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3536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从它的性质、任务、课程的设计、结构、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重大调整。仅从教师角色、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理解与看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情境;创新精神 随着高中英语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程的标准正逐步实施和落实。英语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深化和落实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 一、教师角色转变4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
2、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知识的传播者、各种参考资料的照搬者以及课堂秩序的维护者和纪律的执行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单纯重视英语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和创新精神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也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老师一改传统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保持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够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
3、系;成为学生素质的培养者和学生心理教育者,应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自尊、坚强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研究者者和反思者,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育内容,还要对教育的社会价值更深刻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与反思,养成思考的习惯,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还是教育的创新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善于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吸
4、收先进合理的教育教学成果和经验,主动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转变 1.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和习惯,从而使学生发挥更大的潜能。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独立空间,让学生自己来摸索和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采用讨论式和质疑式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发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 早课堂教学
5、中倡导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通过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来创建分组,可选择英语学习骨干担任小组长管理组内成员的英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和帮助、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应该及时检查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并通过学生反馈情况进一步指导和改进,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三、教学方法转变 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
6、力的形成作为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个性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言实践。 1.直观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素质教育。有鉴于英语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会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习俗、日常生活习惯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等手段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有关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实践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
7、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英语的总体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让学生学有所用。如:在讲到体育运动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回忆并用英文写出所有自己知道的体育运动的名字。当学校组织运动会时,就可以用英语来表达一些体育项目和体育器材。这种教学方式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讨论教学方法4 在实行讨论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并注意把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要重视对差生的培养,适当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鼓励他们多开口、多表达,真正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晓密.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切入点[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5). [2]王强.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J].成功:教育,2010(5). [3]赵惠东.对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作者单位云南省元江县第一中学) 编辑代敏丽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