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7714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谈高语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高语阅读教学 (河北师大附中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要立足课堂、立足文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广泛深入
2、地积累语文、生活知识和文学、审美知识,大量地开展各种专题阅读、反复地阅读经典作品,建立和完善认知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在期待视野的形成变化中逐步培养起文学阅读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1.阅读教学分三个阶段 1.1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5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
3、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1.2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
4、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1.3应考探究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5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一、明确问题,确
5、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三、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
6、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 2.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为了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2.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如何让学生都行动起来,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先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名人的号召力是无穷的。我们还可以介绍作家作品,设置悬念引导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从设置悬念入手,来介绍作家作品,赢得了学生的喜欢。5 2.2突出情感因素。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
8、、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