,这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其它的标准最终还需要生产力的标准予以确立和加以说明,不可能离开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抽象地谈论政治、文化、道德的标准。体育文化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力是体育文化的根本生存力和核心竞争力,创造巨大的无形资产,增强中国体育文化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有形资产不断增值。对比中西方体育文化生产力,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最后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条件保障差距。体育文化软实力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保证,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体育文化建设,有不断创新的体制和对外交往的广泛空间,国家对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视,并从战略高度提供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政策、法律有力的保证,才能加速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与西方的差距体现在硬实力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根本上阻碍了国家在其它各方面的扶持保证力度。体育文化发展缺少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降低了体育文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力,加大了自身发展的成本。3.3.2中西体育文化软实力差距的原因中西体育文化软实力存在的差距,首先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因素。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因素多位组合的竞争与较量。.. .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而西方大多数国家已经进入发达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与所处的阶段相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也体现了不同的阶段水平和特征。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体育文化发展政策和措施。其次是体育发展战略因素。国家的干预是体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干预可以不同程度地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这体现在国家从体制、制度入手,确定国家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走向,制定战略措施,围绕“发展什么样的体育,怎样发展体育”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体制创新,通过严密的实施体系、开放的交流平台和有效的执行力来确保体育持续稳步地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发展模式和政策、法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同的差异,成为阻碍我国体育软实力发展的又一原因。再次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因素。体育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体育教育和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动员全民族的参与,才能利用好我国独特的资源禀赋,才能真正发挥体育软实力的社会功能。人民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创新创业的精神状态,能为体育软实力的发展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和活力。以奥林匹克主义为主的西方体育观念“和平与友谊”、“平等地公平地竞争”、“体育为大众”、“重要的在于参与”等逐渐为中国传统体育所吸收。而中国传统体育中的伦理道德观、健康长寿观、自然养生观、形神相关论、动静相关论、人天相关观等构成的整体体育观也被西方体育不同程度地接受,但在我国体育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体育核心价值体系还没有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形成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责任人以及人人都是建设主体的局面,导致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无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也是我国体育软实力与西方体育软实力的差距的原因之一。.. .4.加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建议与对策对比中国与美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实现途径和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强弱,我们发现,中美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上的差异,并非只是以往所认为的文化承袭上的不同,更多的还涉及到制度、发展模式,治国方略上的差异。中国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和谐、公平、正义,西方个体利益至上的自由、平等,使体育文化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作用于个人、国家制度,影响着各国发展模式的确立和治国道路的选择。此外,各国意识形态的主体不断地通过各种制度和政策干预,实现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体育发展之路经过长期的摸索,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蕴涵的智慧,使体育文化在传承中不断丰富,体育事业在新时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美国体育的发展虽然历史不长,却充分发挥了体育的各方面功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中国体育发展之路只有结合国内和国际形势,在不断借鉴中调整策略,才能不断实现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质的飞跃。4.1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做大做强我国体育文化事业2007年2月28日,英国《卫报》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这样写道,“三叉戟、军队和贸易可能是英国位列国际上宾的最终保证人。但当海伦·米伦在奥斯卡上挥舞英国国旗,她也是在为英国的全球影响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莎士比亚的软实力和导弹的硬实力一样是现代世界的一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战略决策,中国凭借迅速发展的硬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竞争力。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迎来了更广阔也更复杂多变的国际生存环境,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脱颖而出,不仅要靠强大的硬实力支撑,更要靠软实力作保障。硬来的手段是行不通的,冷战结束后,美国硬实力独步天下,但是发动伊拉克战争,激起国内外反对,软实力受到很大损害。东盟是发展中国家的地区组织,但它们倡导了适合于东亚地区合作的理念、途径,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驾驶员”,作为国家实力不同但因对软实力采取了不同态度而收到不同效果的两个很好地例子,为中国的软实力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体育文化软实力作为作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一个独特的部分,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能发挥出它的独特魅力。首先由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特征决定。体育“硬实力”容易复制和替代,而以文化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体育“软实力”却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复制和替代的,是可以感知的隐性力量,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硬实力虽然是相当重要的,也许在一定时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那只是阶段性的作用,而不能居于核心竞争力的位置,体育软实力作为难以控制的资源,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作用的持久性,着眼于未来,已经成为超越传统“硬实力”而成国家制胜的关键要素。其次由中国体育软实力的现状决定。受西方传统地缘政治、强权政治的影响,给中国打上了百年屈辱历史的烙印,中国人对于硬实力的追求非常强烈,不容易认识软实力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体育软实力中的体现就是还存在很多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认识的偏差,具体体现在重硬轻软、重形式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重城市轻农村、重国内轻国外等问题,对软实力的建设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认识。再次是由体育软实力的未来发展趋势决定。和平发展之路是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对“中国威胁论”等一系列对中国体育软实力发展的阻碍因素,中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而中国体育只有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理性对话中才能在合作中共赢。要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做大做强我国体育事业,一是要端正态度,提高对建设体育软实力的科学认识。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自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开始,体育软实力建设得到国家的逐步重视,但重视还不够。因此,我们要从改变观念入手,从战略上首先把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定位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着眼于提高中国文化形象的现代元素和核心元素来塑造中国体育文化的世界形象,着手于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实力。具体来说,首先要形成“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认识。全国各省市、各地区要把体育文化提高到战略的高度,积极弘扬中华体育文化,建设和谐体育文化,推进体育文化创新,积极争做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建设者和创新者。其次,要形成“提高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各省市各地区在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结合时代精神和世界潮流对中华文明进行创造性转换,为中国崛起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资源。二是要精心制定提升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规划。首先要以前瞻性的理念制定好规划。.. .这就要求一方面,发展规划要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不仅要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还要符合体育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规划还要体现统筹中央和地方、区域和城乡的发展理念,做到与时俱进。这就要做到把体育文化发展规划及时融入国家、省、市实施的重大战略中,同时也应立足当前实际,放眼周边地区、主动融入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当中。其次,要以创新体制管理好体育文化发展规划。规划按内容性质分,有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和区域规划;按管辖范围分,有全国发展规划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部门发展规划;按时间分,有远景规划和短期规划。我们有必要加快理顺规划的层级关系,同时建立专项规划的审批制度,不断完善体育文化发展规划体系。再次是以强有力的措施实施好规划。