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5266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规格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规格探究 [摘要]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寻求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培养方案,从知识需求、能力结构、素质培养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教学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毕业生面对岗位、面对行业、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10-0134-03 一、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人
2、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进一步明确 一些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尚不充分,有些简单地将“应用型”与“学术型”、“理论型”对立起来,延续以前“理论型”或“专才型”的老路。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上偏离了“应用型”的指导思想,在选用教材、授课方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等方面没有更多考虑“应用型”的教学要求。 (二)实践教学依然薄弱7 1.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受到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实践教学理论化,土木工程职业所需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技能
3、、创新思维、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以及社会知识等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体现较少。 2.实验设备及手段落后。实验设备不足或设备水平落后于现代企业的水平;实验教学设计过于僵化,缺少自主性和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环节比例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3.淡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验证和运用性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由于时间、场地和经费等的限制而得不到保障,往往是被理论课占用或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与学质量不高 1.实践教学师资力
4、量有待提高。近十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生师比从原来的7∶1迅速下降为14∶1甚至超过20∶1,平均教学资源减少。一方面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因得不到重视而离开岗位,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接受工程训练的机会少,很难满足实践实训教学的需要。 2.缺乏“产学研”合作。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外部的联系不紧密,强调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学科性和知识性,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均较弱。教师授课缺少联系工程案例式教学和综合性教学经验,教学与工程实际、科研和生产相互脱离,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每每是“眼高手低”。 3
5、.缺乏全面的工程素质考核方式。课程考试只注重对知识领会的测查,对综合性强、技术性强的知识点少有采取设计型课题、选题报告等方式的测查;过于重视定量分析,忽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总体把握。7 由此可见,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不仅需要更新观念,而且必须制订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寻求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规格的培养模式。 二、建立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
6、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最终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四个突出特点。 (二)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体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适应广、后劲足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特征的要求,把学生思想工作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创新、创业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造条件。 (三)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应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人才与目标
7、和规格相协调。创新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满足三个一致的要求:即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一致;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一致。围绕三个一致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7 三、建立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 (一)以知识培养为基础 1.合理搭建课程框架。应用型人才培养既围绕“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一般要求,又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特点。在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运
8、用能力要求,对各种课程进行裁并、整合和内容的更新,设计出适合需要的课程框架(见表1)。 2.合理构建课程群。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核心,将课程组合成若干个课程群,明确课程群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课程群的关系,并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为综合技能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