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

ID:31008528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_第1页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_第2页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_第3页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_第4页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  古人云:“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促进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探究方式转变.下面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置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与困惑  【案例1】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一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内容后回答:(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步骤是什么?  还未到一分钟,学生在书上找到了答案,并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教师也及时进行引导:找对了吗?是不是?还有没有补充?学

2、生简单地回答“找对了”“是”“不是”等.这种课堂表面是自主学习,气氛也活跃,实质上这样的提问质量低下,流于形式.在平时听课中还发现部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高深莫测,学生抓不住重点;有的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很随意,根本没把握知识结构的核心;等等.这些低效或无效的问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二、有效问题及设置5  我个人理解好问题就是有效问题.张奠宙先生对好问题提出五条标准:(1)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由浅入深地做出回答,不一定有终极答案;(2)对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不能靠简单的模仿来解决;(3)可以是一种情景,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靠学生自己去提出、解决;(4)具有趣味和魅

3、力,能引起学生的思考;(5)解决它往往需要个人或小组的数学活动,这就是说有效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可调控的;(6)有效问题具有生成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它应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1.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置出若干问题,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情景中去,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去寻找解题的方法,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促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2】在零指数幂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试一试,想一想,探索”的环节,从结构入手,精心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探究学习.  通过以上几个环环相扣问题的设置,巧妙地把教学目标分解和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

4、.学生通过探究问题,不仅明确了零指数规定的合理性,而且也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提出问题做好热身.  2.问题的设置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认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发展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变化,螺旋式上升的.因此,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进行.太易,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课堂时间;太难,又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反而使问题失去价值.问题设置的最佳点是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5“增长点”,在此设问,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

5、于将知识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美,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案例3】在探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时,我设置了以下几道问题性练习:  学生已经有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一般都可以用特殊数值代入法和数形结合图象法去解决,学习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又能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老师的点拨后能够发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性质的应用一定要重视点所在的区间.因此,教师抓住学生的思维盲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再思考.  3.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热情  兴趣是

6、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断地充实教材,活化教材,力求教学内容鲜活、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新知的热情.  【案例4】对案例1中《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重新设计问题.  问题1:试一试,若赢3球用+3表示,输2球用-2表示,你能在表中将四个队赢、输球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问题3:你能体会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5  这一章的重点是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技能,以净胜球为例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负数,这些显浅的问题解决后,教师基本上不用讲解,只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领悟,既能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又让学生感受到

7、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义,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问题的设置要基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增强能力,就是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始于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的“问题意识”十分关键.  【案例5】(九年级下册P26第7题)一块三角形废料如图1所示,∠A=30°,∠C=90°,AB=12.用这块废料剪出一个长方形CDEF,其中,点D、E、F分别在AC、AB、BC上,要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