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条例保障规划的实施,避免出现规划约束力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的出现。三是要明确做大做强我国体育事业的思路。要做大做强我国体育事业,要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推动工作抓落实。只有定位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体育事业。对于我国竞技体育,要解决如何完善举国体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高竞技体育的科技含量、科教兴体等问题;对于大众体育,则存在如何加强人民大众对大众体育重要性认识,解决国家对体育投入明显不足的状况,如何给群众提供良好的锻炼和健身渠道和环境等问题;学校体育则要立足我国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路径。4.2深化体育改革政策导向作用,明确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方向体育改革需要国家从战略的高度以权威的形式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能规范人们活动的行为准则,确保我国体育均衡、快速、健康而有序地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目的,这是由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决定的。一方面,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一个国家的各方面也在发生着巨变。在宏观决策中,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进行战略决策上的不断更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政策的制定直接受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我国,作为政党体系的中国共产党、国家权利机关系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如国务院、体育总局、地方行政机关等是制定我国公共体育政策的主体。长期以来,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在反思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覆盖面较广、相对完善的体育发展的政策,为我国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纵向来看,新中国解放到现在,我国体育政策出现了两个阶段的特征,一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政策提供给体育发展的环境是一种人治环境;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组织,我国体育的政策环境逐渐趋向法制化、规范化、产业化、成熟化和休闲化。从横向来看,我国体育政策覆盖面相对较广。有对我国体育发展具有综合指导性的政策,有针对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政策,有针对体育经济、体育科教和体育人才方面的政策,还有体育的外交政策。从以上两个背景出发,我国体育政策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实现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明确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但在我国政策制定和完善过程中暴露了的一些问题,说明了我国体育决策要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长期以来受“举国体制”的影响,在体育政策的制定上实行首长决策、机关决策,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体育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科学决策能避免行政决策中产生不必要的偏差,进而符合逻辑的理性要求,也发挥政策服务国家建设的作用。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就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既要遵循体育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使体育发展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公共体育政策。因此,只有在科学研究体育文化本身发展规律,如体育运动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同时结合客观社会条件,如各种体育文化发展的阻力和动力,各种要素,形成科学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体育发展的战略措施,才能使体育决策逐渐向科学和民主决策靠拢。此外,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行业监察、评价、统计和行业发展、投资、经营的信息系统;也缺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尤其是在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的可操作性产业扶持政策。为此,在政策制定方面可以向体育政策方面倾斜,积极完善体育产业组织政策、体育产业技术政策、体育投资政策、体育税收政策等。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休闲项目的经营、开发和引进新型体育服务项目等。另外,.. .强化体育文化建设不是单纯地加强体育活动。国家体育文化的强势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从战略的高度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从战略规划、整体布局、培植优势领域、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参与等多方入手,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来作为保证。比如,改革政策的导向应该是鼓励政府办体育与社会办体育相结合,向着以国家办为主、结合社会办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体育管理体制推进。同时在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教育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实行政策的全方位改革和开放等。4.3加大我国体育事业立法力度,突破发展体制机制制约瓶颈国家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体育经费、体育人才的管理机制,体育的分配机制,体育的机构管理等方面。我国目前体育体制主要是实行“举国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的概括。后来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我国体育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体育管理权力和体育资源过于集中,使得体育领域从管理层到训练层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很多体育培训和比赛依靠国家拨款,体育发展市场意识不强,体育人才匮乏且流动渠道不畅;政府与行政部门的垄断经营,治理体育市场权限交叉、越权管理的混乱局面体育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对此,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卢元镇等认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体现在体制失控,竞技体育异化现象日趋严重;权力过度集中,体育资源逐渐向高端相应集中,中心密度加大,而社会化程度降低;现行体制的垄断性质,各级政府背上了金牌的沉重包袱,成了竞技体育经济代价的背书者、政治风险的承担者;体制的功利偏差,造成竞技体育价值与功能的单一化。(卢元镇,2008)要解决我国体制、机制问题,国家体委给我们提供了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思路。我国体育要逐步建成一个国家指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办体育的体制相机制,即“六化”、“六转变”。一是体育生活化,由福利型转变为消费型。二是体育普遍化,由一家办转变为大家办。三是科学化,由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四是社会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由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五是产业化,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六是法制化,体育工作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法制化是前五化得以实施的最有力的保障和目标,我国体育体制机制只有加大立法,提高执法力度.. .,才能继续贯彻1993年我国体育改革的目标,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体育与社会办体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为此,首先要加大立法力度,进一步明确政府、群众团体、个人、体育经营管理者在体育市场发展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现行体育法规汇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的统计,我国现行的体育法律、法规多达300多件,绝对数量虽然可观,但大多数是一些规范性不够强的法规性文件,与发达国家的体育法律、法规层次效力比较,我国的体育法律、法规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如我国现行体育法还面临着管理体制的转型,健全公民体育权利保障机制、构建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健全市场培育和规制制度、完善法律责任相关规定等问题。因此,目前我们法律保障的重点一是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指导,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和国际法的法律精神及有关条款、内容为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龙头,地方法规为基础,行政规章为主体组成的法律体系,使体育工作全面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其次,要修改体育法,推进体育管理体制的转型,健全公民体育权利的保障机制。对体育投入、体育基础设施的利用、体育经营活动等方面的保障力度需要法律进一步来明确,同时也是积极构建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和健全市场培育机制的需要。再次要提高执法的力度。提高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效力,构建一种体育经济活动的信任机制。只有通过完善和创新体育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加强体育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体育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加强体育经营主体的诚信教育,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流转顺畅等的现代体育产权制度等,才能保证参与体育活动经营的各个主体间的顺利合作和优势互补,使体育市场中各种要素积极发挥作用。为了规范各体育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进一步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在依法治体的同时,我们也要提倡以德治体。依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实现他律,而用道德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则能更好地实现自律,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要以德治体,要做到,首先国家体育立法执法和行政部门要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其次,重视对各参与主体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等。4.4挖掘培植我国体育文化精华,构建完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由价值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发挥着不同作用的价值观念通过.. .相互说明、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而组成。在完善价值体系中,总有一个或几个价值观念,被称为核心价值观念,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代表着整个价值体系的总方向和总特征。核心价值观念约束着外围价值观念,为外围的价值观念提供方向和根据,从而维护价值体系保持稳定和统一。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计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其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体育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能激发人们“健康向上”的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追求人的健康、健美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以争取精神世界的健康自由的心理状态。