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

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

ID:30444579

大小:91.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30

上传者:U-25929
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_第1页
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_第2页
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_第3页
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_第4页
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老子的哲学精髓与人生智慧   主讲人:黄朴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学术专著16部,并在《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影响中国的一百次战争》等著作分别获得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入选图书奖等。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作多场学术讲座,深受欢迎)。     我们今天为什么关注老子、喜欢老子?甚至是运用老子?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老师,老师,说好听一点是坐拥皋比,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吃粉笔灰的,就是教课,我在大学里面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一门课,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史,讲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时候,一般选我的课的学生都是30、50人的,反正学的人还是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实行了一种比较自由的方式,现在考试,人家是闭卷,我就开卷,人家是限定题目,我就任选,只要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思潮,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交上来的考卷里面有24篇选了道家范围里面的东西,说白了,主要就是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庄子,24篇在全部考卷里面占了80%。当时我非常的疑惑,怎么大家都选这方面的东西呢?是不是老子庄子的文章比较多,容易抄,现在不是时兴网上偷懒吗?天下文章一大抄。但往深处一想不对啊。讲儒家的文章、讲孔子的文章、讲孟子的文章更多,为什么大家不写?后来我终于悟出来一个道理,说明现在中国人,我们的大学生、我们的研究生都活得太累了,从很小开始就是争取上好的幼儿园,然后竞争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一直到重点大学,到了大学之后又要为找工作、以后到海外发展寻找出路打基础,所以又去考英语四级、六级,还要考计算机等等。本子越多越好。所以整天精神这根弦绷得非常的紧,整天都在为名利奋斗。社会是要有欲望,有欲望、有动力社会才会进步。但是另一方面,这里还有一些缺陷上的东西,就是太紧张,太累了大家想松弛,那松弛到哪里去找?一方面可能动漫可以、听流行歌曲也可以。但是有的就喜欢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里面最能够起到这方面作用的就是道家的东西。道家特别是道家的祖师爷老子说的那些学说实际上就是人们心灵的港湾、是精神上的慰藉,大家都想寻找避风港,所以这个时候从老子那里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    我们不说老子本身的语言,就是我们现在许多流传的话,实际上跟老子的那种学术精神是一致的。比如说:“烦恼多应常开口、是非皆因强出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们也可以看到,地摊上、文物店里面最畅销的墨宝往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还有就是“吃亏是福”。这些东西实际上和老子的哲学、道家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的吻合,所以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于道教。”他还说过:“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国的大半。”    他这个观点是不是能够完全成立,这还是可以讨论的。但是确实说出来一方面的真理。大家都要在文化里面找,道家确实是最合适的对象,中国的文化,非常的丰富,诸子百家都有它的长处,比如说儒家、法家都有长处,但是相比而言,儒家显得太迂腐,有时候太虚伪,有些话说得好听,有时候实际上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所以说司马迁讲,“迂远而阔于事情”。法家很管用,如商鞅变法,最后统一了六国。但是法家太残忍、太刻薄、六亲不认,所以这个东西也不是缓解人紧张情绪的东西。墨家好不好?