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3689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增强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增强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成为真正的探索者。但并不是让学生操作了,就一定促进了思维发展,那种只把操作活动当成是一种形式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其发展,反而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负面影响。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有效的操作活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操作只是一个过程,它只起桥梁作用。学生操作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感性认识积累、形象思维丰富,
2、从而提高理性认识与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操作时,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不要为操作而操作。如教学《除法初步认识》时,安排两次分桃操作活动:1.把6个桃平均分在2个盘里,求每盘分几个?2.有6个桃,每3个放一盘,求要放几盘。两次分桃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除法,第二次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数。”不同的目的,应有不同的学具,确定不同的操作方法。第一种分法,准备6个桃、2个盘子,先每盘放一个桃后,在每盘各放一个。6个桃分完后,最后数每个盘子了桃的个数,等式6÷42=3。第二种分法,准备6个桃子,需的盘子数不知道
3、,要多准备几个盘。三个三个地放,发现需要2个盘子。算式6÷3=2。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安排学生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感觉、自己体会、自己思考,能极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内化。教师对操作过程要及时检查调控,以避免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让学生在做中说,提高理性认识 学具的操作,仅仅是把学习数学知识应用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过程,但这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形式,从而准确抽象出理性的结论,避免概括前的思维断层。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因
4、此,操作后一定要发挥语言的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操作结果认真总结,准确归纳,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实现具体动作思维逐步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 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棒在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先是用3根小棒摆出300……、30、21……都能被3整除;然后用4根小棒摆出400、310、301、220……都不能被3整除;接着再用5根、6根……9根小棒去摆,引导学生发现摆出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与小棒的根数有关。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当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用语言归纳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
5、,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促进了操作效果的内化。 三、让操作活动深入问题本质,不流于形式4 “有深度的操作活动”是激发学生内在需求,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的活动。但是,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往往不够深人,缺乏探索性;缺少了对学生内在需求的关注,缺少了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的关注。学生没有积极情感投入的操作,很难引起内心共鸣,也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历。 如: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体积》时,安排了动手操作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他先提出要求:“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人空圆柱中,看看几次正好装满。”小组代表在教具箱中取实
6、验用的空圆锥、圆柱各一个。(教师为各组准备的空圆锥、圆柱,有的是等底等高的,有的不是等底等高的。)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师:“从倒沙子的次数看,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人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生2:我们也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3:(迟疑地)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人空圆柱中,四次正好装满。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 生4: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 生5:我们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人空圆柱中,不到三次就将圆柱装满了。 师:(教师从教具箱中随手取出一个空圆锥,一个空圆柱)你
7、们看,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人空圆柱里。一次,再来一次。两次正好装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4 学生议论纷纷。 生6:老师,你用的圆柱太小了。(教师在他的推荐下重新使用一个空圆柱继续实验,三次正好倒满。学生调换教具,再试。) 师: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7:…… 通过以上的片断可以看出,李老师让学生自主用高和底不同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操作活动,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就以不同的结论引发了争论。此时学生产生了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