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

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

ID:31183589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_第1页
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_第2页
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_第3页
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_第4页
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推行  摘要:通过整合各种关于“体验式教育”的资料,我们能发现,它们的思路基本停留在对其进行理论式知识梳理或是实践式实例分析。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对“体验式教育”的推行予以指导。  关键词:知行观;体验式教育;实践  关于“体验式教育”的探讨已经很多,但是,这些总结,要么只是知识性梳理,要么就是案例分析。通过在与西方“体验式教育”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体验式教育”,一方面相关的理论,即“知”不太完善,另一方面实践,即“行”,也未落到实处。因此,我们需借鉴中国传统的“知行观”,走出具有中国

2、特色体验式教育的路子。  一、“知行观”与“体验式教育”理论相通性  从字面上来看,“知行”与“体验”有一定的相通性。“知”,即为知道、学习相关知识,“行”,即为行动实践等;“体”意味着身体力行,付诸实际行动;而“验”即检验、感悟、反思、调整行为等。它们均有强调行动实践,且同时都注意到学习反思相关的知识。  从内涵上来看,“知行观”可以说奠定了中国式体验教育的基础。知行观的核心是对“知”与“行”的关系做出解释。  首先,有关“知行”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思想。殷商时期著名政治家傅说,说过:“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孔子也有诸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

3、于行。”(《里仁》)“君子欲敏于事而慎于言。”5(《学而》)等名言警句。在宋明理学中,我们也能探知到一些思想家关于知与行关系的论述。其中,朱熹的影响不可忽略,他在程氏的基础上,继承了他们知先于行,同时又承袭了儒家一贯重视践履的思想,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最后,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创造性地总结了我国古代的知行思想,提出“行先知后”、“知行始终不相离”、“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等唯物主义知行观。  通过上面的系统梳理,我们可以看得出中国传统“知行观”与体验式教育的关于“做中学”、“学为做”,既强调实践的作用,又

4、重视理论的指导意义的理念是吻合的,即理论的相通性。  二、“知行观”指导“体验式教育”的可行性  用中国传统的“知行观”来指导“体验式教育”是行得通的,一方面在于上面所论述的两者之间的相通性,另一方面,更是针对中国体验式教育目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客观需求。在与美国系统化、模式化的体验式教育对比中,我国的体验式教育存在着很大问题:  首先,“知”不完善,即体验教育理论缺乏,师资不足。我国高校目前对体验教育或者“实习”、“实践”没有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体系,也没有相关的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相较于美国,有相关的体验教育教材以及纳入必修课课程

5、,且有专门的老师指导,比如他们在学校中建立起体验教育中心,专职负责体验教育的各种工作,同时对学生的体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理论,根据理论结果更新下一年的体验教育作业模板。我们在“知”上已经远远落后。  其次,“行”5不到实处。这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的认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实践教育的形式化,学生往往以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在社会实践表上盖章签字,取得这门课程的学分作为最终的实践目的,最终得到的是没有价值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牵头组织实践,由于学生在实践的选择上没有自主性,没有真正的获得“行”的自由,如何能从实践中来,得出真正

6、的认知,然后更好的“行”?  换句话说,我国目前的体验式教育不仅知行相离(即理论和实践不同步),更重要的在于缺乏完整意义上的“知”与“行”,已经背离了中国传统知行观中“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的路径。  三、具体实践策略  根据上面论述的问题,我们看的出,要想真正的落实体验式教育,必然要从根源上抓起。即从“行”得出“知”,再用“知”更好的指导“行”。  首先,注重“体验式教育”知识的整理与传到,做到“知行合一”。专家学者系统总结实践成果,做好理论梳理,老师们再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受教者。比如,关于“中学生对夏令营活动的感受”的表格分析等;这些活动表格分析

7、真正的目的,在于内化为受教者的认知,即加深他们对于体验式教育的认知,有一个明确的观念引导,从而更好的外化成他的实践行动。  其次,“体验式教育从娃娃抓起”。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者,学校、家庭、社会实施不同的方案:  幼儿园阶段,应当“顺其天性”,适当的给予指导。根据观察我们看得出,小孩有种“体验”“实践”5的本能,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上,家长、学校应该让他们更多的自由自在的体验,而非教育式的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中小学阶段,接受“知”的教育的同时,给予更多“行”的时间和场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动手体验的机会,比如日常琐事的处理以及带去工

8、作地参观体验,让他们懂的劳动的辛苦及不易;学校方面将体验式的课程放到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比如增加劳技课、实践课的课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