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ID:3151641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_第1页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_第2页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_第3页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41-01  “问题解决”这一智力活动过程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它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与结果”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求各种有效的解题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是地理课堂教学一个重要任务。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是“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的内驱力,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冲突需要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发。有了强烈

2、的探究热情,学生才会进行深度思考,追根求源。比如,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第①个活动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两幅图片: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赤道和南极两个地区某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试比较两地气候的特点,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思考:为什么用赤道地区与南极地区进行比较呢?为什么这两地的气温差异这么大?为什么这两地的降水量差异这么大?第②个活动是探究“海陆位置的差异”;第③个活动内容是要求学生阅读山地对降水的影响图,关注“湿润气流”,考虑气温随高度的递变率……学生通过研讨得出结论:A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 

3、 该案例中,学生在阅读“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4时,笔者引导学生针对“地方”进行思考:为什么用赤道地区与南极地区进行比较?针对“气候要素”而提问:“为什么这两地的气温差异这么大”,“为什么这两地的降水量差异这么大”等。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思考价值,可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度思考,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与提高。  2引导学生学会在识别信息中理解问题  问题被呈现出来之后,就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信息,此时就需要学生仔细审视问题“概貌”并识别具体信息,进而有效理解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途

4、径。引导学生学会在识别信息中理解问题,需要注意两点:  一要教给学生识别信息的策略。识别信息,由整体到局部地审阅问题“条件”和“目标”。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审阅问题的“条件”,如上述案例第①个活动中“比较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其条件包括:“中心句――比较气候特点的差异”、“地区差异――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条件――关于两地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数据”;然后,再引导审阅问题的“目标”,如第一级目标可以是“赤道地区全年的气温特点、赤道地区全年的降水总量及其特点”、“南极地区全年的气温特点、南极地区全年的降水总量及其特点”等;第

5、二级目标可以是“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第三极目标可以是“比较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差异”;终极目标才是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  二要结合有用信息,深入理解问题。这是“问题解决”4学习策略的关键一环,为此教师务必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建立已知信息、隐含信息与“问题目标”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出发点、方法与途径。如当学生建立了“气温”、“降水量”与“气候的两大要素”的联系时,就可以从“赤道地区的气温特点、降水量特点”出发,描述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从“南极地区的气温特点、降水量特点”出发,描述南极地区的气

6、候特点,从而理解“比较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就是分别比较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气温的特点和降水量的特点。  三要指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简明扼要的表述。教师应指导学生依据相关信息,论证或推导科学结论。比如,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赤道地区各月均温在20℃以上”,推导出赤道地区各月气温都高的结论,即“赤道地区全年高温、终年炎热”;依据挖掘出的“赤道地区各月降水量都在100mm以上”和“全年降水总量超过2000mm”,推导出赤道地区各月降水量丰富以及全年降水量丰富的结论,即“赤道地区全年多雨、降水丰沛”,由此进一步推导出“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全年高温

7、多雨”。同理,可推导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全年低温少雨”。这时,再由学生比较“赤道地区与南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四要探讨结论产生的重要因素,总结思维方法。探讨结论产生的重要因素,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容易被忽视却又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探讨可以发现新的材料、事实或问题,以便适时给予调整、删补,或进入新一轮的“问题解决”。比如,经过研讨交流,学生总结出正确的思维方法――关注“湿润气流”这一重要信息,并理解“湿润气流”与“降水量”4的关联性,于是及时调整思考路径:A坡的位置属于迎风坡,面向着湿润气流吹来的方向,有利于湿润气

8、流的抬升,易于疑云致雨,所以降水较多。实践证明,课堂上经常通过这样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思维路径,提升思维能力。  3强化“角色”与“生成”意识,引发学生“问题解决”的灵感  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