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

ID:30570915

大小:11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1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_第1页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_第2页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_第3页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_第4页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嬗变及其启示  摘要:中国近现代大学的文化特点主要通过大学的精神和大学的制度等体现出来,表现为救国图存的大学使命、突出政治的大学理念、崇学轻教的世俗观念和“道”“器”之间的传统辩争等四个方面。这启示我们,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不仅应该以人为本、传承与超越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还应在价值多样化的进程中保持主流价值追求。  关键词:大学文化;历史演变;大学理念;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1-0086-05  收稿日期:2013-10-2

2、1  作者简介:戴军(1974-),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博士生,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一、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内涵解读  在我国,“文化”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藉文化以教,弗改加诛”。晋束广微《补亡诗由仪》有云:“文化内辑,武功外诛。”元王逢诗中也有“文化有余戎事略”的诗句。这里所谓的“文化”实际上是指和武力相对的文治、教化的意思[1]。《辞海》中对文化一词做了这样的注解:①13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3、,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②泛指一切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如“学文化”即指学习文字和求取一般知识。③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与教化的总称[2]。  在西方,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文化”均源于拉丁文中的“Culuts”和“Culutar”。而Culutar的含义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敬神。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化则被理解为培养公民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为研究方便,本文取文化的定义: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4、包括这些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物质上的具体化[2]。  大学①13文化是大学为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通过大学人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形成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3],是大学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活动方式。大学文化以大学校长、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体,以知识及其学科为核心,是大学人所共同拥有的符号、知识和意义所构成的观念体系[4](包括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学术氛围、规章制度、价值标准、学生风格、学校环境等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是大

5、学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之所在。大学文化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大学精神文化是一个大学独有的、在长期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为数代师生员工所认同并不断对后来者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校风学风、道德情操等思想和心理环境,作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环节,是一种大学文化区别于另外一种大学文化的本质所在,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的产物,是大学中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反映的制度理念、形成的制度氛围和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而产生的制度意识、制度心理、制度信念等

6、。大学物质文化是物化的文化形态,是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物质条件,是大学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质载体。  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大学文化。在三者关系中,精神文化处于核心地位,它影响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形成;制度文化是对精神文化的贯彻和保证,反过来也影响精神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构成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存在、发展的基础。  二、中国近代大学文化的历史嬗变  (一)鸦片战争至清末时期  这一时期,清政府开始改革旧的学制,

7、吸取西方国家的办学经验,有一部分人主张办“洋务”,兴“西学”,开始兴办学习“西文”与“西艺”的专科学校。这些专科学校是中国近代西式大学诞生的前奏。同时,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开始了对书院的改革:一是改进原有书院,改进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免迁陋无用之讥,亦杜离经判道之弊”。二是创设新式的书院,如由中西商人捐钱在上海创设的格致书院,张焕纶创办的正蒙书院、廖寿丰等人在杭州创设的求是书院等。这些书院一面学习中国传统的学术,一面学习“西文”、“西艺”13。三是改书院为新式学堂,各省会的大书院改为高等学堂。  这一时期,

8、西方各国教会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也十分活跃。传教士进行传教活动的重要手段就是兴办教会学校。教会办的大学最初是书院,到二十世纪初,先后将原有的书院合并、扩大改造成大学,同时还建了一些新的教会大学。但传教士兴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影响中国,从而控制中国,并试图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在我们学校内,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