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661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教学中有效补白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有效补白的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9-01 所谓补白,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一教学策略,使它更好的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呢?我们课题组在实验中得出以下要决:一明、二找。 一、明――即首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目标。 补白的作用是对教材本身内涵的挖掘,更是对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当然这种挖掘
2、、拓展与延伸要依据多种因素而定,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学目标。不能为了补白而去补白,更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去补白。一切教学策略的选用都应该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要建立在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上。 二、找――找准补白的切入点。 要选准突破口,对于加深学生的认识,提升作品的内涵,具有积极的作用。恰当地补,才能锦上添花,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 如:教学《石灰吟》一课时。老师提出疑问“课文的题目叫《石灰吟》,整首诗并没有提松树和竹子的事,再说山上的景物一定会很多,为什么插图要重点画上它们呢?”4 (这个问题看
3、似肤浅,却直奔主题!学生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在与同位小声交流。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有的还迫不及待,几乎要站起身来。) 生1:我认为,在这儿画竹子、青松,是因为在人们眼里它们和石灰一样,都具有一种可贵的精神。 生2:陈毅在一首诗中写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生齐随背)就写出了青松不怕严寒的可贵精神。 生3:竹子也一样,郑板桥在一首诗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又异口同声地背诵起来)不论在什么样地条件下,竹子都
4、能顽强地生存。 师:它们身上到底都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4:它们都不怕困难,都敢于同命运作斗争。 生5:他们都不怕牺牲,都能保持男儿本色! 这样的补白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深化了主题,使学生对古诗的立意更明确,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那么如何找准关键的补白点,我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可以补于情感空白处、补于理解困惑出、补于课后延伸处。 (一)补于情感空白处。 文学作品在创作上崇尚含蓄委婉,早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作者常常有意识地在行文之中留有一些空白,使之“不著一字,尽得风光”
5、这就为课文解读打开了一扇“窗”,给读者留下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对话空间。4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学生通过品读很容易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而儿子的伟大,学生的感觉并不那么强烈。教学时,一位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父亲在废墟上“挖”的情节,想象儿子在废墟下“等”的具体画面进行练笔训练, 师:儿子会想些什么?会和同学们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生1:阿曼达最先镇静下来,他想爸爸一定会来救自己的。因为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2:他想:一直这样下去不就是等死吗?这可不行,我要消除大家的恐惧。
6、 生3:他对大家喊到:“同学们,别害怕,我爸爸会来救大家的,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一定和我在一起!你们一定要相信我父亲!同学们渐渐地静下来了,我提议我们来轮流讲故事吧!” 生4:阿曼达会说:“我们不要哭闹、大叫,否则会很快让自己丧失体力而不能等到被救的那一刻。我们不能放弃生存的勇气,要有耐心,要保持体力,静心等待……” 通过挖掘课文空白,补充课文情节的练笔训练,使学生对儿子的零散的、模糊的认识提炼出来,深入体会到了儿子面对灾难的沉着与冷静,心目中儿子了不起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了,促使了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
7、验。 (二)补于理解困惑处。 “学贵有疑”4。一些文章由于作者的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常常使得学生束手无策,难以领悟和参透,此时进行适时的补白就能让学生以心灵悟真音,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时,如果不补充这首诗创作时的历史背景,那孩子对这首诗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只有一副江中独钓图。诗的立意孩子想不通。这时如果老师适时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不单单是为了画一幅毫无意义的图画。这苦寒静寂的图画背后,是怎样一付情怀呢?”然后补充作者的经历。这时,学生定会明悟――诗歌表面上是写雪景
8、,其实是暗藏了诗人的抑郁心情和傲睨一切的性格。这个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三)补于课后延伸处。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悬念或想像、回味的余地。如:《穷人》一文学完后,一位老师布置的迁移练笔是:想想桑娜一家人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请接下去写一写。学生对故事结局的想像都不一样,有的认为:“好人会有好报,桑娜一家人一定会生活得幸福。”有的认为:“当时的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