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ID:31277000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8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_第1页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_第2页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而在表达方面,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说话到位、善于倾听呢?具体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保证学生“说话”到位  1、选好经典实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实际活动中领会理解,不断提高个人语言修养和精神修养,做到口头表达意思清楚准确,并切合具体

2、的环境和对象,针对性强,意思集中。教科书上、现实生活中、闪光的语言不胜枚举,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学“说”到位,典范实例将永远不会枯竭。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主要通过课前说话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搜集整理、相互交流材料,内容可以是新闻发布,也可以是笑话幽默,还可以是一段优美的诗文诵读,只要内容健康、便于口头表达且篇幅不长的材料都可以在班内交流。每天交流一名学生,介绍一个材料,几年下来再加上其他的听读材料,数目是非常可观的,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的表达方面的影响也将是极其深远的。

3、  2、以教师自身的“说话”技巧感染示范学生。教师的“说”3主要表现在课堂语言上。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其他辅助手段将教材和学生联结起来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的过程。一堂课教师可以不采用其他任何辅助教学手段,但教师却不能不说话,反过来,要说还不能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而是要目的明确,要言不烦。这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个人文化修养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课堂教学语言还应追求情趣盎然,声情并茂,机智幽默,妙语联珠。总之,教师声情并茂,生动优美、富于表现力的课堂语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可直

4、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形之中,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模仿之心油然而生。  二.通过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学研究表明,人的说话能力的形成是以大量的有意或无意的听“说”为前提,先天听力失聪的人绝大部分会失去口头表达能力或口头表达能力严重欠缺,不是因为他们发音器官有缺陷,而是缺乏有效的听力感觉。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大量的“听力”积累才能为“说”提供坚实良好的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培养学生的“说话”或口头表达能力,就不能不重视听力训练或以听力培养为前导。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

5、的听“说”都集中在课堂上,听老师说、听同学说、还可以听到别的音响材料。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教师就应该更加致力于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3  1、首先应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自己讲课的思路上。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精辟简洁、新颖有趣,就一定会时刻引导着学生紧跟自己教学的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当然无形之中也就让学生掌握了说话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

6、“说”与“听”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清晰优美的画面是优质的说话材料,优美动听的声响材料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为学生的“听”与“说”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2、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种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以最大限度推移学生的“选择性失聪”,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这些方面多逗留并加以思考,这样无形之中就延长了注意力时间,提高了听的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说话”要围绕中心和主要内容展开的方法。  3、恰当地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

7、,也就是说,上课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这是明确的要求,反之,事无巨细,不加选择地全部记录,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课程的进度,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对笔记的依赖性而不注意听课,正确的做法应是引导学生边听边记,边记边理解,并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做好笔记,记笔记也应以快捷、简洁、便于日后查看为标准,如粗记几个关键词语、详写几个重点语句,同时还可以辅之以简单明了的符号,图表等。总之,不是为记而记,只要便于下课复习总结即可,学生不能成为笔记的奴隶,而要笔记为学生“听”和复习、理解服务。  侯世俭,教师,现居甘肃金塔。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