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90166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谈问题解决法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问题解决法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问题解决法”是一种针对教学中不同情境提出问题,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还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盐类的水解》一节可采用“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盐类的水解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24-02 教学是一门艺术。把教师的讲授转化为精心引导,把学生的
2、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是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期望达到的目标。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来说,由于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要运用好这门艺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使之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得当,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的“动”和“静”主体是学生,“动”是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指导,学生动脑质疑和教师答疑,学生动口讨论和教师总结;“静”是指教师讲解,学生静听,教师演示和学生静观,教师启发和学生静思。 “问题解决法”理念 “问题解决法”就是“动”和“静”搭配比较得当的一种教学方法。5“问题解决法”是一种针对教学中不同情境提出问题,
3、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教师既可采用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探究――结论”的封闭形态,也可采用解读的多元性、独特性、模糊性,构建注重质疑和探究,即“问题――探究――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格局。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终点、归宿,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要恰当地提出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探
4、究思考;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笔者在《盐类的水解》一节中尝试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并在学院的教学比武中获得了“课堂教学”一等奖。 新课导入 问题解决,形成结论 将本节内容精心设置成问题解决的五个步骤,层层激疑,引导学生探究解答,形成结论。 (一)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二)形成初步结论 (三)初步结论扩展,提出新问题5 (四)形成结论 即形成盐类水解的理论(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规律)。 (五)结论应用 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弊
5、害。 鼓励讨论 学生阅读、思考之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把问题分配给每个组讨论,讨论之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解答分配给本组的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设立奖励制度:开学时,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根据分数的高低搭配将每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将每组成员名单列表张贴在教室里,根据每堂课的表现进行加、扣分。每个月进行一次评奖。对期末总分名列前三名的小组,为本组成员平时形成性成绩适当加分,对后二名者,则适当扣分,分数纳入期评成绩中。 诱思答疑 经过探究,学生对教材有了基本了解,但对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尚不够准确。如何恰当地通过在课堂上
6、诱思答疑,设问串讲,打通关节,解决难点,是本次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5如在讲概念时,强调盐类水解的实质;讲不同盐类的水解时,应指出各种盐溶液酸碱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组成盐的离子的不同;盐的离子是否容易与水中的H+或OH-结合,是由离子的本性所决定的,强碱的阳离子在水中不和OH-离子结合,而弱碱的阳离子在水中易部分结合OH-离子生成难电离的弱碱分子。强酸根离子在水中不和H+离子结合,而弱酸根离子在水中易部分结合H+离子生成难电离的弱酸分子。这也就是“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能水解,而“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的根本原因。 拓展练习 练习是测试学生学习及运用新知识
7、能力情况的重要环节,它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巩固、掌握,同时又能达到进一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智能,强化知识,拓展知识的目的。本次课的课堂练习是一个学生演示实验:取少量的FeCl3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然后将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倒入三支试管中:第一份留做对照;第二份用小火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第三份中加入1滴6mol?dm-3HCl溶液并摇匀,观察现象。再加入1~2滴6mol?dm-3NaOH溶液,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小结提高 课堂小结是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