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ID:3116556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_第1页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_第2页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_第3页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才有可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展数学能力。因此,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找准新知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点的链接点。  一、数学课堂游戏化  生本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虽然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游戏的渴望会逐渐减弱。但是不管是哪一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上的游戏都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将数学课堂游戏化,会真正将学生引入数学的课堂情境中。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  师

2、:孩子们,我们今天玩一个“快乐的凑15点”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我们每4人为一个小组,每人准备0―9数卡一副,四副数卡洗匀。以组长负责发数卡,组长给每人发一张数卡,先问第一人还要不要再发,再问第二人、第三人和自己。如果谁手上的数卡点数之和是15,谁就赢,如果4个人手上的数卡点数都超过15或比15小时,最接近15者为赢。赢了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颗红星。想不想玩?  生:想!4  师:现在由我来发数卡,由第一组同学和老师配合,看看第一组同学哪位同学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第一组同学上台,师发数卡给第一组同学。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在计算时都非常认真,对是否确认

3、继续需要再发也都要琢磨一会儿。教师示范后,各小组开始自由进行游戏)。  生:(游戏结束后)老师,我认为这个游戏还可以两个人玩,我没有玩够,下课后我要跟我同桌接着玩。  在生本的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层次适当将各种各样的游戏引入课堂,既可避免教师一个例题、一个知识点去讲解后做大量的枯燥练习,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有效打造高效课堂。  二、教学过程自主化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完成的数学认知才能真正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创新力,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自

4、主学习经历学习过程。  【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通过游戏感受到了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来当一当小老师,把自己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例子展示给大家,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生1:我展示的是8+7=15的例子。我认为8从7里拿2,变成10,7拿走2还剩5,所以得15。  生2:老师,关于他的例子我还可以这样想:7从8里拿3,变成了10,8拿走了3还剩下5,所以得15。  生3:我展示的是9+2=11的例子。因为9+1=10,所以9+2=11。4  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建构,通过自己的

5、思考方式进行计算,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正确解题,课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生机盎然。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的教学才会有落脚点。而学生只有在讨论交流中多向参与,充分表现,才能真正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三、思维训练常态化  要想创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层次,将数学思维的训练常态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数学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层次的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获得基本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教师要能够巧设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以

6、及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公式”。  师:(出示梯形图)梯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同桌商量一下。  (组内交流)  生1:我们想到用转化的方法来寻找梯形的面积。我们首先猜想梯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因此,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了验证。然后我们先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求出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了梯形的面积。  生2:我们小组采用了剪移接。我们将梯形剪切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后,将三角形移接到平行四边形的缺角的部分,合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求出梯形的面积。4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我们再

7、思考一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求梯形的面积的方法。  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思维训练变成常态化,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总之,以生为本,才能以学定教,才能将小学数学的教学植根在学生思维的土壤上,让学生不但学会数学,而且学会如何学习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迁移,并利用数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有效地创建高效课堂。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