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

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

ID:3122901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_第1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_第2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_第3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_第4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要重视它的人文性。充分利用语文这一审美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美,就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做新时代的接班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美呢?  语文教材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的美好形象、深邃哲理、精妙构思。我们在教学中,应精

2、选出最佳的审美载体,不断发掘美点,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的无穷魅力。  一、从赏析词句中品味语言的美  语文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它借助于语言文字,生动再现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之美。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文字,从而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感受语文之美。  在古诗文鉴赏中,“咬文嚼字”是挖掘语言美的捷径。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境全出,使春天那生机勃勃、热闹纷繁的场面如在眼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简单又普通的“直”“圆”两个字,是那么的鲜明而孤独,既是边塞壮丽风景的

3、写真,又是诗人孤独落寞心境的写照。“飞”字在诗歌中的妙用也不少。如“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这一“飞”,将现实中的黑暗污浊,心头的烦恼忧愁,通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一“飞”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向往追求。而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看似平淡,却包含着诗人的特殊感触和寄托。晴朗的傍晚,夕阳西下,诗人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头,看见飞鸟结伴而归,不禁产生无限感慨:飞鸟倦了尚且知道回家,那人呢,倦了就应该远离黑暗的官场,“归园田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

4、个“飞”字,使人不难想象出北方冬天的奇寒和将士生活的艰辛。  二、从创设的情境中感受自然的美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是美不胜收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对大自然的描绘比比皆是,而学生涉足大自然的范围却很窄。如何让他们从课文中读出大自然的美丽,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这是教师的职责。  我认为,在教学中针对写景类的散文,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里的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巴东三峡》《周庄水韵》《青海湖,梦幻

5、般的湖》三篇文章都是游记,赞美了祖国山河的美丽,而且所表现的美并不一样。三峡的壮美,周庄的秀美,青海湖的奇美,这些美丽对学生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用图片和声音充实学生的眼睛,弥补他们阅历的空白,让他们在观看美景和朗读美文中感受自然的美,从而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并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5  三、在启发想象中捕捉意境的美  意境,是一个富有灵性的词,是作者创造的心灵家园。如何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意境之美,是教学的难点。有的时候,无论教师如何滔滔不绝地讲解,学

6、生却总感到迷惑和茫然。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捕捉到意境之美呢?我觉得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文字简练,仅用5句28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九种意象,在苍茫的深秋暮色的笼罩下,更显凄凉,为踽踽独行、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平添了无限惆怅之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把作品

7、所描写的景再现出来,引导学生捕捉意境之美,感受游子的惆怅之情,获得审美感受;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散文诗的形式再现诗歌的内容;还可以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用画来表现诗歌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展示学生对诗歌的不同的理解和情感体悟。  四、在拓展延伸学习中创造美  美的世界,广阔无边。“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该让学生去发现这大千世界的美,让他们学会创造美,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5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如学完朱自清的《春》后,可以让学生观

8、察家乡的春景:屋前的那株桃花树,屋后的那块菜园,上学路边的小溪,放学看到的晚霞等,让学生创作体现自己独特审美体验的作品――叙写家乡的美景。  在学习《背影》时,很多学生对作者的感情很漠然,甚至是无动于衷。因为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很多,他们对父亲的印象普遍都很模糊。他们对父爱的理解就是过年时好吃的东西、漂亮的衣服,或者是大把的零用钱。如何才能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写出自己父亲的伟大呢?我觉得在课堂上进行延伸拓展很重要,课堂对话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如,可以让学生说说父亲的职业,想象父亲在烈日下劳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