因此,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是体育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体育文化深深植根于本国传统文化,并与传统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在长期的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在接受封建宗法和专制制度的统治中,形成了“贵和谐,尚中道”、中庸、求和、求稳、融合划一,共通一体”的共同价值观和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同时形成了“国家一体”、“注重礼仪”、“独立刚健”等独特的道德标准。与此相适应,中国体育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刚健威武、任侠仗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体育精神。具体表现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自信、公平竞争、讲求规则、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科学求实勇于创新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挥出它的特殊功能,展现出它的无限魅力,如果能把这种精神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作为指导我们工作的力量,势必产生巨大效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价值和辐射力,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后发表的宣言就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能在解决一些世界性的问题时给人民一些积极的启示。同样我国体育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人生态度、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在以竞技为特征的体育文化面前,体现出了极大的魅力,同时,强调养生等科学的因素也积极影响着我国体育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些优势说明我国体育文化具有普适性的意义,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体育文化作为.. .积极走向世界的利器,加大与世界各地的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体育文化,同时让中国体育文化在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中不断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体育软实力。从这一点来看,中华民族体育完善的文化价值体系是以普适性作为其基础的,同时,普适性也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原则。(沈善增,2008)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应该具有普适性的特征,同时,普适价值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好比自由民主人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价值,更不是核心价值,实际上只是价值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一样,它有待进一步完善。构建普适性的价值体系应该注意该价值体系能使人们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同时对任何人的伤害又最小化,这样的价值才有可能获得人们的普遍同意,才能够成为普适价值。要发扬中国体育文化的精华,构建完善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首先,要坚守中国体育文化价值观所折射出的体育精神。坚守中华民族体育精神能使中华体育事业大有可为。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体育健儿和奋斗在体育战线上的广大体育工作者就是这样的人。我国在奥运会中的成绩不断实现飞跃,中国体育外交成就显著,这些有力地增强了提高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信心。中华体育要立于,并长踞世界民族之林,没有体育精神是行不通的,而中国的体育精英们在这一点上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任重道远,继续传承中华民族体育精神,使国民真正领会精神的内涵并付诸实践,使体育精神、奥运精神发挥延伸效应,用邓小平同志曾经倡导的五种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激发奋斗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的人们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突破,实现我国体育软实力的真正发挥,向世界更好地证明我们的价值体系能解决性质完全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加强与各国的理性对话,消除世界对中国体育价值观的误解。只有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通过与世界各国的理性对话,才能在消除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国文化妖魔化造成的世界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误解的基础上,在与发展中国家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合作中增加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才能向世界多贡献体育公共产品,增强中国体育文化价值观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再次,考虑世界需求,提高我国体育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力。中国的体育.. .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并非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一个真正普遍有效的价值观体系必定具有最大兼容性,它能够合成并且容纳来自各种文化对普适价值的贡献。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当代中国人所坚持和认同的价值观,例如和平、发展、和谐、改革、开放、民主、法治、以人为本,等等。另外,要提高我国体育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力,还要针对外界的实际情况,考虑外界对中国的需求。为此,我们要重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吸收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如保障人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等社会文化价值。最后,在与世界体育价值观对话的具体操作路线上,我国体育文化要坚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民族性代表了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表现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类型;时代性则反映文化发展由低向高的发展方向和文化之间传播、交融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体育文化要坚持民族性和体现时代性,就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挖掘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在国内进行教育传授,去国外参与文明对话,在对话中宣扬我们的价值观。以中华武术为例,被称为中华体育之魂,重视德艺兼修,强调天人合一,刚健有为,以“仁”与“和谐”思想则是武德的核心,显示出渊源长久,博大精深,不断受到各国家和地区的青睐。我们一方面要争取机会向世界推广我们的武术。自亚运会1990年就把武术作为正式项目开始,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相继把武术列为正式的项目。我们要进一步争取武术能进入泛美运动会,包括进入英联邦运动会,为争取进入奥运会不断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有一个进一步推广的计划。我们国家从80年代开始挖掘整理,到目前为止,从套路的大项目来讲,中国一共有131个拳种,我们不可能把131个拳种都放在竞技场上,我们要结合实际推广的难度和世界的需要,将三个大拳,一个是长拳,一个是南拳,一个是太极拳作为重点,循序渐进地完善和推广。不断地进行推广方法的创新,达到人们一看就想学,一学就容易学会,学了以后就不愿意撒手的状态。另外,要体现时代性,中华武术文化还要适应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需要充分发扬其内在的精神活力,大力吸收西方的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西方体育提倡“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等价值观不断丰富武术文化的内涵,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同时,在与世界各国体育价值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落入西方体育巢臼,失去中华武术应该有的生命力。.. .4.5光大我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保持我国体育核心竞争力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不具备强烈冲击冒险内涵和避免冲突对抗、提倡以智取胜和欣赏柔美的民族性格,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体育优势项目体现出了三个特点:在世界性体育比赛中,从优势项目的性别比例来考察,明显体现出阴盛阳衰的局面,女子项目占优势;从项目的性质来考察,我国优势项目金牌分布在技巧性项目,如体操、游泳、跳水、乒乓、举重、射击等多于对抗性项目如柔道、击剑、手球、冰球、曲棍球等项目;从参与项目主体的性质来考察,个人优势项目多于集体优势项目,即使集体项目中的金牌也产生在排球、体操等没有或少有身体冲撞的项目中。此外,从这些项目在世界上的分布和格局来看,我国的优势项目处于世界体坛边缘项目的地位,金牌的结构严重失衡。在田径、游泳、水上三个“基础大项”上水平不高,社会影响巨大的足球篮球等项目水平低下。要解决我国优势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光大我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总的来说,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机制。就是要充分利用政府主导的体育管理体制,制定有利于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战略高度来加强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研究,制定加大对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投入的相关政策,从政策上尽可能地给予积极支持。第二,拓展我国竞技体育多元筹资渠道,建立现代化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训练基地。加大资金投入是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元投资和融资渠道是我们的出路。我们可以建立贷款、招标、奖励和股份等多种筹资、融资方式结合的投融资渠道,形成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格局,加大对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投入,建立起有利于先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有利于市场信息快速传递,有利于优势项目快速培育,有利于实用技术快速培训的现代化的优势项目训练基地。并结合各地优势和特点,重点发展精品项目和培养重点优势。第三,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培训机制。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造成高水平人才断层,训练成材率低。有专家指出,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库存在结构性缺陷。最显著的表现是其人才梯队不是金字塔形的,而是直上直下的。比如,中国横扫天下的跳水、体操、举重等,在中国并没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主要依赖专业培养体系,其后备人才之少与竞技水平之高不成比例。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完善管理,.. .