墨家非常好,不过我觉得太天真,墨家有时候像一首歌唱的一样,《让世界充满爱》。哪里有这么天真浪漫的事情?实际上人人都有计算之心,哪里做得到“兼相爱,交相利”。兵家也是很管用的学问,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太阴损,你看36计的计策,不是“瞒天过海”就是“借刀杀人”,要么就是“趁火打劫”。如果完全推广开来的话,那就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我觉得这个也不是很好,大家都用《孙子兵法》,结果是人人都变成小人了。道家主张人和自然和谐,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提倡人身心的和谐,是一方良药。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有的时候无法依靠别人,谁也不能救我们,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这时候最好的东西就是道家。而讲道家则必须回归它的老祖宗老子。        老子和道家   1,道家的起源   这里面分几个小问题:第一个是道家的基本情况,简单说一下道家的起源,道家的起源我认为是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它有它的传统,它的传统是什么呢?就是道家和我们中国古代的隐士。(不是后来的隐士,那些都是假隐士)当时都是真隐士,我们有很多的传说,比如说尧要把他的位置传给许由的时候,许由觉得玷污了他的耳朵,他就跑到河边,把耳朵洗洗。这当然是后世的追溯,但是从《诗经》里面我们知道,确实有一种隐士的存在,《诗经》里面有一篇是考槃,前面几句是:考槃在涧,硕人之宽。那个时候没有卡拉OK和KTV可以唱,他就在那里敲木头盘自得其乐,他悠闲自在,并且表示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的志向都不会改变,这是我所看到目前最早关于隐士生活的状态。   到了春秋以后,这样的隐士人数非常多,我们在《论语》里面就可以看到,当时有很多的隐士,孔子为了推销他的学说、他的理想而周游列国,他路上遇到了许多人,名字都非常的怪,比如长沮、桀溺、接舆,这些人都嘲笑孔子,天下这么乱,靠你一个人弄得过来吗?还不如和我们一样,悠闲自在的过日子。这种人当时非常多。孔子的态度当然是很不以为然,他说:“鸟兽不可同群”,“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对孔子也是瞧不起,说他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是一个书呆子。他们是隐士的群体,这些群体生活在哪里?都生活在蔡国、陈国、宋国、卫国。这些都是小国家,都是今天河南中部、南部和安徽的北部这一带,这一带是大国争霸的夹缝地带,这个地方秦国管不了,齐国管不了、楚国管不了,这个地方是统治相对最薄弱的地方,可以胡思乱想,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个地方是隐士群体的大本营,也是老子和道家诞生的文化传统的土壤。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具备了时代的土壤,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变革中有一部分人得利了,有一些人进入了权利中枢,但也有一些人这个时候被边缘化了,边缘化的结果使得他们很失落,特别是原来是贵族身份的人,所以他们满腹牢骚,可是又是“杀人无力求人难”,“无可奈何花落去”。他们看惯了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看淡了、看破了。这些人自己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道家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当过官,比如说老子,老子是周王朝的守藏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馆长。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地位下降了,他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所以给档案馆、图书馆文化单位的经费越来越少,老子这个馆长当得很没有味道。加上他有些想法又跟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不一致,所以他觉得难以为继,所以就出关去。总之,老子原来是当官的,虽然是一个清贫没油水的官,但是毕竟是官。   庄子也是当过官的,庄子最早当过漆园吏,相当于养殖基地的主任、种植农场的场长。后来他不当了,因为这个官太小了,他每天跑前跑后,上级部门老是要来考核,一回儿填报表、一下子报数据,弄得他很烦,所以不愿意当。可是庄子还有一个机会当大官,特别大的官,人家是让他去当楚国的宰相,他也不愿意去,大官也不好当,“伴君如伴虎”,整天生活在刀光剑影的恐惧之中,说完就完了。所以他觉得宰相这个官大是大,权利大。但权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大。所以他也不愿意当。庄子想当的就是不大不小的中号官。中号官比较好,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有权可以签字买单、有机会出国考察、有小秘投怀送抱。但是时代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所以他最后干脆就不当了。这样一来,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的官僚,而多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庄子不当官之后,他的生活原则也有特点,他叫做游世,怎么个游世法呢?