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14118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地理教学中学生认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理教学中学生认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经验和感受(即认知)等,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学生资源。本文研究的是地理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认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点结合高中教材中的热力环流、季风环流两个课题,具体讲解怎样利用学生的认知资源进行教学。 关键词:地理案例教学认知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就学科性质和特点来讲,充分认识学生资源的价值、研究学生资源的特点、加强学生资源的建设,并积极在地理教学中加以有效运用,地理学科较其它学科有更充分的理由。事实上,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为他们的经验"扩容"和"升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
2、学效果。 一、什么是学生的认知资源 它属于课程资源中的学生资源。学生资源的知、情、意系统中,其情感与意志的资源价值对各学科是通用的,而认知体验则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地理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否则学生无法形成地理概念,建构地理模型。为此,我们应着重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学生的"认知",即相关经验和体验,着重学生地理认知资源的开发利用。[1] 二、学生认知资源的特点4 学生每天和大自然打交道,和社会打交道,有了不少的感性认识,知道了不少的道理。这些"认知"具有丰富多彩,零散粗糙,容易被启发等特点。教师只教本宣科地讲解书本
3、知识,学生难以接受,消化不了,巩固不牢。如果启发他们的"认知",学生进行回忆、再现、联想,类比和思维,就能将经验和新知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经验升华,达到新知建构。 三、地理教学中学生认知资源的开发利用 1、热力环流教学中学生认知资源的利用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学生们大多见过燃烧稻草或纸屑的情景,有这方面的认识和体验。问:同学们,燃烧纸屑时,燃烧处纸灰是上升还是下沉?绝大多数同学会回答:上升。又问:一直是上升吗?会不会下沉?教师总结:燃烧处,即受热处纸灰上升,也就是说此处空气上升。然后在相对冷却的不远处产生下
4、沉。如图1所示: 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地近地面,有些气体流向两侧,因而变成低气压。然回到教材,师生互动,分析整个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过段时间,有的学生也许又会忘记热力环流中气流的运动状况,但只要一提到燃纸片的事,学生马上说:老师,不用讲了,我知道了。 2、季风环流教学中学生认识资源的利用4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如果仅从理论上讲解,学生难以接受。相反,如果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体验,让他们联系实际来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则变得浅显易懂了。 农村的孩子小时候
5、多打赤脚,炎热夏季烫脚的晒谷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城里长大的孩子,他们也知道,夏季水泥地比河水的温度高。教师提问:是沙子热得快还是水热得快?学生们肯定会回答:沙子热得快。接着讲解:夏季,大气升温,陆地好比沙子,升温快,海洋升温则慢,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根据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得知陆地气流上升,近地面成为低气压,海洋气流下沉,成为高气压,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所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如图2所示。对我们江南说,太平洋在东南面,这就是夏季多次东南风的
6、原因,也是坐北朝南的房子比其他朝向的房子要凉快些的原因。 冬季,陆地好比沙子,热得快,冷得也快,近地面为高压;海洋降温慢,近地面为低压。近地面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这就是江南冬季多偏北风的原因。如图3所示4 能很好采用类似教学方法的,高中教材中还有不少课题: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的人口迁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桥梁,让学生的思维在"认知"和理论之间畅通地往返。如:多云的夜晚气温较高云层能增加大气的逆辐射;环卫工人常穿红马褂红光波长较长,难以被散射;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城市有较好的教育、医疗、就业条件。这样,学生可以用"
7、认知"去理解理论,又可以用理论去解释"认知"。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丰富了地理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清.地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资源的利用[EB/oL]geo.cersp.com/jyx/200607/906-2.html23k2006-7-10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