推动全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的发展,促进二、三、四线队伍的衔接,不断提高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关于开展《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体竞字[2004]2号,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1月6日同时各级体育部门真正围绕国家的奥运战略,在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上尽职尽责,使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合理流动。此外,在体育优势项目人才的培养中,要不断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训练网络、完善训练的硬件基础、奖励政策基础、教练队伍基础和社会氛围基础。竞技运动项目的多样化展示着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多元性特征,展示着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存在。中国要真正成为体育强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光大我国传统通优势体育项目,具体来讲就是要打造我国体育优势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我国体育优势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保持我国在长期训练和比赛中形成的已经融入了优势项目中的、稳定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支撑我国优势项目在当今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平的优势。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相容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因此必须保证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了保持优势项目的协调性,我们首先要扶持优势项目群中的弱势项目,并加大基础项目和奥运设金较多的大项如田径、游泳、赛艇等领域的投入,还要注意对大项中有所突破的项目投入的重视;为了使优势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对优势项目的政策支持,完善优势项目管理机制,重视创新,加强优势项目的科技研发能力,并且把促进科技进步和加强技术创新放到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关键位置。此外,为了体现优势项目的全面性,还要不断开发和研究其它项目,实现我国优势项目的全面覆盖。只有继续保持我国现有优势项目的绝对优势,同时化劣势项目为均势、化均势项目为优势,不断进军世界体育大项中的金牌库,才能不断开拓我国体育事业的崭新局面。4.6优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体育事业发展良好氛围体育的去意识形态中性化和灵活、多样、面广、功能多元等特点,在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它应该随着国家硬实力的增强得到应有的地位,发挥更大的作用。环境是体育文化的土壤,体育文化软实力要发挥作用,必须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在交换中实现平衡互动,才能发挥作用达到最优状态。体育环境是指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称。[15]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15].. .体育文化的三种形态,作用于体育环境具有多种形式。体育活动需要空间,场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对体育也会发生作用,因此体育首先作用于自然环境。其次,体育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演进,体育也必然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荆永根在论述体育文化的社会环境时把体育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就是指体育的组织环境,外部环境是指体育的市场和国家整体环境,如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荆永根,2006)环境不仅对体育的主体、客体发生作用,而且,影响着体育软实力实现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全过程。美国的体育事业把体育文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魅力遍及全球,原因之一就是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支撑。而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体育软实力并没有提供适宜的发展土壤,没有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体育文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才能创造我国提高体育软实力发展的新优势。经济环境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物资资源状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力与文化力良性互动的有效实现机制。“文化力”渗透于经济力之中,才能形成一种持续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环境因素中,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是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硬实力保障。体育软实力的发挥只有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作保障,并使体育的各种要素在市场流通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把体育硬实力转化为体育软实力,也才能迅速提高体育软实力。优化体育发展的经济环境能优化体育软实力发挥作用的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决定着体育文化发展的结构和手段,决定着体育文化的性质。我国目前发展体育经济的最大问题在于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探索一条如何使中国体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模式与道路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投资、消费、进出口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因此优化体育发展的经济环境,要在坚持以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体育经济基础结构的基础上,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等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举措。首先,从体育投资上看。.. .利用体育的强辐射性和强渗透性,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体育休闲娱乐场所的投资和体育生产企业的投资,发展多元体育产业。一方面,从参与投资体育产业的主体上看,要努力营造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新局面。尤其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投资体育产业。另一方面,从投资体育经济的表现形式来看,积极发展多种产业经营方式。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只是直接生产和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是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的,还需依赖其他相关产业来支持,发展多种经营形式。从与其它产业的关联来看,要积极利用媒体、建筑业、制造业、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领域来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从体育产业自身的构成要素来看,要积极开拓体育用品服装制造业、大众健身娱乐服务业、竞技体育市场、体育博彩业等市场,并采取体育类协会实体化、体育实施多种经营、依托体育实行品牌经营等策略进行体育营销。同时,为了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要逐渐组建以产权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以股份制为重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实现体育产业的规模效益。其次,从消费层面上来看。扩大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通过扩大需求来拉动内需,从而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具备条件和潜力的。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强大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对市场需求潜力以及国外消费发展规律的了解和把握,中国已进入以消费需求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具体表现为从消费的主体上看,由过去年轻人和高薪阶层为主向个年龄层和大众工薪阶层广泛参与;从消费形式上看,已逐步由福利型的单位供给消费向个人自主消费转变;从消费的方式上看,由过去不定期的消费逐渐向有计划、有统筹的规模化、科学化消费转变。可以说,消费能力已经随收入的增加逐渐向中高水平的消费过度。北京奥运会有效地拉动了我国体育服装、器材,体育教育消费,体育比赛消费,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消费等开拓了我国的消费市场就是很好的一例。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有待开发。借鉴美国的经验,同时根据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心理和需求以及体育产业化的状况,我国目前拉动内需应该把重点放在开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使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支柱产业,从而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美国是以本体产业为主,其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的比重超过40%,有力地推动了其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美国参加健身俱乐部的人口将达到5000万人。这个产业的营业额将从1998年的916万亿美元增长到20万亿美元。[16]徐云,王德喜:美国体育产业特点给我们的启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第2期,2006年4月16].. .从进出口方面看,以品牌为核心,积极进行体育营销。体育营销是各种以体育相关的内容(产品、人物、事件、服务)为载体,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我国体育品牌的打造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在研发方面不够重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够,科技含量、质量、性能和式样等能及时迎合国际潮流的发展趋势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因此,我国本土体育产业,如双星、李宁、安踏只有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进攻国外市场,才能积极参与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知名品牌的竞争之列,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我国本土体育品牌的竞争力。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特色品牌,不断地使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体育文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政治局面是否安定、政治制度及经济管理体制状况、法律及政策状况等政治因素都是决定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们传统思想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对体育文化的传统态度和看法,教育、科技、道德以及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水准等社会文化环境也成为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这就要求参与体育事业建设的各级主体高度重视,尽职尽责,认真落实。政府部门要把净化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提上日程,建立起优化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组织协调机制。