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

ID:31490536

大小:10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_第1页
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_第2页
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_第3页
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_第4页
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  《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二课,内容简洁,人物鲜明,语言清新,特别是文中的两次对话描写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将一老一少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态、心理甚至是性格品质鲜明地在读者面前呈现了。教学实践时重点自然就放在对话描写的品读上,朗读对话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反复品析中体会文章内容用词的准确和传神、在进入人物角色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教材文本资源及教学互动活动领悟如何有效利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  故事中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是阅读故事的眼睛。常言道:言为心声。细细揣摩文中的对话,有助于透

2、视人物所思所想、领悟人物内心世界。领会了对话,也就领会了故事的意义,为我们真正走近竺可桢做铺垫,也正是这两次简单而又深刻的对话,形象地反映了竺可桢卓越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折射出他难能可贵的观察、记录、不耻下问的科学习惯。所以这两次对话描写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应该好好揣摩一番。  【教学片断1】  出示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内容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②“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7  ③“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⑤竺爷爷告诉他:“我有

3、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师:同学们,这些是竺爷爷和杏树主人孩子的第一次对话内容,大家先自己读读,读的时候注意提示语,连读两遍。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提示语中有表示动作的词语――“仰起”和“弯下”。  师:一个“仰起”一个“弯下”,你从中看出什么来了?  生:小孩说话时“仰起脸”是因为他人还小,和大人说话只能“仰起”来,另外“仰起脸”还可以看出小孩的天真可爱,因为美术老师教我们画的同学都是“仰起脸”的。从“弯下”可以看出竺爷爷也乐意和这个小孩说话。  生:电视节目里好多大人都是蹲着和小孩说话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我注意到了“天真”和“奇怪”这两个词,告诉我

4、们读这两句话时的语气。  师:你注意了表示语气的提示语,那你能试着用这两个语气来读好孩子的话吗?  生尝试读。  师:读得真好!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全体学生练读、齐读。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第二句中的“习惯地问”?从这个“习惯地”又可以看出什么来呢?7  生:可以看出竺爷爷和这个小孩经常见面说话。  师:没错,经常问都形成习惯了,可见竺爷爷非常想知道“杏花是在哪天开放的”。  师:刚才同学们从两人的第一次对话的提示语中找到了描写表示说话时动作的、表示说话语气的词语,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他们是怎样说这些话的。(指着出示的5句话)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第1、3、4句对话的提示语在后面,第2句在

5、中间,第5句在前面?  学生回应:是的。  师:大家再仔细看一看:提示语在后面时用的是句号,在中间时用的是逗号,在前面时用的是冒号,这也是提示语因为位置不同产生的区别。  去掉提示语,仅出示对话内容。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  ②“是啊,杏花开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③“哪天?今天开的。”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⑤“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师:现在老师读提示语,男读竺爷爷的话,女生读孩子的话,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几句对话。  【教学反思1】7  学习第一次对话描写主要表现在对提示语的关注,因为在我们平时的对话练习中,不仅要注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

6、、提示语在后这三种形式分别运用,更要重视不同形式提示语中关键词给对话内容带来的不同效果,往往正是这些词的存在能让读者方便清晰地理解人物说话时的状态,凭借它们解读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教学中老师引导着学生对提示语中表示说话时动作的词“仰起和弯下”以及表示说话时语气的词“天真和奇怪”分别进行提示性的解读,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说话内容将这些词表达和表现出来,这就非常好地在课堂上真实再现了对话的发生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和人物特征。  而“习惯”一词的运用看似自然随意,却可以把竺爷爷的形象解读得淋漓尽致,因为竺爷爷他是科学家,这是他的职业习惯。作为唯一一个描述竺爷爷怎样说话的提示语,

