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3231
大小:10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以理解为核心让课堂更高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以理解为核心让课堂更高效 当下,课堂的改革正处在不断地摸索前进之中,课堂上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低效行为仍然普遍存在,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负担分外沉重,教师也苦不堪言.为改变这种现象,我校自2012年起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转型活动之中,建立以理解为核心的教学文化,为理解而教,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理解性教学是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促进深度理解发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感情先行、提供先行组织者、提供变式、产生思考、问题跟踪等策略.实践表明,理解性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运用到物理课堂中,教学效果显著.现结合笔者在物理课中的实践经验谈谈理解性教学中各种手段和策略的运用. 1感情先行,增强学生尝试去理解新知的动机 感情先行是把感情放到智慧前,是提倡情智相长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厌弃了传统重智轻情的做法,把情感沟通放在首位.它可以增强学生尝试去理解新知的动机.如果老师总是冷漠地开始一堂课,课堂上对学生没有言语的鼓励和支持,下课后与学生也没有任何情感上的沟通,那么老师就完全可以用机器人替代.课堂在“冰冷”7 的氛围中进行,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会沟通不畅,只有基于情感的沟通才能够使课堂更加地高效,因此,上课前应该调整好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考前夕,学生因为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同时也非常疲惫,每到下午,学生不可避免容易出现瞌睡,走进教室,就会发现有许多学生趴在桌上,如果不加以引导,这样的状态就会延续到课堂,影响效果.因此,课前和学生看一段励志视频和搞笑视频、讲一个笑话或者故事、甚至和学生一起唱首歌,这些情景常常出现在笔者的课堂之中,学生也非常理解我的用意,总能够全神贯注上好接下来的物理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唯有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使课堂上的沟通无障碍. 2寻找到合适的先行组织者,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7 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认为:理解是一种把某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的心理企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可以看成是把新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奥苏贝尔提出:在学习新知之前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先行组织者就是对关系或上位概念所做的介绍性描述,通过先行组织者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促进知识的迁移.在物理课堂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先行组织者加速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例:在《世界是运动的》这节课中,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老师胖还是瘦?学生则迅速意识到判断老师的胖瘦则需要选一个标准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在学习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自然就会想到需要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又例:在学习《功率》时,功率是初中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样,在学习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速度这一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这两个物理量之间则存在着相似之处,通过速度可以加速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用心寻找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建立有效的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理解扫清障碍.与死记硬背相比,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从而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采用变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理解的深度 变式教学是指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更所提供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但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属性.当现象或事物的某一方面变化而其他方面保持不变的时候,变化的方面就更容易被辩别,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事物的本质.利用变式教学,可以把一个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从本质内容上联系起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采用变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变式掌握最核心的知识,从而达到轻易识别题目的混淆因素,看穿题目的意图的解题本领.例:在动态变化的电路中分析电表变化这类问题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变式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7 图1~图7为动态变化的电路,首先,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判断图1到图4几个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寻找判断电流表示数变化的方法,学生会发现尽管几个电路各不相同,但是方法是一致的,因为是串联,所以电流就可以用总电压除总电阻得到,即电流表示数的变化与总电阻的变化成反比.然后,让学生思考图1到图4这几个电路的电压表示数变化如何判断,在图1中学生想到了用串联分压原理,也想到了用总电压减去R1两端的电压,学生发现在此类问题中串联分压原理显然更方便.而在分析图2到图4时,学生经常会分析得到错误结论,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识别电压表测谁的电压,而几个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电压表的位置不同,因此学生就会意识到这一类动态变化电路在解决电压表示数变化的问题时要关注电压表的位置,首先正确识别电压表测谁两端的电压.通过上述的一组变式,学生就学会了两点: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变化可以通过总电压除总电阻得到;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则要首先关注电压表测谁两端的电压,然后再结合串联分压原理来分析得到.最后,再进行另一组变式练习,通过图5到图7,学生会意识到可变化的电阻可以是滑动变阻器,还可以是光敏电阻、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半导体材料,但是本质都是可变化的电阻.因此,通过类似的变式练习可以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 4出声思维,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度 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首先提出了出声思维的名词,近年来出声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出声思维就是把思考的内容、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即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让内隐的思维显现出来,从而达到教会学生思维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明明都做对的题目,但是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时却惊讶地发现他的一个错误的思路居然也指向正确的结果.例如,让学生解释图1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为什么会变大,学生的解释是p向右移,R2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得到电流表是变大的.学生的解释让笔者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出声思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在教学过程做好思维的示范,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例如: (2012年广西桂林)小明同学家里的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可由机内温控开关S0进行自动控制.小明从说明书上收集到如下表中的部分数据和图8所示的电路原理图.7 额定电压220V频率50Hz额定加热功率920W请解答如下问题:(计算结果若不能整除,保留一位小数) (1)这个电热饮水机正常工作时,在加热状态下的总电流大约是多大? (2)若电阻R2的阻值为1210Ω,则电阻R1的阻值为多少? (3)在傍晚用电高峰期,供电电压可能会下降.当实际电压只有198V时,这个电热饮水机加热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此题第三问为求功率的问题,讲解过程中我进行了如下思维示范:首先想到电功率求解的几个重要公式,首先排除W=I2R,因为题目已经告诉我们实际电压,因此公式肯定应该在W=U2R和W=UI之间选,若选W=U2R则要算出对应的R,若选择W=UI则要算出电流I,然而分析此题可以发现,电阻在第2问就已求出,若要算电流I则还要再多一步计算:即I=UR,因此此题我选择W=U2R来求解功率为最方便. 这样的思维示范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了公式的选择,突破了学生的思维障碍,遇到类似问题,学生就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式,一听就会,一做全错的现象就可以避免. 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言说.课堂上不可能利用出声思维把所有学生的思维过程都呈现在老师面前,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教学生,学生在教的过程中也有自身的优势,学生比老师更容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更易于辨别被教同学的“最近发展区”,更有利于教会学生. 5问题跟踪,消除误解,提高学生理解的质量7 问题跟踪就是一种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间断的监测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在一年的物理课堂转型活动中,我们曾经做过一次问题跟踪测试卷,本次测试共抽取初二、初三各一个班学生作为样本.选择了这两个班的最近的教师批阅过并且讲评过的3次作业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步骤如下:将每个学生的这三次作业中出现的自己的问题集中到一张试卷上,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张针对自己问题的试卷.测试结果如下:总体正答率平均值为0.68,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的正答率不到0.6.正答率低于0.6的学生的正答率为0.44,三分之二的学生的正答率高于0.6,这部分学生的正答率为0.80,由此看来,讲评过后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问题跟踪,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首先,课堂上抽出5到10分钟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并自我纠正,把权利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思考与交流发现与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若由教师直接讲解错题,学生只是静听,没有参与,而只有学生本人参与的问题,才能有深刻的体悟与理解.另外,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讲解其实就是一个相互言说的过程,通过把思维外显,容易把自身的问题暴露出来,这样就更易解决问题.其次,实施两册分离,学生准备两本练习册,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在空的练习册上打钩,一段时间后进行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学生自己检验跟踪效果.最后,对于学困生,则要进行课后的一对一问题跟踪,直至情况好转为止,因为学困生基础薄弱、缺乏信心等问题光靠课堂上的问题跟踪已经无法自行解决问题,为此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和转化这些学困生.7 综上所述,手段和策略都以理解为目标,极力追求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理解而教,以理解为核心才能让物理课堂更加高效.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