就是游戏人间,就像叶倩文的歌,“谁也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他的意思就是不要去评价当局,不要去冒犯大人物,意思是我表面上和芸芸众生生活在一起,实际上我心理却没有和他们在一起,愤世嫉俗兼以指点江山是不可以的。嵇康处世不行,在那里“薄汤、武而非周公”,得罪了别人,结果被司马昭给杀了。    道家的诞生既有历史的传统、又有当时时代文化的要求,道家属于失意的人群,但是这些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贵族,当时知识都在他们的手上,他们站在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上,来对自然规律进行探讨,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对自己人生的意义进行认识,特别是对生存的方式进行了体悟,这种理论性的东西就成了道家的学说,而它的学说精华的内容就保存在老子和庄子那里。    应该说他们自己还有一点个人的私衷,他们非常想把自己的书和思想流传下去,不然的话他们为什么要写书呢?老子也好、庄子也好,都是有书留下来的,就是说明他们希望用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去指导大家如何生活。所以成了独立的思想学派,这是道家的起源。   2,道家的分化   道家和任何的学派一样,都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最早当然是老子,老子之后就按两条线发展:一条线就是南道;他的代表人物就是庄子,把老子对自然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加彻底的保存下来,这是道家的原生形态。《汉书•艺文志》所说的道家指的就是这部分道家。所谓“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但也有很多人不愿像老子、庄子那样生活,他们有另外的追求,就是北道,在北方地区流行。北道后来又慢慢变成了汉代的黄老哲学,黄帝是外王、老子是内圣。比如说窦太后,我们都看过《汉武大帝》,知道那时候太后比汉武帝还厉害。北道的叙述在哪个地方有最集中的体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里面有几句话就点明了北道(黄老)的特征,即是“因阴阳之大顺”,“兼儒墨之善,撮各法之要,与时迁移,因物变化”,把儒家和法家的核心内容拿过来,然后与时俱进,不断变化,最后达到“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一看这就不是正宗的道家,是戴着道家的帽子和面具来做法家。所以司马迁把老子和韩非子放在同一个传里。       3,历史上的三个老子   老子这个人太玄妙了,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司马迁这个时候对老子已经讲不清楚了,所以他在《老子列传》里面写了三个老子:第一个老子就是周朝图书馆的馆长。叫老聃,这个聃,是大耳朵、耳朵大的意思。所谓老聃者即是长着大耳朵的老家伙、老头子的意思,然后变成他的名字了。     第二个是老莱子,是楚国的大隐士,《24孝》里面有老莱子这个人。他活了100多岁,他很孝顺,尽管自己年纪也七老八十了,但依旧穿婴儿的衣服,然后摇着玩具让父母高兴,也就是彩衣娱亲的出处。这个人也算是老子。    还有一个老子就是战国的时候周太史儋,这是第三个老子。但是司马迁对这三个老子是有所取舍的,尽管他写三个老子,但是他把第一个老子重点写。把后面两个老子一笔带过。说明司马迁是把老聃看成是正宗的老子,关于老子的生平和《老子》这本书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在上个世纪初,北京大学两个大学者打擂台,一个很厉害是胡适,另外一个也很了不得,是梁启超,胡适说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老子》一书也诞生于春秋时代,梁启超说太史儋才是老子,双方都拥有大批的粉丝,而且是超级粉丝、超级玉米。支持胡适观点的有任继愈、郭沫若等。支持梁启超的观点有范文澜、冯友兰等。很遗憾当时没有电视,要是有电视,肯定比现在的易中天、余秋雨还要红火。   《道德经》的理论体系      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叫做5000字的文化,老子《道德经》是5000个字,《孙子兵法》也是5000多字。《周易》也是5000字左右,《论语》稍微多一点,但同样不过15000字而已。这5000个字相当于我们今天一篇很短的文章,论文都算不上,更比不上我们那些领导人做的报告,5000字做报告肯定连总结成绩都不够用的。起码得3万个字。这说明什么问题?几部五千字的书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根所在。它显示了一种现象,先秦时期书写在简帛上,材料珍贵,所以作者斟字酌句,惜墨如金,写出来的东西非常的精彩,到了宋代的时候,由于印刷术的发明,东西就差一个层次了。到了郭沫若鲁迅用毛笔写作的时代,又比苏东坡时代差很多。像我这个时代用圆珠笔钢笔写作,东西就更加的差了,现在的人用电脑,快是快了,水平似乎更提不上台面。也就是说,书写工具越进步,人的智商越退化,写出来的东西越水。现在的文章很多,你抄我,我抄你,没有什么原创性。但是这5000字可了不得,而想要读懂也很不容易。    比如说老子讲了句很有名的话:“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什么意思?这是形容词意动的用法,就是“以……为……”,不管穿什么衣服你都觉得好,你穿西装觉得舒服,穿牛仔裤也觉得很好,不管穿什么都好,这是“美其服”。不管吃什么,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还是吃面都好。