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

ID:3127284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_第1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_第2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_第3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显的,表象的,机械的思维,问题是激发求知欲的内驱力。人类的进步正是在人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把问题意识看作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毫不夸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转变观念,确立支持学生提问的主体意识  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受到“应试”观的影响,“教得多,学得少”、“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依然存在。据调查,某校数

2、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平均每堂课提问44.6次,学生提问平均仅0.2次(属组织性提问)。造成提问一边倒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受“传道授业”师者为尊的传统思想束缚,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作用。二是受“急功近利”“追求短效的扭曲质量观影响,忽视了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创造的长远目标。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引导学生这个主体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知识探求的主体、课堂教学要确立起主体教学意识,处理好“双主体”4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相信学生的创造能

3、力,支持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生能动的发展。例如: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教学,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操作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二、激发内需,实施支持学生提问的激励手段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小学生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未知事物的新奇好问、具有自我探求的愿望和表达观念的冲动。这种好问与冲动往往被老师的过度“组织调控”和“一言堂”所阻隔,学生的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形成有疑不问的被动学习,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碍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

4、有效的激励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提问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敢想、敢问、敢为的内在动机。重点要突出“四性”,使学生敢问、愿问、爱问。  1.突出“四性”  (1)平等性。教师要放下师者威严,视学生为平等主体,变严师为益友,师生能自由交流问题和想法。  (2)安全性。心理安全和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质疑(包括错误想法)要积极地回应,并引导同学对不对提问品头论足,建立起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由质疑,畅所欲言。  (3)情感性。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催化剂。教师用饱满的教学激情同化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5、积极地参与学习。  (4)激励性。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更在于激励。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懂就问,有疑必问的重要性。其次,尽量运用诸如“问得好”“了不起”“真聪明”等赏识性的语言回应学生的提问,帮助其树立敢想、敢问的信心。4  2.开启“质疑问难”之门  (1)鼓励敢问。研究表明,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自信品质,就能扫除心理障碍,始终如一地鼓励自己把事情做下去。因此,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疑就怎么问。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言、和善的目光、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头,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

6、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亮开嗓子;要创设情境、优生引路、全员参与,使学生坚定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以平和的心境、稳定的心态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表示自己的异议,说出心中的疑惑,表述自己的见解。  (2)引导多问。小学生面对大自然的一切,会提出一个个为什么,可课堂上又大都闭口缄言,无话可说。因此,要想法打开学生提问的话匣子,要求全体参与,全员性地问;要求始终参与,全程地问;要求全面参与,全方位地问。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  三、优化教学结构,提供支持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7、识关键在于课堂。教师应让学生掌握部分学习时间的权利,让他们有时间说、想、问、议,有自己的自主学习空间。  1.创设情境,目标提问4  知识来源于问题。每堂课初始的学习目标导示就是问题提出的开始,一旦问题提出,学生思维便被激活,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也随之展开。基于担心学生不具备提出问题目标的能力,教师通常由自己直接提出目标性的问题,明确学习要旨。从某种程度上讲具有接受学习的嫌疑。其实,教师如果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一个模拟的问题情景,学生便不难发现问题,确立目标。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运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

8、情景:古人设计木质的马车轮胎曾尝试了三种方案,第一种轮胎外形为六边形,前进不畅;第二种为椭圆形,车身不稳;第三种为圆形,既畅又稳。让学生观察后提出想法: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圆形与其它图形相比有什么特点?课堂学习目标在学生提问中自然揭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