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

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

ID:30618004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_第1页
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_第2页
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_第3页
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_第4页
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读促写读中悟写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现在的学生多闻作文而色变,普通孩子不知选什么素材,如何落笔;“好孩子”总感觉无论怎么写,都无法写出自己想拿的高分作文。同学们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情感交流,为作文抓狂,甚至讨厌作文。  他们大多都生活在家庭――学校这两点一线中,顶多就是加上补写班的经历,所以知识面窄,社会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对天文地理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习作素材的积累更是少得可怜,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既不能引起自身的愉悦,也激不起同学的共鸣。在作文任务面前,只能穷于应付、力不从心,所以作为中学教师,希望通过以读促写,情境体验的

2、学习与研究,让学生学会读写结合,乐于表达,升华情感。  在读和写的关系方面,虽然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早就提出过“读写结合”、“读写互动”等教学建议,但语文教学依旧没能摆脱“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被动局面,读写关系也只是“读只为读,写只为写”,把阅读和作文分开来教。在一篇阅读课文学完以后,又接着学下一篇课文,并没有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白白浪费了读写结合的练习机会;学生也是泛泛而读,没有“学以致用”。部分老师甚至大搞“题海战术”,课外布置多而杂的阅读题和作文练习,造成学生忙于做作业,老师苦于批改作业的双难局面,师生都苦不堪言。

3、6  笔者参考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和新课标要求,借鉴小学特级老师丁有宽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以课文为凭借,以阅读课为突破,以读促写,读中悟写,不拘泥于课文的写作知识与技巧的简单模仿与嫁接,更重要的是力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学会迁移,乐于写作。  一.用好教材促写作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读是从外到内的收获,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的特点是读写同步,相互作用,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边读边写,读写同步。课本既是阅读课本,又是作

4、文课本。并抓住了“仿”这一环节,从仿句开始,到仿句群、仿段、仿文。因为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以课文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积极发掘课文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以达到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春酒》,其鲜明的写作特色是作者琦君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使用传神的词语,来体现其散文不雕琢,不粉饰,舒放自然的特点,表达自己对亲人、家乡及童年的美好感情。在“把盏品细节”的教学环节中,老师作如下设

5、计:  作者围绕新年喝春酒写了许多有趣的细节,表现出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吗?请你把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并说明理由。6  老师先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怎样找细节描写来品味,学生有了“抓手”,就争先恐后地进行品析:  生A:“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我”比作肚子鼓鼓的蜜蜂,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对春酒的喜爱之情,体现了“我”乐不可支的情态。  师:把“我”形容成蜜蜂,这个比喻好不好?用像小猪,像皮球,像

6、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老师提示:记得在读幼儿园的女儿晚饭之后,总唱着:“小猪吃得饱饱,闭上眼睛睡觉觉,大耳朵在闪闪,小尾巴在摇摇,咕噜咕噜……”)  生齐笑。  ……  因为《春酒》是自读课文,所以老师在同学们把握了文章的细节、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后,适时地让学生练笔,学会学以致用:  掀开记忆的一角,尘封的岁月里留下了我们每个人金灿灿的童年,请把你印象最深的童年时代的一件玩具或一种食物写下来。要求:写出细节,写出情趣,300字左右。  同学们有感而发,写出了不少生趣盎然的作品。  这样,让学生体会和仿照文章中表达情感的细节描

7、写手法进行写作,学生慢慢地领会了课文的妙处,学会思考运用相关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受,渐渐地由怕写作文,变成敢写作文,能写作文。6  在学完了八年级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时,笔者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活动《到民间采风去》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活动《寻觅春天的踪迹》,指导学生学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学写记述描写民族文化习俗、节令的叙事性散文,掌握围绕中心事件从不同角度展开叙述描写的手法。同时,掌握移步换景法等常见的游记写法。老师布置学生以“我家乡的小吃”“寻觅春天的踪迹,我家乡的春节习俗”、“背起行囊到广州采风

8、:精彩广州一日游”、为内容写文章,学生对单元文章整体感知,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又有了前面小片段练习的铺排,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情感真挚。  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