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07832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5
《高三文言文(文论含“序”类文言文阅读3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文论(含“序”)类文言文阅读专题导入(看一看,想一想)(3分钟)文论,用现代更专业的术语来讲,可以叫做文学批评,是专门评价文学作品的议论性文章。我国古代自有记载于书面的文学作品开始,文学评论就蔚为大观。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先秦儒家和道家的文学思想。儒家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例如孔子关于《诗经》的观点,“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温柔敦厚”等,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而道家强调文学风格的自然天成、不矫揉造作。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批评著作,种类丰富,观点纷呈。
2、你能举出一两部古代的文学批评著作或单篇文章吗?知识典例(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吧)(15分钟)一、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1、思维方式具有直观领悟和内省体验的特点。 2、在论证方法上多用比喻,对比,少分析性的解释。 3、文论范畴、概念的内涵具有模糊性、多义性。譬如“兴”,既可指作者的情感之“兴起”,又可指读者情感之“兴”。4、较多涉及对作者的道德伦理评价,而不是单纯的艺术评价。把握以上几个特点,对于更好地理解文论类作品,更快地掌握文章的脉络思路、语言风格都是有帮助的。二、文论阅读范例(2012年闵行区二模)毕训咸《咏史诗》序张惠言①古
3、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诸己也则详。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
4、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惛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④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状悛悛(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诗》百余首,捊(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诗之非谩乎?(
5、《茗柯文二编》卷上)23、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1分)考查文化常识,应填《春秋》。2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哪些现象?(2分)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分析。第二段第一层到“其取于古也略”为止,读书不求明白,明白不求通达,通达了不求有自己的心得,说的是时人不能从古人书籍中获得有价值的思考;第二层讲的是时人喜欢写诗写文,但地位低的人写书是为了出名,地位高的人写书是为了流传后世。而那些想要流传后世的文章,却没有是非立场,对于社会的治乱规律毫无见解,长篇大论,空洞无物。
6、精炼浓缩成答案:读书从古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很少;写文章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说得很多。25、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2分)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作者思路的把握。本段第一部分是“呜呼”之前,概述了当时社会的几种现象,结尾“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让那些学习古代学问、写作古人风格的文章的人士怎么见用,怎么立身处世呢?)这句话就是对之前提到的社会现实的深切感慨,感叹的原因就是恶俗的社会风气:“那些肆无忌惮的无知之人反而通达被重用;那些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反而被嘲笑为迂腐;那些行
7、事周密的人都是昏庸无耻之人;那些表达文雅的人反而被认为是欺骗。”26、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写作目的可以分成内容上的和思想上的两个层面。本文首先是为毕训咸的《咏史诗》作序,向受众推荐这本书;第二,本文抨击了当时学界的不良风气;第三,本文提倡做学问要有利于治道,写文章要发自内心,或者说文章与行动相统一(为学有所用,为文有所行)。作者并未在文章中具体阐述什么是“所用”“所行”,体现了古代议论文的一大特点,即重直观领悟,多用对比比喻,而不注重具体分析。学生可以用文章本身的论点来
8、回答问题,即“为学有所用,为文有所行”,这样不会失分。27、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考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即“为学必有所用,为文必有所行”,然后用比喻来论述这个观点。接下来罗列社会上虚浮的文风进行抨击。最后介绍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