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3494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以礼立校,育文明之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礼立校,育文明之花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42-01 一、弘扬礼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有崇尚礼仪,在世界上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国,源远流长,深入人心。讲礼懂礼,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光荣传统。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弘扬礼文化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
2、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统领,“敬业”是基础,“诚信”是保障,“友善”是表现,是精神面貌,是公民的外在反映,是对“爱国”“敬业”和“诚信”的集中体现。“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要做一个友善待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文明使者,就得学习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当前学校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礼文化教育显得薄弱,大都看重的是学生学习成绩,认为礼仪是学生将来工作后的事情,是学生自身修养的事
3、,结果出现了学生看到长辈不会礼貌待人,坐公交车与他人抢座位等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这些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缺失。4 二、将“礼”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礼文化 新的时代,“礼”有着新的内涵,《大众道德》一书指出:“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以“礼”立校,着力培养知书达礼、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人才,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国学经典作为校园礼文化建设的主导,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学礼仪,知廉耻”的活动。要把《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作
4、为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并以此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同时要大力营造学经典懂礼仪的文化氛围。走进钟祥市进洋梓中学,你处处可以感受到“礼”的熏陶。校门口的“砺德远志,修学储能”,大门内的文化墙上,大大的“礼”字牌匾格外醒目,“洋梓中学学生八礼”“学礼仪,知廉耻”以及教室、餐厅、宿舍等文化内容无不凸现着礼文化,时刻提醒着师生要做品德高尚的人。 学校要以环境建设、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一系列“礼”文化建设活动。学校环境建设突出“礼”文化,真正做到“墙壁说话,草木传情”。课程建设上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为教材,每周至少用一节课开展教育活动。
5、同时要让学生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政教处要组织学生会学生干部坚持开展一日常规检查,以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要大力表彰在文明礼仪活动中表现好的班级和个人,并挑选优秀学生当升旗手和每天的文明礼仪视导员,让学生学先进,倡导礼仪文化。要经常开展励志演讲活动,激发学生向善。 三、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知书达礼的教师队伍4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正所谓,正人先正已。教师要教育学生懂文明有礼貌,首先自己要懂文明有礼貌。因此以礼立校,首先要以礼来立师德,要以“礼”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育人准则,打造德高
6、博学的教师队伍。同时,学礼还要与时代相结合,融入时代精神。教师不能误认为学礼就是照搬经典,搞复古,这样就曲解了礼文化的精髓。要把学礼与时代特色联系起来,与精神文明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以及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内涵。要不断开展向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以正确的思想武装大脑,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人。 四、把礼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积极推动家校联合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中起着
7、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每个家长的重视,更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思维。然而生活中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管孩子吃穿就行了,却不知道,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4 要把孩子培养成知书达礼的人,家长首先要知书达礼。俗话说,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学校要把礼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积极推动家校联合。要充分重视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与交流活动,促进家长自身素质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校要学生学习《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也要让家长
8、学习,并做到知行合一,做孩子榜样。同时学校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礼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参与对学生就餐、行路、课间、集会、卫生等日常活动礼仪规范评价,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责任编辑全玲)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