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

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

ID:3117487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_第1页
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_第2页
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_第3页
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这是教师们在上课、听课中的最大感受。但透过这份热闹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一番冷静思考,却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还存在某些偏差,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期望达成的效果之间尚有一定距离。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三个热点词眼,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的某些现象谈几点思考:  一、?关于自主的思考  [现象]?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而言,自主教学将学生看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探索、自主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自主的理解存在

2、偏颇,认为自主就是要让学生完全凭着自己的喜好、随着自己的感觉进行学习活动。至于学生学习方向的选择是否正确,学习活动的进行是否顺利等等,教师则不闻不问。就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这句当今课堂上颇为时尚的用语来说,其本意是非常美好的,它体现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新课程理念,但在实际中,学生面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这句话或是感到茫然失措,或是乱作一团。而为了避免这种自主带来的尴尬,在上公开课前人为排练以求课上出彩的教师也不在少数。  [思考]?仔细剖析自主学习成了放任自流这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其根

3、本症结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在某些教师看来,自主式学习就是学生完全独立地学习,教师不敢“多加干预”4,生怕一过问一提示就被扣上“牵引”的帽子。要走出这种误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主的真正内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毋容置疑,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新课程把教师定位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就是要求教师有序、有效地组织好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进程给予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新的高度推进。教师应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他们共同去发现、去体验。  二、?关于合作的思考 

4、 [现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分组实验这些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当今课堂上随处可见,但其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也令人担忧:部分教师对合作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以为将课桌拼在一起,让学生团团围坐就实现了合作学习。不管什么内容,动辄就让学生合作,而在合作中,往往出现成绩好的学生“包办”、“垄断”的现象,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只有旁听、旁观的份儿,有的学生索性置身事外,聊天吵闹。这种合作学习无分工、无组织,其作用最多只是给一些好同学提供了一次发言之前的“练兵”机会,与其本意背道而驰。4  [思考]?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之间的协调互助、

5、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一,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这里涉及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部署能力等诸多方面。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合作意识的激发,加强合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间开展合作学习提供可能夯实基础。其二,合作学习的优势不言自明,但合作学习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怎样的教学内容适合合作学习,怎样的时机组织合作学习最为有效,学生在合作时教师该做什么,这些问题不能置之不顾。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

6、一定研讨价值,有可供分工操作的层面,有成果共享的必要;合作学习的时机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最好事先给每个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即时生成的信息,并将此作为学习资源再度开发利用,真正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三,合作学习不是学习个体之间知识、技能的简单复加,不应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求得结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来自学习伙伴的知识、经验等有机整合,不断优化,使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实现最优发展。  三、?关于探究的思考  [现象]?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点,通过创设富有情

7、趣和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开展观察、猜想、推理、操作、交流等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同样存在着盲目、随意、低效的现象。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科学课《土壤里有什么》,上课伊始,教师便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种植园,让学生分头去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学生们一哄而散,在种植园内热热闹闹地活动了十分钟。回到教室,学生反馈的答案五花八门:菜叶、蚯蚓、垃圾……显然他们得出的结论与本课所要探讨的内容相去甚远。4  [思考]?反思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其一,应善于在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

8、、不协调,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其二,给予学生的探究任务应指向明确,切实可行。如果上述课例中教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放大镜、镊子、餐巾纸等实验器材,明确要求学生探究土壤成分。这样,学生的结论就不会是泛泛之谈了。其三,应给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