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程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经历过程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ID:31497278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经历过程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_第1页
经历过程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_第2页
经历过程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历过程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历过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11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标将思维能力的发展列为核心能力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切实按照这一目标来落实,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概念、公式的运用和记忆,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学生不能有效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思维受到限制,因此也就没法发挥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谈三点思考和体会

2、。  一、创设情境,引发自主猜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过程,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大多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层面,因而在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有基于此,教师要紧扣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将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引发学生的猜想,让数学探究充满思维含量。3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时,笔者出示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客厅长为3.6米,宽为4.8米,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先运用估算算出客厅的面积大致为20平方米

3、。笔者引导猜想:如何算出准确的面积?用你的方法试一试。学生分组讨论后认为,可以将长和宽换算成分米,即36×48=1728(平方分米),再换算成平方米即可,也就是17.28(平方米);另一组认为,可以用整数乘整数的方式进行计算。此时笔者追问:积的小数点该如何点?学生展开讨论,认为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扩大10倍,另一个也扩大10倍,那么积就扩大了100倍,因而积要再缩小100倍。也有学生猜想认为,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位应当是两个因数的小数数位之和。笔者让学生进行验证,学生自己出题展开探究,对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笔者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规

4、律?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通过猜测和验证,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有了初步感知,对计算规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对算理的深刻感悟。  二、动手操作,加强感性积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加强感性积累,让学生参与实践,将操作和思维有机结合,经历数学思维过程,从个例中发现规律,展开合情推理,进行归纳演绎,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有这样一道综合题:判定“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3。显然,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要让他们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储备

5、。为此,笔者让学生先从复习旧知入手进行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此时笔者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入手,追问:如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动手操作,采用量一量、拼一拼的方法,认为可以将两个锐角叠放在直角上,这样就是两个直角,加起来就是180度;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将三个角折起来,拼成一个平角(如下图)。  根据这一操作,学生对∠1+∠2=∠3有了直观认知,并能进行合情推理,得出正确判断。显然,学生的推理是从最初的感性开始的,教师引导操作,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不断增强,并逐渐上升为理性经验,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6、  三、联系实际,推进生活实践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了实践运用环节,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生活实践,带领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建构推理意识,提升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一道实践运用题:学校有一棵大树,现在要测量它的高度,你怎么做?学生提出了测量办法:有的认为可以爬到树上系一根绳子放下来,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即可。这个方法立刻遭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反对。有的认为将大树放倒来测量,这个提法也立刻被否定了。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运用比例来进行计算呢

7、?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学生根据比例的性质,发现可以采用影子和大树的比例来进行测量。学生将一根木棒固定在大树旁边,测量出大树的影长,木棒的影长,还有木棒的长度,而后利用同一时间内大树和影长高度的固定比例,计算出大树的高度。  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抓住比例与生活的关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已学知识展开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建构解决问题的意识。  (责编林剑)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