这就是“甘其食”。可有位先生却理解为吃可口的饭菜,穿漂亮的衣服,这位先生说的正好和老子的思想相反。另外老子不同的观点也会有不同的解释。刚才主持人讲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般解释为:能够讲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够说出来的名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名。但也可以标点和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有正的一面,道又有非的一面。合起来才是永恒的道(常道)。名的正面、加名的反面,才是常名,应该说这样解释也通。5000字,怎么读都能读出自己的味道和自己的理解,但是也不能乱读。          1,道的主体性    第一板块就是道的问题,也就是说以道为主宰,和天下万物所生本源的宇宙生成论,道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老子认为道是天下万物的总源头,也是天下事物发展的一个总规律、总动力。所以他的思想里面非常多的内容就是论述这个问题的。老子强调道是永恒的、无限的。同时也是不可言说的。我们的感官是无法感受的。因为老子讲的很明确,道是硬想出来的名字加上去的,他是讲不清楚的。但是为了讲方便,我给他称之为道,这个道是勉强说的。但是这个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谈道来历,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比天地还早。可以为天下母。即是天下事物的根本。道小到承载在每一个灰尘当中,道又大到承载在天地宇宙之间。大可以无限,小也可以到非常的微观。自然界那种沧海桑田的变化,社会上国家的兴衰存亡、个体的生老病死,在这里起作用的都是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描绘道是什么样的东西,人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春秋战国是我们中国哲学的高峰时期,思想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假如说孔子讲仁义是人的发现。法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政治术的成熟,就像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对西方政治学术完善的影响一样,那么,道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标志着哲学的突破,也就是说中国在这之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都是带有神学的东西,比如说天人感应,只有道把中国真正的哲学概括出来,这是标志。       2,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朴素辨证法。   老子看来,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难就没有易,只有难的存在,才能看到易的可贵,只有长的存在,才能看到短的特征。同时,老子认为这种对立存在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变化的。所以他说事物都在向他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走向反面,所谓量变到质变。“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意思就是富贵不要紧,但是不要骄傲,否则就会自取其咎。这里讲的就是变化。      3,“无为而无不为,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策略论   老子为什么为统治者喜欢?就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政治谋略。弱者道之用,表面上是柔弱的,但是最后柔弱是可以打败刚强的。这里的话很多,比如说老子喜欢用水来做比喻,“天下莫柔于水”,水是最柔软温顺的东西,但是“克坚强者莫之能胜”。什么意思?真正能打败最坚强的事物,恰恰是水,水才是最厉害的。日常生活里面,水滴穿石,再硬的石头也可以穿透。表面上最柔弱,实际上最坚强。所以说“进道若退”。   4,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   老子他认为老百姓之所以难管理,是因为上面的统治者太有为了,太有为,有时就会胡作非为妄自乱为,于是种种的制度来了、措施也来了,弄得很复杂,结果什么也弄不好。在老子看来,清心寡欲,一切无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措施也不用。吃什么、住什么都满足,最后落实到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这一点我们做到了,现在大家都住在高楼大厦里,各个邻居都不认识了。鸡犬之声是闻不到了,变成听到了家里唱家庭影院、卡拉OK的声音,可见老死不相往来是可以做到的。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我想可以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最后是一种理想。   1,自然精神    一个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自然精神。这个自然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大自然,像前两天我们浙江来的桑美特大台风。