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性 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

解释性 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

ID:31140500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解释性 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_第1页
解释性 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_第2页
解释性 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_第3页
解释性 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_第4页
解释性 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释性 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释性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  摘要:解释性课例研究指注重挖掘课例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所运用的背景材料,以解释课例形成的原因、影响、深层意义等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研究。解释性课例研究,要把握好解释所采用的方式――理论解释、意见解释和用事实解释;要把握好解释的指向――教学亮点、凸显课例本质之处、教师关注的问题等。  关键词:解释性;名师;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21-02  对名师课例的研讨学习,或观看教学实录或阅读课堂实录的文字,是校本教研的一

2、种重要形式。立足于解释性,应该成为名师课例研究的新视角。  一、解释性课例研究  解释性课例研究,是指注重挖掘课例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所运用的背景材料,以解释课例形成的原因、影响、深层意义等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研究。解释性课例研究,是教师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有力工具。孤立的课例研究容易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产生错误的认知,而课例与课例,课例与执教者教学认知、时代背景、教学理论的联系,则能使课例研究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认识。  二、解释性在课例研究中的功能7  (一)在释疑解惑中加以提示  课改以来,各种新观点、新说

3、法层出不穷,在错综复杂的事物面前,教师常为源源不断而又杂乱无序的信息所干扰,以致对课改该做什么感到茫然。解释性课例研究可以为教师释疑解惑。它以课程标准、教育理论为依据,在课例分析基础上给以提示,促使教师冷静思考与把握课改发展的方向,学校也能由此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领课改走向。  释疑性、解惑性既是解释性课例研究的特点,也是满足教师改革教育教学认识与行为需求的突破点。教师对课改理论的理解,往往呈现出分散性、自发性、盲目性等非理性的特点。课例研究以提示的方式,从课例中某些容易为人所忽略的细节找到切入点释疑解惑,使教

4、师能冷静地观察与分析,从而使思考进入一个新的“开阔地”。提示本身就是强调,这种有充分学理依据的阐释、说明,为满足教师的理性追求引领了路径。  (二)在揭示意义中进行导引  解释性课例研究中,要突出、放大、强化有阐释价值的教学信息,把最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使教师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接近教育规律。  解释性课例研究中专业引领的特点就在于阐释课例的意义,对课例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扩展与延伸,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观解释,提升课例研究的价值,使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自觉。  (三)在深入分析中提升

5、认知7  解释性课例研究往往运用大量背景材料,对课例做了补充、烘托、暗示等,从多角度丰富课例内涵,对教师起到助读、导读的作用。它向教师提供多元信息,促使教师摒弃就课例论课例的思维狭隘性,消除盲从与偏见,突破封闭的、线性的思维,提升思辨能力,为把握课改精神和教育教学规律保持清醒的判断。  三、课例的解释  解释性课例研究重在解读。李良荣教授曾说:“信息的解读比信息本身更加重要。”[1]如何把课例蕴含的繁复信息解读得内容明白、脉络明晰、意义深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  (一)把握好解释的方式  1.用理论解释课例。“

6、教什么”与“怎么教”是语文教学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取舍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则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对课例中的这两个问题,是否有学理依据,应该用课程标准、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给以解释。  从阅读教学来说,用理论解释课例,在“教什么”上,第一,是否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二,是否契合所确定的当堂课的教学目标。第三,是否体现文本特点、文体特征;在“怎么教”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否符合学科教学特点,是否着眼与着力三维目标的整合。  2.用意见解释课例。意

7、见是主观见解,比如,时下各专家各名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名师的磨课体会、专家、名师对课例的解读等,表达的都是主观见解。用意见解释课例,可以丰富课例研究信息。比如,研究北京吉春亚《匆匆》课例,在解释课例时,可以参阅教材主编崔峦对该课的评析,7研讨人教社熊宁宁执教的《棉花姑娘》,可以参阅陈先云的评析;研究浙江蒋军晶《月光曲》课例,可以参阅计建华《品味纯正的语文――听蒋军晶老师执教〈麋鹿〉》。  3.用事实解释课例。用事实解释课例,可以是用执教者对教育教学的认知来解释课例,也可以是用执教者其他课例或者其他老师的课例来解释课例

8、。比如,研讨于永正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可以参阅《于永正:我教语文》、《我的坚持与忧虑》、《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我的语文教改探索》、《我教〈圆明园的毁灭〉》等文章,用他的教学主张来解释他的课例;也可以用他的其他课例,如《有一种爱无法泯灭――〈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评析等,来认识他是如何实践他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