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解柳暗,写中求花明

读中解柳暗,写中求花明

ID:3130587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读中解柳暗,写中求花明_第1页
读中解柳暗,写中求花明_第2页
读中解柳暗,写中求花明_第3页
读中解柳暗,写中求花明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中解柳暗,写中求花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中解柳暗,写中求花明  柔性课堂中,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主张从读中探讨、明理,基于能力为主导的习作教学主张从写中迁移、升华。那如何让两者融会贯通,让孩子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呢?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基于单元主题教学”的方针,我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下面就五年级下册2~7单元围绕“写人”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多读,给孩子创设说的平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得好啊!读多了,书里面的含义、道理自然而然就会了然于胸。那如何安排好读,给我创设一个平台呢?  1.我们可以安排课前找资料读。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教学中,我安排孩子通过看课外书和上网查有关的资料,了解小英

2、子和老北京,要求在找到的资料中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读给父母听,说说自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因为五年级的时候已经看了《城南旧事》,所以对于熟悉的一些剧情、人物,孩子们找起资料来都驾轻就熟。  2.我们可以尝试课中多读。《杨氏之子》是一篇小古文,在学习的时候,我把预习放在了课内,因为很多句子不少学生预习了还是读不通,不少字词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不停地让他们读,在读中说感受、谈收获,在一些优秀学生的引领下,把一些难理解的拦路虎都给铲平了,继而去感知杨氏子的聪明机智。4  3.我们还可以安排课后诵读。《古诗词三首》,不管是卧月明的牧童,还是撑伞使风的两小孩;不管是溪头卧剥

3、莲蓬的小儿,还是正织鸡笼的中儿,都值得我们细细地体会,慢慢地品读,从这样的诗中,会接连着蹦出追着飞蝶进菜园的无奈,也会跳出为了捕蝉而小心翼翼的那一份谨慎。读着读着,更多的是在诗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还有谁不会在自己的古诗背诵单上打满红勾勾呢?  4.我们更应该引导课外阅读。在“名著之旅”中,不管是全部都看完了书的学生,还是没看完或者没有看过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本,有原著,也有现代版本的,一本本,一套套,就为了自己能在课中说得更好,就为了自己能在下个月的名著知识竞赛中获得翘楚。看着一个个啃着书本的小脑袋,我真是打心眼里乐着。  二、多说,给孩子铺设写的方法  孩子想到什么后,最直

4、接的表现就是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孩子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责无旁贷啊!  1.课堂3分钟的说和评论。语文课,我会在课始或者课尾空出3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围绕着系列主题“我的亲人”“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展开针对身边人的说话训练,每个学生的说话内容得控制在2分钟里面,由下一堂课讲话的孩子进行评论。有了说的内容,又何愁没内容可写。  2.找文本精彩处训练说。《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的那一份舍己为人打动的可不仅仅是小战士们,更打动了班上的每一位同学,结尾时,孩子们一个个感叹着:这金色的鱼钩不正是老班长的化身吗!这闪闪的金光不正是老班长那崇高的品质永垂不朽吗!以“金色的鱼钩”4为题,不仅串

5、联着课文的始末,更让老班长的品质直接呈现。课堂有如此精彩的讨论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3.在文本玄妙处展开辩论。《杨氏之子》,杨氏子以甚聪慧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课末,两大组孩子提问,两大组孩子对答,在不停地争论、修改、补充下,孩子对说话的机智、语言的巧妙感触颇深。  三、多写,给孩子造设人生精彩  围绕“写人”这一主题,除了每个单元的大作文,我还安排了以下几种练笔:  1.预习写感受,和文本主人公近距离。我的第一课时,如果课前进行了预习,那么课堂基本上就是预习的演绎和呈现,以及再进行新问题的呈现和研讨,再产生新的疑问。课堂中呈现的就是孩子在课前预习时对于一些疑难、精彩处的困惑或者

6、感受。在疑问的解答补充中,在精彩的感受分享中,第一课时在预习的零距离接触文本和主人公中演绎。  2.课中小练笔,和文本精彩处零距离。我觉得课中练笔我们不仅要找文本的空白,更应该找能够和孩子产生共鸣的地方。《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呈现的是一幅幅孩子玩乐的画面,从看书到钓鱼到戏水,不正是每一位乡村孩子所拥有的真实生活场景吗?课中,在读通、读懂后,孩子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笔记录下令自己难忘的那一首小诗了,摘桑葚、采茶叶、抓泥鳅、等蚂蚁……不管句子是否工整,也不管诗歌是否押韵,每一个字符跳动着的不正是孩子心中那份最纯、最真、最美的童年吗?  3.傍晚小作文,超越文本,展现自我。根据各

7、个单元不同的要求,我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时候就给孩子们定好了傍晚小作文的主题:“我的童年4”“我的亲人”“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两个星期一个主题,中间适当穿插一些名著读后感、自由作文和缩写。在系列作文中,孩子们有的还写了同一个人的一系列故事,让孩子眼中的这一个同学、这一位老师和亲人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其不同的性格特点。不管有多少病句,不管有多少错别字,我们在乎的是孩子心中那一份想要表达的欲望,只要孩子把最真的那一面写出来了,我们还有何求呢?  柔性课堂倡导以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