7、干净利索,让学生能比较专注地去深入推测词语背后的故事,这是一种延伸更是一种建构,如果说朗读是让学生大量的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那么这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重组、再造、加工的实践,就是借助文本语言主动建构自己语言的同化过程,是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模式。  【教学片断2】  出示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二次对话内容  ①“竺爷爷!竺爷爷!”  ②“什么事情啊?”  ③“竺爷爷,杏花开啦!”  ④“什么时候?”  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对话描写的教学处理  《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二课,内容简洁,人物鲜明,语言清新,特别是文中的两次对话描写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将一老一少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态、心理甚至是性格品质鲜明地在读者面前呈现了。教学实践时重点自然就放在对话描写的品读上,朗读对话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反复品析中体会文章内容用词的准确和传神、在进入人物角色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教材文本资源及教学互动活动领悟如何有效利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  故事中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是阅读故事的眼睛。常言道:言为心声。细细揣摩文中的对话,有助于透

2、视人物所思所想、领悟人物内心世界。领会了对话,也就领会了故事的意义,为我们真正走近竺可桢做铺垫,也正是这两次简单而又深刻的对话,形象地反映了竺可桢卓越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折射出他难能可贵的观察、记录、不耻下问的科学习惯。所以这两次对话描写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应该好好揣摩一番。  【教学片断1】  出示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内容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②“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7  ③“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⑤竺爷爷告诉他:“我有

3、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师:同学们,这些是竺爷爷和杏树主人孩子的第一次对话内容,大家先自己读读,读的时候注意提示语,连读两遍。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提示语中有表示动作的词语――“仰起”和“弯下”。  师:一个“仰起”一个“弯下”,你从中看出什么来了?  生:小孩说话时“仰起脸”是因为他人还小,和大人说话只能“仰起”来,另外“仰起脸”还可以看出小孩的天真可爱,因为美术老师教我们画的同学都是“仰起脸”的。从“弯下”可以看出竺爷爷也乐意和这个小孩说话。  生:电视节目里好多大人都是蹲着和小孩说话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我注意到了“天真”和“奇怪”这两个词,告诉我

4、们读这两句话时的语气。  师:你注意了表示语气的提示语,那你能试着用这两个语气来读好孩子的话吗?  生尝试读。  师:读得真好!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全体学生练读、齐读。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第二句中的“习惯地问”?从这个“习惯地”又可以看出什么来呢?7  生:可以看出竺爷爷和这个小孩经常见面说话。  师:没错,经常问都形成习惯了,可见竺爷爷非常想知道“杏花是在哪天开放的”。  师:刚才同学们从两人的第一次对话的提示语中找到了描写表示说话时动作的、表示说话语气的词语,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他们是怎样说这些话的。(指着出示的5句话)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第1、3、4句对话的提示语在后面,第2句在

5、中间,第5句在前面?  学生回应:是的。  师:大家再仔细看一看:提示语在后面时用的是句号,在中间时用的是逗号,在前面时用的是冒号,这也是提示语因为位置不同产生的区别。  去掉提示语,仅出示对话内容。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  ②“是啊,杏花开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③“哪天?今天开的。”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⑤“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师:现在老师读提示语,男读竺爷爷的话,女生读孩子的话,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几句对话。  【教学反思1】7  学习第一次对话描写主要表现在对提示语的关注,因为在我们平时的对话练习中,不仅要注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

6、、提示语在后这三种形式分别运用,更要重视不同形式提示语中关键词给对话内容带来的不同效果,往往正是这些词的存在能让读者方便清晰地理解人物说话时的状态,凭借它们解读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教学中老师引导着学生对提示语中表示说话时动作的词“仰起和弯下”以及表示说话时语气的词“天真和奇怪”分别进行提示性的解读,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说话内容将这些词表达和表现出来,这就非常好地在课堂上真实再现了对话的发生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和人物特征。  而“习惯”一词的运用看似自然随意,却可以把竺爷爷的形象解读得淋漓尽致,因为竺爷爷他是科学家,这是他的职业习惯。作为唯一一个描述竺爷爷怎样说话的提示语,

7、干净利索,让学生能比较专注地去深入推测词语背后的故事,这是一种延伸更是一种建构,如果说朗读是让学生大量的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那么这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重组、再造、加工的实践,就是借助文本语言主动建构自己语言的同化过程,是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模式。  【教学片断2】  出示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二次对话内容  ①“竺爷爷!竺爷爷!”  ②“什么事情啊?”  ③“竺爷爷,杏花开啦!”  ④“什么时候?”  ⑤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