为此,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体育文化对构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政府部门要从体制、机制、投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营造宽松优化的政治环境;参与体育活动市场化运作的各级主体要积极建立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激励机制,把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纳入到组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另外,优化社会文化环境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例如,可以组织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总之,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目标,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建立文明、诚信、和谐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4.7提高体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塑造体育团队对内对外形象体育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体育事业人员和体育行政人员两大部分组成。体育事业人员包括高水平的运动队的工作人员、(如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 .、各类学校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体育科技人员等;体育行政人员是指各级体委机关从事党政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干部、各种体育组织从事体育工作或为体育工作服各的人员。另外,广大体育产业经营者也肩负着繁荣我国体育事业的重任。体育从业人员形象是我国体育形象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对内肩负着打造体育我国团队优良素质的责任、对外承担着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树立我国体育工作者国际良好形象的重任。为此,体育工作者要具备两大意识。首先是体育管理者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机制,使体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其次要具备精品意识。不仅要培养一批素质过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素质、全面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协调发展)的体育管理与科研人员,还要打造出有良好风貌和很好的思想素质、技艺精湛、能代表我国体育运动最高水平的运动员,打造出我国在世界上的品牌。另外,在打造我国体育团队的对外形象方面,要继续积极发挥我国体育团队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影响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通过国际奥委会中的中国成员的努力,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影响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1922年王正廷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以来,中国先后有孔祥熙、董守义、徐亨(中国台北)、何振梁、吴经国(中国台北)、吕圣荣(女)、霍震霆(中国香港)和于再清进入国际奥委会,他们为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一定贡献。尤其是作为我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的高级官员的何振梁,20多年来,在国际奥委会中,何振梁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卓著的工作,积极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提高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影响和地位。特别是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他所做的努力,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何振梁凭借其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凭借他丰富的经验和语言能力,四处奔波,竭尽全力,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做出了杰出贡献。4.8建立体育技能人才梯次结构,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国际性,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反映。国际赛场上的较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精神、民族体质等方面的差异。体育比赛的胜负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形象,并在人民的思想、感情上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们首先要从认识上重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路径的科学性。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突破安于现状的观念,以居安思危意识走向世界。其次要突破因循守旧的观念,以改革创新意识开创培养体制的新局面。再次,突破封闭狭隘的观念,以开放合作意识寻找培养的新动力,.. .最后要克服片面发展的观念,走体育竞技人才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的道路。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我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还要以学校为依托,夯实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是发现、培养和输送体育技能人才的基地,抓好大中、小学一条龙课余训练的体系研究是我们的着眼点。从培养形式来看,要灵活地采取一切有利于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方式方法。实行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结合三位一体的方式。从培养战略上来看,从小培养,系统科学地进行训练,打好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各方面的基础,为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另外,为了突出优势,促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按照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颁布的技术等级标准,把体育技能人才分为不同的等级和梯次,并根据不同梯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按照标准,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等级,总体来说,体育技能人才一般被分成了这几个等级,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少年级运动员。各个等级对各类运动员达到的技术水平、参加由国家举办的各级比赛的经历、甚至年龄等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上也应该有所不同,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在这些人才中,可按照技术水平的差异和对国家的贡献把这些人才分为尖子人才和优秀人才两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中,“发展是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又赋予发展以更科学的内涵,强调“又好又快”地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在目前我国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新变化和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体育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我国目前的新形势,把握好人才培养的规律,实现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离不开对体育技能人才的重视。只有以一批高素质的体育技能人才为依托,才能实现体育事业质量和效益的有效统一。为此,在建立体育人才培养梯次的基础之上,.. .要求依托学校和培训基地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管理体制,成立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制订和实施体育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实行专项投资,专门管理。其次要进行体教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体育尖子的培养,我们要加大力度,建立动态的“体育尖子人才库”,依托专门的培训基地重点培养,发挥出他们具备冲击未来世界冠军的潜质,积极为国家省市输送专业人才,以后能在世界赛场上为国家争光。同时,中国体育要走向世界,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体育尖子,而需要一大批体育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体育尖子人才库”适时进行跟踪监测,不断从优秀体育人才中发现和选出具备潜质的尖子人才,实现我国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才有可能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最后,作为体育技能人才,既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知识;既要有实践操作技能,又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开放的全球地方化和地方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为此,要更好地使运动员在短暂而又有限的运动生涯中创造更多更好的成绩,我们还要把做好两类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只有实施科学发展体育技能人才的战略,培养出各梯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体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4.9加大体育文化事业建设投入,建立全民参与体育社会网络资金、政策、服务、理念等全方位的投入是我国体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构建全民参加与体育的社会网络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其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国家投入不足的矛盾一直很突出。从纵向来看,我国体育事业的投入增长速度很快,但从横向比较来看,经费投入总量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事业还处在一个中等偏下的状况,尤其是群众体育的建设容易被忽略。目前中国能够用在全民公共体育事业的投入还不到西文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我国城市的公共体育运动场所与城市人均占用的体育设施尚不能达到十万分之一个平方,更不用说广大农村地区了,这个比例与发达国家的比例相距甚远,严重地阻碍了全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加大体育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全民参与体育的社会网络,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关键。从长远来看,推进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结合实际来考虑,体育文化设施既是文化建设的标志,又是文化工作的基础;既是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又是文化成果的展示平台。.. .体育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同时,它又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和价值观等多种文化特质,这些特质又能折射出人们的心灵,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平台,是全民参与体育的前提。体育设施是体育文化建设的硬件,包括各种公共体育设施包括各类综合体育馆、综合剧场、展览场馆和占三分之二左右的学校设施如标准化的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田径运动场、体操馆、各类球场、游泳池等体育文化设施和各项学生娱乐设施。目前我国体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数量少,质量差,设施老化、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内容多元化背景下的需求多元化的要求。