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

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

ID:31405481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_第1页
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_第2页
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_第3页
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_第4页
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彰显对话特质建构苏式课堂  在江苏省教育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苏州市教育局“深化素质教育、培育‘苏式教育’”的发展战略引领下,我校经历了理念引领、文化提升、资源整合、传承创新、内涵发展的几个阶段,努力建构苏式课堂教学文化,探索苏式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苏式教育:绵延深厚文化发展名师理念  1.传承文化精髓。学校七百五十年的教育文脉,成就了我校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校内近五百年的大成殿承继教育先贤孔子的儒家思想,大成殿横匾上“德润文光”四字校训,出自孔子《中庸》,秉承儒家思想精髓,意喻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德才兼备,德才并美。“德润

2、文光”与国家教育目标“立德树人”高度一致,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育人方式。厚重的文化积淀,滋养着学校教育,使教育具有了文化的生命力和生长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回归教学本质。我校地处姑苏古城平江路畔,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就是从这条传承苏州韵脉的平江路上走出来的。叶圣陶教育思想,是苏式课堂的核心理念。我校寻找叶圣陶教育思想、“德润文光”文化与现代教学思想的契合点,提出对话教育,对话教育是师生通过互动交流,进行知识、信息、情感、技能和经验的平等交换,达到自我发展的教育形式,是“教为不教”理念的具体表现。6  3.锻造苏式风格。

3、我校以对话教育为抓手,构建以学为本、以导为主的对话课堂教学文化,锻造睿智、儒雅、开放、包容的苏式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做到“三个转变”――换一个角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变一下指标: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寻一个境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苏式课堂:建模对话教育重构课堂文化  1.目标生成“三新”  对话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性的成长,所以我们的苏式课堂在目标定位上追求“三新”:一是建立新的关系,在“人格平等、心理安全”的情境中,对话教育创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达成新的共识,对话教育着

4、力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三是发现新的自我,对话教育是用人性重构课堂文化,用交流启迪学生智慧,用平等培育师生的人格力量。对话教育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这样的苏式课堂中,我们要培养修德怀爱、博学笃行的苏式教师,培育崇德尚美、乐学善思的苏式学子。  2.建构操作系统  课堂教学建模,突出对话特质。“对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元素包括“素质”“学生”“对话”“能力”“任务驱动”。以“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因材施教;以“对话”为策

5、略,通过“问题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凝练共识―迁移应用―对话拓展”六个环节的学习传授知识技能;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任务驱动”6为途径,采用不同教学工具,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着力于学生精神的成长,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对话教育是有层次分类的,从对话主题和对话信息来源可分为:师生对话型、生生对话型、文本自我对话型、人机对话型、情境对话型五种。  彰显学科特质,实施对话策略。学校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课堂观察为支撑,切入各个学科

6、,直抵学科本质,提出对话教学主张。语文学科:对话体验,情智共生;数学学科:对话思维,自主构建;英语学科:对话情境,生动表达;品德学科:对话生活,健全人格。我们首先以品德学科为例,通过研究,提炼出实施品德学科的对话策略,有感知策略、交流策略、辩论策略、反思策略,模拟实践策略。由此推及所有学科,提炼出其他学科特质的教学基本策略,使对话能够真正在全学科的课堂里落地生根。再以艺术学科为例,我们探索课程校本化发展与改革之路,打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以多元化的课程组合提供不同指向与不同层次的艺术课程。学校设立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7、提升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就是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两门艺术课程,学校开齐开足,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拓展型课程和提升型课程均为艺术校本课程。  拓展型课程:分必修的艺术启蒙校本课程和学生任选的艺术兴趣小组课程。艺术6启蒙校本课程中一年级设置了校本补充的精选百首儿童歌曲《银杏娃之歌(一)》,校本自编的《银杏娃之舞(一)》,经典诵读篇目《墨香(一)》和《银杏娃简笔画(一)》。二年级也是低年级,所以设置的科目是一样的,只是内容呈螺旋式上升。三至六年级属于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有所提升,所以《银杏娃之歌》《墨香》仍保留,把《

8、银杏娃简笔画》换成有创意的《银杏叶画》,把《银杏娃之舞》改成《银杏娃之竖笛启蒙》,三年级是(一),一直到六年级(四)。艺术启蒙校本课程渗透于平时的国家课程教学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