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33096
大小:58.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劉德桓教授化瘀濁益肝腎思想的理論淵源與特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劉德桓教授化瘀濁益肝腎思想的理論淵源與特點化瘀濁益肝腎思想是國家級名老中醫劉徳机教授根據中醫理論,結合多年臨床經驗提出的治療高血壓病的中醫治則,並創制了“瘀濁清”中藥顆粒方劑。由劉師主持開展的福建省衛牛廳中醫藥重點科研專案《高Ifll.壓病及其相關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與實驗研究》,經多年多個了課題的科學試驗,逐漸形成了“化瘀濁益肝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系列研究”,於2012年通過阈家科技成杲鑒定,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準。成果顯示,在傳統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創制的瘀濁清顆粒治療高血壓病患者,不僅能有效地降低血壓,還能同時降低患者的低密
2、度脂蛋白水準,逆轉左心室肥厚、提高左室舒張功能,改善臨床症狀並顯著提高生活品質。在臨床上,瘀濁清顆粒亦廣泛應用於心腦疾病的治療,特別是對冠心病、小風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脂血症等的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化瘀濁益肝腎,包括化血瘀祛痰浅和補肝血益腎精兩方面,其融合了痰瘀相關學說、血瘀理論、津血同源思想和肝腎同源思想,並把現代醫學理論及藥理研究有機地運用於處方用藥屮,體現了屮醫現代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論創新意義。1.中醫心病的概念及病因病機認識中醫心病學是中醫學中専門研究心系病證的臨床學科,是小醫內科學的一-部分,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
3、中醫學認為“心者,君主之官也。”就是說,心臟好比阈家的君主。君主英明則天下安,君主不英明,則下屬各系統部門不協i凋不安分,形騁人傷,用此法養生則多病夭殃。所以,心對於人的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安撫不好君主,就會牽連其他臟腑疾病。“心病”一詞首見於《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記載:“心病者,日中慧,夜半其,平旦靜”,“心病者,胸中痛……”;《素問•病傳論》謂“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脅支痛,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痛,……”O“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居胸中,心包絡圍護其外,功能有三:其一,心主血脈,《素問•
4、痿論》H:“心主身之血脈”;其二,心藏神明,《素問・邪客篇》曰:“心者,五臟六胎之大主也精神Z所舍也”;其三,開阪於舌,《素問・脈度篇》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能知五味矣”。從對心的這些功能的敍述來看,中醫理論體系中的“心”雖與現代醫學心臟的某些生理功能侑相似之處,但又超越了現代醫學中心臓的功能認識,而與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免没系統和代謝功能等有關3在五臟六腑之中,心為“君主之官”,至關垂要;心主血脈,心主神明,因而心病在臟腑病證屮佔有重要地位。心病病位在心,其發病是rti於心臓陰陽氣血虧損或肝脾腎功能失鯛的基礎上,
5、為痰濁、血瘀、寒熱、風火等外邪所犯。現代臨床及實驗研究發現大多數“中醫心病"的臺生是由“痰致瘀”的病機所致,也提示了痰濁引發瘀血的過程⑻。2.“化瘀濁”淵源於《內經》津血同源思想,並受後世痰瘀相關學說、血瘀理論的啟發瘀濁,即血瘀、痰濁,亦可稱之為痰瘀Z濁邪。痰源於津^瘀本于血生理上屬“津血同源”。痰,《內經》屮多稱之為“飲”、“積水”、“汁沫”、“津液澀滲”、“水”、“水濕”等。如《索問・六元正紀人淪篇》說:“太陰所至為稹飲否膈”。瘀血,《黃帝內經》稱之為“凝血”、“惡血”、“超血”、“苑陳”等。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穀精微化生於後
6、天脾胃。正如《靈樞•營衛生會》所雲:“此(指中焦)所受氣者,泌其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內經》言“水穀入胃,中焦受氣取汁變化阳赤為血”。可見,津、血都是脾胃消化吸收飲食物中的粕華部分,兩者同出一源,異名同類。津、血不僅同源于水救,在運行輸布過程中還相輔相成,相互轉化。血行脈內,津行脈外,脈外Z津液不斷滲入脈內,與省氣相和,化牛血液,成為血液組成部分,脈內的血液也可滲於脈外而化為津液,以湍潤臟腑組織和官竅,也可彌補脈外津液的不足,有利於津液的正常輸布代謝。《靈樞•邪客》篇FI:“營氣者,泌其津液,注Z於脈,化以
7、為血……”、“津液和凋,變化而赤為血”均說明了津、血可相互轉化的關係。痰和瘀分別是人鹘水液、血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痰濁源於津液,瘀血源於血液,是津血不歸正化的結果,津液和血液在牛理上的同源性,構成了痰瘀相關的必然性。女n《靈樞・百病始生》雲:“濕氣不行,凝血蘊裏而不散”。後世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提出:“諸痰者,此rti血脈壅盛,飲水結聚而不消散,故能痰也,或冷或熱,或結食,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滿,或短氣好眠,諸候非一,故雲渚痰”。陳無擇《三因極一病症方論》中說:“津液流潤,答血之常,失常則為痰涎,咳嗽吐痰,氣血亂矣。”論
8、證了津液營血間的生理聯繫,說明痰水Z化生,乃氣血逆亂所致。楊世瀛《仁齋肓指方附遺•方論》指出:“真心痛,也可由氣血痰水所犯引起。”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曰:“痰積既久,如溝渠壅遏淹久,則倒流逆上,瘀濁臭穢無所不有,若不疏決溝血欲澄治已壅Z水而使清,是無理也”。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