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育于诗歌教学中

寓美育于诗歌教学中

ID:3118400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寓美育于诗歌教学中_第1页
寓美育于诗歌教学中_第2页
寓美育于诗歌教学中_第3页
寓美育于诗歌教学中_第4页
资源描述:

《寓美育于诗歌教学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寓美育于诗歌教学中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09-01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特别在诗歌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笔者在此略表个人在教学中粗浅的认识。  1诗歌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必要性  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又是表现形象的,尤其是古诗中,特别讲究结构、意象、韵律美。我们在从事古诗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字、词、句的讲解外,还应引导学生审美欣

2、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因为:  1.1诗歌教学有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又都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其中还有不少警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等等,把哲理寓于景物之中,对于人们有很大的启迪和激励作用。也有的诗歌描绘的情景宛如一幅画,它情景交融,它的形象能引导人们进入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作者以夸张的比

3、喻,奇妙地想象,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飞泻的美景。它气势雄伟,让人仿佛看到白光闪闪的天河在向人间倾泻那种神采飞扬的喜悦心情。以上特点说明诗歌中有大量的形象性,感染性,有利于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欣然美、评价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1.2美育对古诗教学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在古诗教学中的美育,不但不会影响古诗教学双基训练的完成,而且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提示诗中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等美育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而且更能激发起

4、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进一把步促进学生对所学诗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美化心灵、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良好的催化剂。  2诗歌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  2.1发现美  首先,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而不能只局限于教学生识字、释词、解句。小学语文古诗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读的方法,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产生美感。“小荷才露尖尖教,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宁静幽雅的静态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壮美;“两个

5、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秀美……无处不入画,无处没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催人奋进的人生哲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的爱国精神……4美的形象,美的情怀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这些,只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去体会,才能使之受到美的感染,去发现美,认识美的本质。  2.2欣赏美  柏拉图说,音乐的“节奏与乐调的强烈的力量会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古诗也讲究节奏和韵律美,与音乐有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

6、学设备,通过“听”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美的镜界中去。听了《孟浩然?春晓》、《李白?早发白帝城》、《叶绍翁?游园不值》、《袁枚?所见》等配乐诗朗诵后,学生感情的琴弦被拨动了,他们突破时空的界限,神游于诗歌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感受到春眠将晓,闻到风声、雨声、鸟鸣声;或体会到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心情;或想象出那满园春色,红杏出墙的热烈气氛。总之,学生在如痴如醉的艺术享受中,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受到教育,在欣赏中认识了美。  2.3理解美  美,寓于形象之中。小学语文课本中

7、的古代诗歌,诗人所描绘的外物与内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通过含英咀华,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4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这首诗描绘了泊舟暮宿建德江的景象,抒发诗人的羁旅愁情。通过阅读,朗读想象,学生的脑海里不难形成这样的一幅画面:在暮色苍茫之中,一艘小船停泊在薄雾笼罩的小洲旁边。诗人立于船头之上,举目远望,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低;低头看水,江水清澈,一轮明月就沉浸在

8、眼前的江水之中。然而在这幅画面之外的诗人感情如何去体会呢?我们这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愁”字。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人在写这首诗之前,对功名曾怀很大的希望,奔入长安。本想博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但事与愿违,被“明主”所弃,忧郁长期压在心中,能不愁吗?那么又怎来的“新愁”呢?试想,日暮黄昏,夜幕降临,在外奔波了一天的人们,该是回家的时候了。诗人孓然一身,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