当然,自然更不是具体的事物。老子看来,所谓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自然的状态是什么?你就依从它去生活,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事物各有自己的本性。你不要强迫去改变它、改造它。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你也不要强求给人家整齐划一,也不要以你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别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老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主张不要刻意的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因为天地一旦有仁义之心,就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办事,圣人也会以仁义道德的标准去强迫大家去做事,老子认为这是很不应该的。表面上野兽吃草,人吃动物的肉是很残忍,但是它确实反映了一种自然的本性,是大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生物链,你要打破这个生物链,你要打破这个平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人孝敬父母、关怀下一代是人的本性,你用不着用这种孝、慈去重新搞一套,说得轻一点这是画蛇添足。说的重一点这是多此一举。   老子就强调:生活应该是返璞归真,木头里面的精、最核心、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朴。所以他强调以自然界的规律去对待它,在平常的生活中要以平常心去对待。他强调“甘其食、美其服”。不要强求意志的改变,这是老子的自然主义的精神,这种东西贯彻在老子的思想,就是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来办事,既不有为,而要用无为的手段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更加不要妄为,因为有为有时候会妄为,有时候会乱来。一切都要做到因势利导,一切都要符合自然。   我们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事先给它规定的模式,这是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我看过一个文章,讲中美的教育观念不同,美国的学生是学什么然后考什么。中国人是怎么学呢?是考什么然后学什么。考什么先定一个方法、价值,然后强迫你去学、教你怎么做。这就是考什么来学什么。所以我们的儿童、我们的中学生年轻时大多是天才,都是国际数学竞赛金牌、银牌的得主,但到最后诺贝尔奖都是花落他家。是华人不能得奖吗?不见得,朱利文、李远哲、李政道、丁肇中不也得了?无非是大陆人没得而已。可见问题出在大陆的教育体制违背自然,拔苗助长。   建设好的大学,这是强行定下来的目标,口号是十年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现在北大、清华,还没有进一流呢。让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一挑战,还仅仅是招生环节的挑战,就有变成国内二流之虞,且不要说世界一流了。世界一流不是你自己封的,不是订目标来做的,所以现在许多真正有水平的教授不愿意做工程,我们的学术研究叫工程,清史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都是设计好了你去做。而不是按照科研自身的规律来做,比如说科研,我有三年一篇文章都没有写,都在读书找资料,但是后三年我写了很多文章并且都发表了,这考核怎么做?按前三年的情况,你考核不合格,你教授就下岗了,或者是降为副教授了,你说这样能真正搞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来么?这是违背自然的规律做事,是和老子的自然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中国人口头上是尊重辩证法,但是真正做起来最不尊重辩证法,完全是人为的,主观的设定。所以我觉得老子自然精神很重要,他的所有理论和观点都是从自然精神派生出来的。       2,批判反省原则   四项原则:第一,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独立思辨的态度,持批判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很重要,人云亦云很糟糕。如果没有这一点,这个社会不会发展,只会原地踏步,老子对事物用自己的眼光看,你可以说他看得不对,但是你不能批判他独到的眼光。老子最恨的就是无为的对立面有为,因为有为往往会导致妄为,妄为就是胡作非为的乱来。人们最害怕就是道德虚伪,这一点老子看到了。    老子和庄子不同,老子很多思想是关于治国,他主张治理,他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治大国就像煎鱼一样,鱼是要吃的,也就是国家是要治理的,但是要讲究技巧,也不能说把鱼放进去之后随便的翻,把鱼都翻烂了,所以要小心翼翼,尽量不要干涉它,让它自己熟。所以老子最讨厌社会上那些漂亮的名词和说法,他和儒家是不对头的。他没有把法家放在眼里,主要的对手是儒家,儒家主要讲礼义,老子对礼评价最低,他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说这个社会既不忠,又不讲诚信是动乱的根源,你越强调规章制度的时候、越说和睦诚信的时候,往往是这个社会最不讲规章、制度的时候,最不和睦诚信的时候。