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7085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优化课堂提问,开启学生化学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化课堂提问,开启学生化学思维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体现,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而科学的课堂提问,能起到重要的杠杆作用。 一、问题难度要适中,具有思考的价值 课堂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没兴趣,学生会不以为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使学生一时无从回答,从而导致思维“冷场”现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智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
2、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例如:我们在学习“硫化氢的性质”以后,如果提这样的问题:硫化氢与氯气是有毒的气体吗?它们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你了解哪些有毒的气体?怎样让它们的毒性消失?问题太简单或难度过高,提问的效果都不会好。所以对一些问题,我们应把握好其难度,不妨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如以上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硫化氢与氯气都是有毒气体,如果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后,其毒性就会消失,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种问法,只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氯气的性质,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这种问题既能巩固新知,又能联系旧知,还能使学生认真思考,因而属于有价值
3、的问题。4 二、设计好问题的梯度,逐步由浅入深 要把握好问题的梯度,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教材的知识体系,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紧扣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一个阶梯性的问题系列,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让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纵向发展。例如:在学习“原电池”这一内容时,根据实验演示把铜与锌分别放入硫酸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这样的问题:“铜、锌分别放入硫酸溶液中的反应现象说明了什么?”这时学生根据金属的活泼性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然后把铜与锌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溶液中。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铜变得如此“活泼”?学生根据
4、实验中的不同点,找出问题的所在,原来是线的连接。最后,把铜与锌用导线并连接电流表放入硫酸溶液中,通过实验现象验证推测,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铜锌在连接导线后会产生电流。这第三个问题的提出直逼原电池的主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样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入手,通过教师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 三、开放与放手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提出之后,让学生自己探讨解决。在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时,和学生交流完实验过程和注意问题后,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学生说:“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的红热,插进酒精后,铜丝呈现紫红色。”让学
5、生重复一遍,学生又重复了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问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变成什么的?学生答:氧化铜。教师问:你能再描述一下实验现象吗?学生说:“4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烧成黑色的氧化铜,插进酒精后,铜丝为紫红色”。这时有学生坚持认为:看到的是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红,然后插入酒精中变成紫红色。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很多,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接着引导:大家交流交流,观察得入仔细些,为什么实验现象不尽相同呢?大家通过交流,原来是螺旋铜丝在酒精灯的内焰和外焰加热时,实验结果不同,铜丝从酒精灯上移开插入酒精中快慢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也不一样,为什么呢?教师继续引导,剖析原因,这样学
6、生的热情就激发出来了,课堂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四、创设情境式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化学知识新旧内容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与新知紧密联系的问题,辅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急切地“探个究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思维去分析新问题,理解新知识。例如:在教学“氧化钠性质”时,进行这样的提问:宇宙飞船既然是密封的,那么宇航员是怎样呼吸的呢?学生回答:“将液态氧装在飞船上就可以了”。此时追问:那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教师
7、此时作点拨:如果能找到一种固体物质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那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巩固了旧知,发现并掌握了新知。同时,让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五、创设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4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对知识一知半解,甚至需要靠死记硬背才行。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探究进行学习,那
8、么这样得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