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人生智慧

老子人生智慧

ID:20736183

大小:63.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15

老子人生智慧_第1页
老子人生智慧_第2页
老子人生智慧_第3页
老子人生智慧_第4页
老子人生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人生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的人生智慧东北大学张雷老子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老子以异于常人的智慧目光探究生命底蕴,洞悉繁杂人生。老子的箴言妙语所蕴涵的精妙智慧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历久弥新。老子的人生智慧课程共分五讲,围绕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知足常乐”、“见微知著”等进行重点讲解,展示老子为世人开辟的高超智慧空间,探求其立言之旨,明辨其智慧之道。本课程既深刻解读深奥的道家思想文化又贴近现实生活,结合古今中外经典故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受众面十分广泛,可以帮助人们体验生命价值、提升精神境界、感悟智慧人生,实现老子所言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

2、有”。本讲从老子的生平及其著作《道德经》讲起,解读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包括:“道”不可道;“道”是虚中有实;“道”的本体和功用;“道”是万物产生的本源;“道”的运行规律以及修“道”者可以历久弥新 本讲解读了老子“无为”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无为”的本质是顺“道”而为;统治者不恣意妄为才可使民富国安;为政之道的要点在于不可过度扰民;国家的治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统治者虚伪的仁慈后面贪婪的欲望;真正高明的治国之道应该是百姓几乎感觉不到的统治者的存在。本讲解读了老子“上善若水”的思想。包括:水的本性最接近于“道”;智者的品行也应该像水一样高洁;水之德行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

3、宽容;水能够以自己的柔弱战胜刚强;只有那些不主动挑起冲突,善于韬光养晦,低调谦下者才能最终成为真正的王者。本讲解读了老子“知足常乐”的思想。包括:知道适可而止,才会有更长久的富足;要做到安贫乐道,去除那些华而不实的欲望;要在名利场上保持一份宁静平和的心态,做到“致虚极,守静笃”。本讲解读了老子“见微知著”的思想。包括:要小中见大,易中知难,细节决定成败;欲成大事者要先做好小事;做事要善始善终。第一讲道法自然说起老子这个人,我们绝对不会陌生。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以及“自知之明,慎终如始”等等。如今我们耳熟能

4、详的这些名言警句,其实都是出自老子之口。从公元前的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被称为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第一个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东西方的文明区域都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更是达到了高潮。在中国出现了像孔子、老子、庄子等这样的诸子百家,在古代印度出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古代希腊则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大家。其中我国的老子和孔子被美国的《时代杂志》列入历史上100位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列。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在他的著作《历史哲学》中说:“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做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

5、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说起来,老子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事迹记述不多。太史公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这个守藏室之史大约相当与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这份工作显然对于李耳先生研究学问非常方便。《史记》中还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在汉代有一部叫做《列仙传》的书也记载了和史记差不多的一段故事,只不过更神奇一些。说是

6、有一天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望见有一团紫气从东方飘过来,以为是有圣人驾到的吉祥征兆。不久果然他所崇拜的偶像——鹤发童颜的老子骑着一头青牛来到了关前。紫气东来这句成语就出典于此。于是老子的粉丝尹喜就缠着他请求老子在出关之前为自己写下一部著作,老子就留下了这部五千四百六十七个字的《道德经》,那么老子离开函谷关西行去了什么地方呢?请注意史记中所说,莫知其所终,根据这句话,两晋时期的道家学者们开始浮想联翩了,杜撰了一部神马都是浮云的《老子化胡经》,说是老子西行去了印度,收下释加牟尼为徒,才产生了佛教。显然这是道士们为了抬高道教的地位而编造出来的,尽管故事听起来很给力,但是绝对不足为信。在

7、史记中司马迁还估计了老子的岁数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岁,又说活了二百岁。他认为老子长寿的原因是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这位太史公还说,在孔子去世一百二十九年以后,周朝的太史儋这个人可能就是老子,但是也可能不是,他自己也感到非常地迷惑,最后他很无奈的感叹道:“老子,瘾君子也。”在儒家的典籍《礼记曾子问》曾经记载了四次孔子向老子求学问礼的故事。第一次是在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问礼的地点在鲁国的巷党,第二次大约是在孔子三十四岁的时候,地点在周度洛邑,第三次是孔子五十三岁的时候,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第四次在苦县,但是具体的时间不是很清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