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ID:31499952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1页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2页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3页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不仅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还应该对生成性资源有一个捕捉和利用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结合教学实例,从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三方面简要阐述,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捕捉与利用,以此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而灵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策略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很容易发生一些问题、产生新的情况的。在这些问题中包含了学生的错误、质疑和想法,这些问题

2、也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感。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捕捉和有效利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借助错误性资源,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巧妙地对错误资源加以利用,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根据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想到个位是3、6、9的数都可以被3整除。教师在看到学生得到这个结论后,可以先对学生肯定。这时,有别的学生提出:“29和19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4。

3、教师在学生提出质疑后,就开始引导学生换个思维模式,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组数字:12,21,15,51,24,42。学生在对这些数字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数字的和不是6就是9。学生得出的这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犯了错误,但是教师通过巧妙地利用错误性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了思维的深度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有深度。因此,可以说错误性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把握差异性资源,拓展探究的深度空间  新课改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

4、在学习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数学的学习中探究与合作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这是很多数学课堂缺乏的。没有了课堂互动,学习效率也会比较低,质量也不会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会一本正经地给大家讲解课本,然后大家按部就班地听课,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只会使课堂的学习效率越来越差。4  学生的不同看法会产生一些差异性资源,教师可以把握这些有价值的差异性资源,以此来拓展学生探究的深度空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探究问题的

5、一个目标,然后再给学生分组,以六至八人为一组,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究,然后教师在学生探究完之后再对每个小组的探究结论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最后学生就可以把在探究过程中遇见的一些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学生在差异性资源中,就会寻找解题的灵感,激发自己的潜能。学生在对问题的观察和对比之后就能掌握“化归”的数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效率。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方式,学生的数学水平很容易提高。  三、抓住问题性资源,拓展创新的深度空间  教师应该把握在课堂教学中一些

6、出乎意料的情况,然后从中提炼出富有价值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的时候,教师问道:“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长乘宽乘高”。很显然,学生在预习中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这说明原来的教学计划是不合适的。因此,教师在考虑以后,用询问的语气问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用长乘宽乘高?”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就能够激发自己的探究兴趣,很快进入到探究问题的状态之中。教师通过利用问题性资源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之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

7、是无处不在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把握好这些资源,以此为课堂教学服务。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可以为数学课堂增加一些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利用生成性资源改变当前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些困境,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实现培养数学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婷.探究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J].数学通讯,2010(8).4  [2]黄桂林.预设与生成的融合[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  [3]郑

8、毓信.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