一些功能齐全的娱乐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康体中心等消费水平超出了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消费负荷,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另外,占大多数的学校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长期闲置。为此,我国体育设施在加强投入、完善体育实施的管理和功能的发挥、构建多元化体育设施服务体系等是我们努力的重点。具体来说,首先应逐渐加大各种保龄球馆、网球馆、棒垒球馆、曲棍球馆、汽车赛车场、速滑场、高尔夫球场、攀岩场、壁球馆等的投入,以满足高消费群体的需求;其次,以不影响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的开展为前提,积极实现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再次,在规划建设体育设施时,配套建设一批体育文化设施,包括体育文化宣传廊、体育书店、体育雕塑等;最后,为了使各种体育设施和场所的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还要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工作和构建和完善“亲民、利民、便民”的多元体育设施服务体系。目前,国家对体育的投入经费是加大体育文化事业投入,建立全民参与体育社会网络的难点。从我国体育投入的现状来看,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8月25日首次透露,每年为8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了5000人的工资、办公费用、体育科研和外事接待费用。另外,通过体育彩票的发行,每年获得8亿元,但这8亿元的60%都是反馈给全民健身、农民健身工程。奥运会后,国家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基本保持现状,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体育彩票的回报则要视彩票的发行情况,从这个层面来看,提高我国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又是目前我们的重点工作。4.10提升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夯实体育事业发展理论基础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后续支撑力量,加强体育教育科学研究不仅能丰富人们对体育教育规律特点的认识,.. .提高体育教师、教练员的素质和教育质量,还能为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最终服务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建设。体育教育(PhysicalEducation)与体育科研是体育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两者在相辅相成中共同致力于我国软体育软实力的提高。体育教育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能使我国体育文化实现世代传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把两者植入人们的心灵之中,才能实现理性的意义。因此我们不仅把体育课理解为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还要把体育课理解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重视在长期的教化中渗透到人们的价值体系之中。体育科研则依托各种体育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种协会对教育科研以及在社会主义体育建设过程中各种新的理论问题、各种迫切需要总结推广的问题、各种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问题、能产生创新成果的问题集中进行研究,从方法和理论上指导我国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体育教育与体育科研在相互交叉和互补中不断使我国体育软实力实现质的飞跃。体育教育给体育科研提供条件,丰富体育科研的内容,体育科研则能促进体育教育,指导体育教育工作。而且体育教育中的教育科研也是体育科研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无论是提高体育办学水平,还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乃至促进教师和教练员的成长,科研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目前采取以国家专门体育科研机构为主,与体育院校训练基地和其他科研单位相配合,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科研活动的集中型的科研体制。这种科研体制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致使陈旧的理论框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能提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思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为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与科研的作用,我们着力以下工作:首先要提高体育科研的科学性。从科研的内容上看,体育科研应包括研究人和研究理论。在关注人的研究方面,体育科研是着眼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能力,并在比赛中将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运动成绩的助推剂。我们应该意识到,教练员脱离科研、按经验办事,或科研人员脱离运动实践等偏差都是应该避免的。对于人的研究,就是运用各种硬指标和软指标对体育运动员的状况进行诊断和改善。首先是运用科学方法对人的健康、体能、技能等进行科学监测。如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等测试是针对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素质是作为体能指标的参考。而普通摄像、高速摄像等手段,通过定性、定量、平面摄像、立体摄像,定量分析、重心位移、计算机模拟等.. .微观的方法则是对体育技术诊断的有效方法。而对运动员的战术、心理等软指标的关注则能从改变运动员的认知入手从根本上改变运动员成绩。从科研方法上,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单一的科研方法不能适应变化的实践对理论研究提出的要求的现状。因此,用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多学科论,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研究。并真正领会多学科方法的实质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符合人的认识发展,即从单一性到多义性、从线性研究到非线性研究、从绝对性到相对性、从精确性到模糊性、从单面视角到多维视角、从单一方法到系统方法等等,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运用各种方法,科学地有效地为体育科研提供正确的方法论。[17]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第5~6页17]其次,要继续加强体育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产学研结合是十五大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是一条推进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富有成效的道路。它是现代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生产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重大国家举措,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由于缺乏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政府三方共同努力致力于产学研结合上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企业投入经费有限,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致使他们对自己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缺乏客观的认识。而对于学校和科研院所而言,体育科研人才不够重视,科研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对科研转化为成果缺乏足够的动力。政府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者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责任承当者,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运用现有的研究成果,拓展知识,开辟新的应用领域。要改变我国目前的这种状况,第一,要加强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在如何形成良性的风险投资机制方面,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达成一致共识。第二,体育科研成果的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应该在财税、信贷、金融等方面制定相当优惠的政策鼓励相关企业不断突破和创新。第三,立足本土优势和民族产业。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如赛龙舟、舞狮、跳竹竿等是我国体育文化中的瑰宝,加强对这些稀有文化的研究,进行科学开发和有力的保护,能提高我国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对于我国本土优势产业要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参与到国际竞争的浪潮中。4.11拓宽体育文化对外交流渠道,发挥体育公共外交积极作用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必要性认识,是各国对构建具有普适性体育价值观不断努力的结果。2006年11月10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他指出,“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占据文化制高点”,跨文化传播无疑成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手段。吴小坤(2007)在分析跨文化传播的可行性的时候认为首先是体育文化本身具有开放性特征,其一表现在体育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永远处于不断的增量或减量的状态中;其二表现为体育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状态。结合体育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信息的冲击力、丰富的文化内涵、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使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此外,体育传播对个体认知和情感的建构(个体审美认知、个体情感建构)、对社会群体理念的建构,即全球化体育传播的必要性和对国家认同力实现的必要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吴小坤,2007)如用英美体育文化传播的动力在就在于个人主义以及公民隐逸主义的价值观的构建以及对体育英雄人物的塑造就具有典型意义。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全球化流动与全球共享,拓展了不同文化间的广泛交流和共享,使跨文化传播成为人类日益普遍和频繁的超越理解和互动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其次,要改变我国体育文化严重被边缘化的地位,只有借助传播来进一步实现。西方体育文化凭借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主动地位和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垄断了世界体育文化传播的市场,国际奥委会以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规则无不是西方意志的体现;它们凭借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四大网球公开赛、NBA等招牌牢牢占据着体育文化传播的中心地位。再次,为了使我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占据一定的文化市场,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在世界上树立起中国的国家形象和获得世界认同,传播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为此我们要积极拓宽体育对外交流的渠道,发挥体育公共外交的积极作用。目前来看,由于我国体育民间社团组织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我国体育文化交流还更多地依靠政府组织这一形式。在我国高度集中的体育管理体制的制约下,政府系统内部对体育管理尚存在条块分割、管理职能高度集中以及体育文化管理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使我国体育文化交流的渠道和形式相对单一,影响到体育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体育文化积极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影响到体育文化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进程。