所以他说了,老百姓难管理是上面导致的,上面的人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主张、后天一个法律,弄得人家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他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法律越来越多,道德反而就销声匿迹了。就像美国人打反恐战争,现在恐怖是越来越多,之前是中东,现在是很多地方都搞。   所以他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印象很深刻,“大道废,有仁义”,破坏了自然,才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比如说母子、父子、兄弟大家不和睦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提倡孝道、提倡尊老爱幼,然后“国家昏乱有忠臣”,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社会才会出忠臣,岳飞出现的那个时候,正是赵构这样的投降派和秦桧那样的恶人当道。在唐太宗贞观之治这样的时期,就不会出现岳飞这样的人。   所以老子说得很深刻:一个社会越是提倡什么、或者说越是宣传什么的时候,正好说明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这个东西。这是老子独到的见解,他讲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意思是真正的大象是没有影子的象,无边的象,可以积小,同时也可以积大,我想老子对这个社会的转变、批判是非常有力的。我们有时候就是被虚伪、造假的东西所迷惑、所干扰,这是很明显的。   东汉的时期最提倡孝,每个皇上的谥号都要有孝,比如说孝文帝,孝武帝,统治者提倡了名教、道学、往往成了伪名教、假道学。孝道做得最好的人实际上并不孝,那当然是假孝。有一个人偷人家的东西,被人家发现了,他就开始逃,追上以后,小偷以为要被痛扁一顿,那个人却说,老兄,你偷的东西不多,你没有发现我们家还有许多好东西,现在我给你送过来了。这看似是对盗贼的宽容,但实际上是沽名钓誉,可是那个人居然还成为了典型,成为了东汉王朝上下学习的榜样。因为被人家偷了,还送人家东西这样的道德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而且也没有理由达到。所以要大力表彰,这个东西很糟糕。   包括我们的社会上有一些现象我认为按照老子的标准、老子的批判精神也应该质疑和否定,如宣传一个人热爱工作、投身事业这是应该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弘扬这种风气,但是不要过分,他父亲死了,他也不奔丧,他老婆生孩子,也说是工作忙离不开。这是很不恰当的。因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妻子也不爱惜、对自己的父母也不关怀,那他爱工作完全是装出来的,我想连一个基本的人情都没有的人,他能对事业工作真正负责?他肯定是怀有不可告人的动机。所以说这种假道学我们不应该提倡。老子的批判精神有时候使我们清醒,对有些人的做法、表现可以打一个问号,如果社会提倡正气的话,也该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情的,而不是有为制造出来的虚假。显而易见,老子的批判精神是非常值得重视和肯定的。       3,变通互补原则   也就是辩证原则。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就是说长和短是对立的,高和下是对立的,前和后是对立的。第二个他讲一切都在变。第三个一切皆有利弊,无论怎样。好的一面包含不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包含好的一面。所以利和害是两个方面,有利必有弊,没有单纯的利也没有单纯的弊。   有一句成语我们非常的熟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一个老人丢了马,有人去安慰他,他说,这不见得是件坏事,过两天公马把母马给勾引过来了。人们又来庆贺他,他却说,这未必是好事。后来他儿子骑马的时候掉下来了,摔断了腿。人们又过来慰问,他说,这也未必是坏事。再后来打仗征军,他儿子因为是残废,不用去,结果去的人全部死掉了,而他儿子就活了命,逃过一劫。    可见,你要争取其中一个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最典型的是洋务运动,我们觉得斗不过人家,我们就学人家的船坚炮利,不去学西方的近代制度和近代思想。张之洞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这个路子。甲午海战说明什么问题?光学技术是不行的,因为西方的先进技术是建立在先进的制度和先进的文化基础上。你要么就都学,要么都不学。   甲午海战中我们的军舰比他们多,我们的炮口比他们的大,但日本的军舰速度比较快,另外他们的炮也射得快。双方各有优势,这样,打下来应该是平手吧。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是打不过人家,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人家日本的军舰可一艘都没有给打沉。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有一个生动的情节,就是沉下去的时候,他有一个宠物狗来咬住他的衣服不让他沉下海去,他把爱犬按下去,狗也死了,他也死了。一个军舰的舰长,怎么打仗的时候还带狗啊?所以说这是有问题的。战前日本人在观察,结论是中国的军队是可以被打败的,凭什么?凭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军队硬件不错,软件还有问题,什么细节?