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

ID:3119213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_第1页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_第2页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_第3页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视课后反思提高课堂实效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改革中,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学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教学的升华,没有反思,教学就没有意义,教学就只能在原地徘徊。只有通过不断的课后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反思课堂实效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

2、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要反思教育教学理念。有人这样说过: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足,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而工作热情又很高,那么对学生的伤害往往就越大,正是“好心办成了坏事”。因此,当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

3、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传统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其权威地位不能受到半点挑战,学生被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4“容器”,是教师在“现代化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受学生的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独特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这样才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

4、创造性,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要反思教学方法与技巧。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而教师的“填鸭式”教育,虽然也能使学生了解,但效果就有明显区别。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反思。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关键是看教师运用得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特征以及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它不在于一堂课问多问少、讲多讲少、练多练少,而

5、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内在动力,否则就难免陷入形式主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就需要教师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技巧来启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有“沟通”和“合作”。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4,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

6、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

7、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创造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

8、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4  反思是痛苦的,反思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它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对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教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