为此,我们要积极寻找出路,拓宽对外交流的渠道。.. .首先,要积极构建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模式。一般来说,传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然传播,一种是技术传播。体育文化的自然传播是指在体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没有技术媒介的介入的依靠文化的自然渗透的传播方式。体育文化的技术传播主要是指大众传播媒体介入体育文化传播过程。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期刊、无线电、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等传播产业和技术,这里我们主要是探讨技术传播问题。早在1998年,邓铭一从体育工作者的工作场、受众的行为场、社会互动三个方面回答了传播学中拉斯韦尔公式中提出的“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这五个问题。以这个公式为衡量标准,给我们在对内和对外传播中提供了实践依据。从战略上来讲,我们首先要坚持把器物文化层的传播放在首位,将观念文化层传播放在其次,因为与观念层传播相比,体育器物层的传播最容易被受传者模仿和接受。一般来说,器物层的传播较容易发生趋同现象。(罗时铭,2008)通过体育服、器物、场馆等媒介来传播更容易被接受和迅速取得好的效果。其次,对外传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前推进,而不是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要制定出中期长期短期传播目标计划,同时以传播的战略为指导,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其次,在具体的传播策略上,我们要从对外传播的思想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基础入手进行传播。体育文化传播的思想基础,就是要用开放的态度、先进的意识进行主动传播。先进的意识观念,是稀缺的资源,是潜在的“生产力”。谁抢占了先进意识的制高点,谁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就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先期发展。主动积极进行传播就是体育文化传播中的先进意识,只有积极投身到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传播浪潮中,才能不断地接受检验,发现不足从而改变策略。那些思想迟钝、目光短浅而又不愿“解放”者,狭隘封闭、畏首畏尾、坐而论道、缺乏热情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其次,体育文化传播的硬件基础就是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电影、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正在逐渐普及的互联网来进行积极传播。同时,依托各种传播载体,如近年来逐渐在国外兴起的孔子学院,借助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此外,也可借助广大来华留学生以及志愿者,让他们来成为跨越中国与世界各地传播体育文化的太空人。加强体育文化传播的软件基础,这里主要是指夯实体育传媒人才基础。国外传媒巨头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旗下的华娱电视台(CETV)和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星空卫视(STAR)的电视节目陆续到来,先后落户中国,给中国传媒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威胁。.. .机遇在于加速了中国传媒产业国际化的进程,而挑战则在于入侵了中国传媒市场,对我国体育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体育传媒人才的现状是高水平的体育传媒人才稀缺,人才流失严重,体育传媒人才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在与外国传媒人士的较量过程中,我国传媒从业人员缺乏应变能力,知识结构单一、国际交流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等制约着我国体育传媒产业的发展,甚至影响着我国体育传媒产业的世界形象,从而阻碍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为了使我国体育传媒人才能适应对外传播的需要,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体育传媒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体育传媒人员要能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提高竞争意识,只有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中,接受世界范围内较量和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意识的观念的冲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的需求。二是提高对体育传媒从业人员的可开发性认识。虽然我国体育传媒人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我国体育传媒从业人员的潜力是可开发的。要不断强化体育传媒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和经济意识,挖掘他们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潜力。一方面要求体育传媒从业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有全局意识,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握好传媒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要求体育传媒从业人员要善于把握市场规律,有经济效益的观念,具有市场风险意识,在复杂变迁的时代生存的能力,也包括人的不断开拓能力、创造能力。三是提高体育传媒人才的业务能力。提高体育传媒人员的业务能力不仅要求体育传媒从业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具备扎实的词法、语法知识,强化语言文字基本功。此外,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还应具有多学科相结合,不断发展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学好专业,还要有历史、经济、科技、管理等知识;不仅要有社会科学的知识,还应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再次,还要注意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积极维护好国家体育形象、国家形象。现代媒体的多样性、开拓性、其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自由度高、难以监控,使其容易产生不真实和不恰当的报道,给事件的处置增加困难,尤其是对一些负面事件加以大肆渲染,使事实脱离真实。NBA近几年来遭遇形象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艾弗森持枪私闯民宅,到科比·布莱恩特的性侵犯案,其间还辅以各色球员携带大麻、酒后驾车、酒吧打人等花边新闻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得学习NBA处理公共危机的意识核能力,能迅速地转危为安。比如1994年夺冠之后烧警车,导致混乱中7人死亡,群殴事发第二天,..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就宣布了对相关球员的初步处罚,第三天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最终处罚决定,速度之快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5.构建我国体育文化服务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评价体系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体育软实力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体育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中的实质内容和关键环节,因此评价指标的构建是体育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构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是取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有一系列宏观和微观原则来指导。5.1评价指标体系宏观指导原则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出对评价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导向,这就要求我们遵循“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理顺关系、积极发展”等原则。具体来说,从宏观角度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首先是科学性。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科学研究人员的任务就在于认识和揭示这些规律,并且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对于理论性研究,科学性原则体现在是否有充足的事实和实验观测结果作为依据,对于应用性研究,必须有科学理论为根据。体育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用科学“尺”测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体育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贡献,使评价体系对目前我国国家体育软实力的建设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激励作用和有效的监督作用。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评价体系,营造具有激励作用的体育软实力建设氛围,增强全民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发挥激励约束作用,提高不同主体参与体育软实力建设的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态度、程序、方式和方法对各项指标体系进行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其次是全面性。指标体系必须涵盖主要社会发展特征的综合性描述,广泛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体育软实力建设的因素,尽可能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地引入该指标体系之中进行分析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体系不仅要对体育软实力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和反应,同时对未来还应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具备强有力的监督功能;从所涉及的内容来看,体育文化软实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评价体系要对所涉及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表述;从空间上看,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外双重因素的作用,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选取恰当的指标.. .,从内到外各项因素来综合考虑。再次是可操作性。即可行性,要求指标体系从现实状况出发,概念明确,内容清晰,能够实际计量或测算,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分析。一个评价体系不管多么协调、严密,如果不能操作,那还是空中楼阁。可操作性意味着指标体系这个评价工具能否运用,并且一用就灵,因此我们不仅要看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还要看指标体系在理想状态下的运用效果。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存在以下四种情况:一种是能够操作,效果明显,没有副作用;一种是能够操作,但效果不明显;一种是能够操作,效果明显,但有副作用。在选择构建体育软实力的建设的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出现最后一种情况,同时,按照前两种标准来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指标体系。最后是可持续发展性。可持续发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确保无论是现代还是后代的每个人有较好的生存状态,并且“在更长的时期内,从更少的资源里得到更多的收获”(DETR,1999a)。体育软实力的指标体系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性旨在采用综合方法将长期的效率和有效性最大化。这就要注意从时间跨度上看,既要符合现代人的衡量标准,也要能给后代人提供积极的借鉴;从空间上看,既要能指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要能给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积极的借鉴,寻求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和谐和发展。