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军舰上面都挂着大裤衩,这一点说明军队没有真正备战的意思,所以有一本书讲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细节就可以看出一个军队的面貌。   为什么我要说这个问题,因为当时清朝是腐朽的朝廷,是慈禧太后统治下的,这么多的军舰给他,他也打不了胜仗,所以今天讲每个事物发展过程都是两方面的,比如说我们经济发展的很好,但是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坏处就是破坏生态、破坏环境,以环境生态的污染作为代价。我们一部分人是富起来了,但是它往往是牺牲了相当大的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前提的。我们在引进许多的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少固有的美德。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事情有弊害就不去做,关键是我们要把害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总之,老子提醒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要把利和害作为一个共同体统筹对待。       4,适度有节原则   儒家叫中庸之道,道家没有中庸这个词,但是精神上是互通的。少私寡欲,老子的本意是“私”的成分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要相当的寡。并不是说欲望和利益必须全部排斥,他所说的就是要掌握一个度,降低到不影响别人,而自己健康发展的境地。   中国文化有一个传统就是求全问题,什么都要求全,要做到圆满,药里面有十全大补酒,九全就不行,宴席是满汉全席,全是好东西,讲究全胜战略,但一味求全也会有弊端,求万全就会投鼠忌器,就会优柔寡断,就会患得患失,就会瞻前顾后,这样的话你就会丧失机会。许多问题上,往往面面俱到,竞争上要做到通吃不漏。什么东西都是他一个人独吞,人才上要做到求全责备,这是我们思想上的误区,老子的观点正好帮助我们纠正这种误区。   老子说缺的东西、少的东西往往是完整的,表面上是弯曲的,实际上是直的。表面上是空的一块,实际上是满的,旧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新的。在现实当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我们女同志的衣服一放三年,如果再穿出去,就过时了,是旧的了;但再放一段时间,却又成了新的了。如30年代的旗袍,现在看又时尚了。最有趣的是那句广告词,“多则惑,少则明,简约而不简单,利郎商务男装”。这句话正与老子“少则得,多则惑”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候就是要用有限的资源经营合理的配置,突出重点。    我老是想一个问题,我们常常说,做好人难,因为好人要求全,像我们人到中年这样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对孩子来说要做好父亲、对妻子来说要做好丈夫,对父母要做好儿子,到单位里面要做好上级、好下级、好同事,在社会上要做好公民、遵纪守法,跟朋友交往要做好朋友,七好、八好、九好,这么一来就完了,什么都想做好,面面俱到,结果活得非常的累。坏人就好办了,要升官就跑官卖官,要发财就坑蒙拐骗。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去做,结果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老子讲这句话,“少则得,多则惑”,有时候男的非常的优秀,长的个子1米80,公司单位是外资,月薪是几万、几千。女孩子愿意和他好的太多了,他挑花了眼,多则惑么,一拖就变成了钻石王老五了。少则得了,反正我也普通,不会有太多的选择,看对方差不离就行了,结果娶妻生子,过上温馨的家庭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老子的哲学也经常被用上。如女同志都比较勤劳节俭,易拉罐、汽水瓶都收起来,要卖给收废品的。我说这个东西不能收,你要学学老子,拣破烂的人就是靠这些东西生活着,如果他们捡不到东西,维持不了生计的话,走投无路,就会去抢劫。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小的时候听老人讲《三国演义》,说周瑜是一步三计,诸葛亮是三步一计,但最终一步三计的玩不过三步一计的,就是因为周瑜是多则惑,诸葛亮是少则得。不要求全,要做成事必须是挂羊头、卖狗肉。羊头是招牌,狗肉才是真货,如果你既挂羊头又卖羊肉,那就非赔本不可。       4,柔弱低调原则   柔弱原则非常的重要,老子认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你越不争,你得到的东西就越多,就是要以退为进、要欲擒故纵,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当他没有太强大实力的时候,他韬光养晦,他装孙子,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社会上很多的说法都与老子这一原则相吻合,比如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处于众,谗必随之”,又比如说,枪打出头鸟,真正有能耐不在于你敢做敢为,而在于你不敢做不敢为。当两个副局长都争着当正局长的时候,第三个不争的人往往渔翁得利。       5,和谐理想   老子的核心就是和谐理想,我觉得道家、儒家都讲和,中国讲和谐社会,我们传统文化里面的和谐就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但是道家比儒家还要高明。