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6022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清空”主题作文模拟演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空”主题作文模拟演练 【命题展示】 1.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2013年成都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考试: 在使用电脑时,人们常常会清空回收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需要“清空”呢? 请以“清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导写】
2、细细品味上述两个作文题,立意角度是明显的:前者是“放下”与“不放下”,后者是“清空”与“不清空”。两相对照,我们会发现,行动上的“放”与“不放”,与心中的“清空”与“不清空”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说,两个题目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针对文题,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第一题的题料中引述了梭罗的一句话,由此不难抓住关键词语“人6”“放得下”“富有”,后面是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材料给予了考生极为广阔的思路:“放下”是一种生活姿态与方向,“不放下”亦是如此,不同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亲历,适时选择,不至于思路狭窄,无法有效施展写作才能。此外,考生还应认识到:“放下”是一种清空,让心灵不至于背负太多
3、沉重的负担;“不放下”是一种坚守,让心灵可以汲取更多的财富。 第二题题料很简单,我们的生活是否需要清空呢?考生需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前面命题者引述了一个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使用电脑时,人们常常会清空回收站。”这是在暗示考生对清空应抱一种支持与赞同的态度。但后句的“我们是否也需要‘清空’呢?”又拓展了大家的思路:我们可以谈“不”。有了上述审题思路后,考生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注意虚实结合,切莫在文中大量叙写现实中的“清空垃圾”“清空灰尘”等,这样的作文太过写实,不可能写出很精妙的内容。其次,考生还要从“清空”一词中发散开去,如“清空心灵”“清空家园”……唯有如此,我们写出的作
4、文才能虚中有实,说理深刻。 一号例文 放下 一考生 握紧拳头,你抓住的只有空气;张开手掌,你便拥有了一切。6 很小的时候,我们总会伸手抓住面前的一切,渐渐地,我们发现要抓住的太多,手却只有一双,要想拥有,必先放手。可是如今,我们仍未学会放下,我们会放不下流逝的时间、缘尽的感情和曾经的爱。它们如同指触的流沙、指间的轻风和手心的雨丝,你放下,便收获释然;你放不下,却也留不住,最后便只剩下无尽的痛苦与哀婉。 朋友,学会放下吧!放过它,也放过你自己;安慰自己,也成全了它。 放下,有三境界。 痛后放下乃第一境界。水蛭吸血,你越拔得用劲,它越痛便吸得越紧,最终只能在火中蜷缩自己炽热
5、难熬的身躯,化作一阵轻烟,渐远渐散。倘若水蛭痛后放下,想必不会落得如斯结局吧。痛觉与生俱来,它不是对你的折磨,而是对你的保护。也许你执着以求的并不是你的,还有更好的值得你追逐。坚持是中性词,当你坚持应放下的,你就是固执的。痛了就放,是对自己的保护,是对时间的珍惜,是为迎接更好的而作准备。有人问佛:“大师,我放不下。”佛拿了一杯热水倒在他的手上。他手一烫,杯子坠地。佛曰:“痛了,你就会放手。”烫伤很快恢复,放不下而荒废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主动放下乃第二境界。低姿态的高贵远比高姿态的高贵美丽、圆润而不刺眼。放下姿态,收获高贵,低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痛了才放是被动的,主动放下是有意
6、识的,觉悟自然更高。仓央嘉措既恐损梵行又恐负倾城,留下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后,从此入山,终成高僧。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并未仰仗父亲富可敌国之财,而是放下“华人首富之子”的身份艰苦打拼,最终一手开创“电讯盈科”的王国,人称“小超人”。路易威登从匠师爱徒到御用捆箱师,再到创业,一路放下一路成功,留下“LV”让万千女性为之疯狂追逐。主动放下,你会收获更多。6 放下的第三境界是从不抓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带一物而来,不带一物而去,缘至则来,缘尽则去。这是一种“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潇洒,一种“漫看天际云卷云舒”的恬然,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睿智。它不是“放下吧
7、,是你的会回来,不回来是因为你值得更好的”的自我安慰,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豁达与大气。这样的人,才能拥有一切。他不需放下,因为他一无所有;他可以放不下,因为放下后还是他的。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放下吧,你会是最富有的。 【亮点寻踪】本文对题意理解准确,将“放下”分为“被动”“主动”和“从不抓紧”三个境界,由浅入深,逐层论述。文章内容丰富,水蛭、商界精英、禅宗故事等诸多材料运用恰当,显示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