以此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展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追求不断发展的正当性。5.2评价指标体系微观指导原则在体育文化软实力微观指标体系原则的设想上,杨新洪(2008)的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文化软实力建设要有硬实力指标,他认为文化软实力硬指标的构建的基本原则在于按文化本体论构建理念,体现从高从严设置文化软实力硬指标原则;按文化元素多重性构建理念,体现按三大产业分类原则;按文化动变性构建理念,体现“评价、衡量、预警、控制”多维度原则;按文化中国特征构建理念,体现求实求简原则。[18]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9月18]按照这个思路,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微观指标体系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体育文化本体论原则。文化本体论认为,文化现象世界是人类价值意识和精神生活的本原。在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必然性到自由的世界中,文化具有形而上的特点,它对安顿人类生命、构筑人类精神家园、提升个体和人类社会生存境界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文化本体论原则要求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要把体育文化的这种作用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并以这种作用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挥作为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效果的依据。体育文化元素多重性原则。文化是多元的,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多个层面的,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文化元素的多重属性。从体育文化的结构上看,要体现出物质层面的体育文化、行为层面的体育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另外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分,比如,依照国家标准分类,可以从“核心层、相关层与外围层”三大部分进行划定细分,体现出体育文化具有主要、次要和派生属性。从硬实力的表现形式上看,则反映在体育广泛地分布于一、二三产业中。体育文化元素多重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文化全面发展观的指导下,由里到外、层面分明地体现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表达。体育文化发展动态性原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文化也是如此。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任何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体育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同时又能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表现出动态的一面。从文化发展的趋势上看,文化内涵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因此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评价体系也要体现出动态性,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出评价指标体系的“预警、监控、调控、评估”等功能。体育文化的中国特征原则。体育文化的中国特征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国发展的环境,尤其是国内环境。体育文化的发展置身于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之中。从某种层面来说,体育文化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互动模式发展的结果。只有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评论、导向,给政府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地用科学发展观去处理问题,也才能制定出持久的、符合民意的宏观微观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策略。同时,也才能参与到横向和纵向模式相结合的,包括合作、交流、竞争和冲突等路径的国际互动中。5.3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其模型通过分析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宏观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原则,我们可以看到不能仅以一个指标判断该项目是否可以推行,我们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各项目分析结论综合权衡的结果。体育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体育文化的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 .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包括对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状况的描述,作为一级指标;横向发展是一级指标下各要素的情况描述。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物质生产的进步是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最终推动力量,两者在互为条件的相互作用中循序渐进地发展。表1体育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备注体育文化政治价值观国家战略国家体育战略研究体育战略能力人民意志政治立场政治认同政治满意度政府素质体育政治原则政治情感政治认知政治预期政治宽容度体育体制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体育财税体制体育投融资体制体育公立机构体育机制预测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体育产业竞争机制体育分配机制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文化亲和力体育价值观认同体育文化品牌认同体育文化权威性体育文化导向力健康价值导向竞争意识导向公平意识导向互助合作意识导向体育文化凝聚力区域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国家凝聚力体育文化创新力物质创新体育文化产品的世界影响力体育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体育产品的增加值.. .体育产值占GDP的比重行为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战略创新精神创新国家体育精神的感召力体育文化约束力对内约束力风俗习惯约束、大众舆论约束、道德水平制约对外约束力体育文化发展潜力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众体育的后续发展能力学校体育稳步成长的能力体育文化传承力保护民族体育文化与吸纳外来文化进行体育文化创新的能力民族体育文化向外辐射能力体育公共外交政策国家身份的认同力体育文化对外交流项目实施效果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器物层传播和观念层传播全球范围内民间体育比赛的频率和效果国家制度的发声力/利益实现力体育文化外交活动的力度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几率中国人担任奥委会职位的比例奥运会比赛中金牌和奖牌比例和名次全球体育公共产品的占有和运用比例全球公共品的提供力全球公共品的运用力体育公共外交政策实现的保障力政府重视程度全民参与程度6.结语中华体育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演变,孕育了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多样化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至今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博大的体育文化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深厚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一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一国政治、经济地位与国家形象;同时,也是..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目前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可以说,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从中国体育文化现实问题出发,本研究看到了体育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企图用世界眼光看待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积极借鉴世界建设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优秀经验与方法,实现体育文化软实力世界范围内的求同存异、友好合作。通过中国体育文化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育文化作用国家软实力的路径、强弱、体育基础实力等情况分析,我们看到了各自的特色;同时,由于受历史发展水平、国家战略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我们更看到了彼此的差距,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对于刚刚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来说,中国体育乃至东方体育积极主动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使中国的传统体育思想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奥运会中体现出双向交流的互补趋势,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体育文化硬实力与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体育文化硬实力是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有形载体和保证,而体育文化软实力则是体育硬实力持续发展的延伸和支撑,两者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中螺旋渐进。中国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构建体系的确定,应当在及时厘清其特殊内涵和实现途径的基础上,内外兼顾,软硬兼施,积极借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育发展经验,从提高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认识入手,全方位、循序渐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美两国不同的政治地位、不同的国情、在国际格局中的不同地位、不同的战略目标也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中国软实力的目标相一致。为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体育文化软实力规划纳入国家战略体系,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抓住重点、明确任务、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另外,从我国实际出发,“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引进”与“输出”相结合,提高吸纳兼容外来体育文化的能力与向外辐射民族体育文化的能力,才能实现世界体育文化在交流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局面。总之,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自觉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体育文化创新,提高我们体育文化软实力。因此,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要增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体育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不断增强体育.. .政治价值观的认同力、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和体育公共外交政策的影响力,才能实现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参考文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