道家讲三个和:第一就是人与自然之和,天人之和;第二个人就是人际之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第三个就是个人的身心之和。   这实际上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包容性,和谐首先要有宽大的胸怀、能够宽容,所以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能耐再大也不能包打天下。所以道家文化里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江河不择溪流故能成其深,泰山不却微尘故能成其高。   道家的包容性很重要,越是地位高、越是有钱的,越低姿态、放低姿态。“天之道,常善之物故无弃物,常善之人,故无弃人”。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是没有用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用的。所以与孟子的观点也刚好实现了统一,孟子的观点就是人才有两种:一个是贤者,贤者就是品质比较好,但是能力比较差,就让他们进人大、进政协,他们的道德可以做楷模;还有一种是能者,他们的能力非常大,但是他们有毛病,你就让他们去当局长、当主任。这叫做“尊贤使能”,所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可见老子和儒家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老子强调的是没有完全没有用的人和物。所以他说“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塔顶必须有塔基,贵的人是靠大多数老百姓给你捧上去的。所以我觉得和谐首先是包容。     第二个老子强调的和谐具有差异性,差异性就是从道的自然状态讲,世间万物,千奇百怪,什么形态都有。这里要承认他的差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幸福没有一种统一的衡量方法,而是自我感受、自我感觉,不能强求一律。我们在北京看到最幸福的人不是那些当官的,当官太忙了,也不是我们这些大学教授,整天到晚填报表、写论文,最幸福的是北京的那些老大爷,夏天的时候二两二锅头、一碟花生米,逛逛公园遛遛鸟,他们才是最幸福的人,老子是特别强调差异性的,这是和谐的第二个层次。    和谐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核心的层次,老子认为要有平衡性,差异是应该承认有的。不能强求一律,但这个差异太大了,也会出问题,所以老子也讲治国,还要做人,他讲过一句非常典型的话,天之道就好像拉弓,高者抑之,低者仰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意思就是东西多了拿一点出来,东西不足则要设法加点进去予以补充。他强调要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老子这种平衡观里面包含了超越、制衡的理论,意思就是说第一要抑制你权力过大,第二是抑制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太大,如果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话,这个社会肯定不是和谐的社会。老子认为,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和合理,但是却要做到相对的公平和公正,成为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和谐。所以老子的学说表面上是一种纯粹的哲学理论,但是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这种人生智慧大的话可以推到治国,小的话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来提高大家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所以我觉得他讲的许多东西至少有两条可以强调一下:一个就是对欲望有所节制,特别对贪欲要抑制,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就不会有屈辱,知道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就不会有任何的危险。所以他强调,你一定要知道满足。因为当你有1000万的时候,你就想有2000万。其实,1000万也好、2000万也好,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只是数字的概念,因为你用不了这么多,你也花不了这么多,在银行帐户里面由2字变成了3字,后面再加一大串零而已。就是这样的概念。   第二他告诉我们要未雨绸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老子的话,3000年里,不光是很好的哲学文章,也是很好的文学文章。我想用老子的这种智慧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状态,你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和高明,用最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更好地生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的王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