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

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

ID:3102805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_第1页
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_第2页
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_第3页
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_第4页
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  【摘要】教育学者叶澜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由此看来,课堂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是一个动态的生命场,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个生命不断成长的过程,它需要师生的生命在场,而老师在其中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营造好这个动态的生命场,并由教师的生命在场引发、促动学生的生命在场,这必然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构建;生命化;和谐;课堂  站在教育大背景下来看课堂,教室就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过程,是一

2、个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空间的过程,是生命相互润泽的过程。而这一切,只有生命在场才能发生。下面就能构建构建生命化的和谐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1.构建生命化的课堂的意义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素质教育,倡导一切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事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是教育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开展生命教育是

3、教育的本质追求,是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对当代教育的呼唤。《生命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并不只是训练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体悟人生的意义;生命只是活着的一种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活得好,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但现代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构建生命化的课堂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新课程

4、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了生命教育必要的人文关怀。在新课程标准中还鲜明的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应当既教书,又育人,把教书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使生命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获取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积极进取的真谛。同时学科教学作为学生在校园里最常态的受教育的方式,更是实施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主阵地,所以我校在去年开始实施的生命教育中,也将学科教学中渗透生

5、命教育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3.构建生命化的课堂的策略  3.1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5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自然、智慧的交流和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师生间思维的互动智慧火花的碰撞。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传经布道,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教师的一言堂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致使学生只能由教师牵着鼻子机械地循规蹈矩。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理当自

6、觉完成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这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改变传统的越俎代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问。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设法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2教学要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语文教材中选录

7、的许多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口,从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学生对“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5这三个问题产生正确地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正确判断,从而使学生建构起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此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1)体会生命的可贵,善待自己。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还为了更多关爱他们的人们,因此,每个人都无权随意挥霍

8、自己的生命,必须善待自己,演绎出生命的精彩。  (2)认识生命的价值,实现自我。人的生命还有一个社会化的属性,语文学科中的生命教育必须突出这一点,以此引导学生处理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