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文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

原创论文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

ID:30432823

大小:77.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9

原创论文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1页
原创论文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2页
原创论文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3页
原创论文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4页
原创论文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创论文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摘要:本文综述了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霉菌毒素的危害,以及预防和消除霉菌毒素污染的途径。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防治霉菌毒素是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由不同类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次级有毒代谢产物(Moss,1991)。动物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CAST,1989),霉菌毒素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时产生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或两方面都有,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饲喂动物会引起急、慢性中毒症状甚至死亡,而且还会在动物的肉、蛋、奶中残留,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

2、康(Mello等,1997)。因此,防止霉菌生长,去除霉菌毒素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就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以及去除方法进行综述。一、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霉菌”是指某些丝状真菌的俗称,一般泛指毛霉菌属、根霉菌属、毛壳霉菌属、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等属的真菌。霉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300多种有各种毒性作用的霉菌广泛存在于饲料中。“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通常是低分子物质,分子量在几百到几千道尔顿,没有抗性,一般都属热稳定物质,不因加热而破坏。饲

3、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杂色曲霉菌毒素、赭曲霉素A等曲霉菌毒素类;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T-2毒素、串珠镰刀菌素、呕吐霉素等镰刀菌毒素类;红青霉毒素、展青霉毒素、黄绿青霉毒素、橘青霉毒素等青霉菌毒素类。AF在玉米和花生中检出率较高,麦类则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青霉菌及其毒素容易在大米中出现。虽然研究人员对霉菌及其毒素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些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也比较成熟,但在生产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防霉意识不强,对霉菌毒素认识不足或知其有危害但存在侥幸心理,防

4、霉措施不到位等。因霉菌毒素污染而造成的损失已成为饲料损失中最大的一部分,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从而造成饲料、粮食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我国每年有近1/3的大宗饲料原料霉菌毒素超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亿元。因此,饲料霉变问题仍然是当前饲料业、养殖业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必需要从饲料工业、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的高度来加以认识,高度重视,认真防范,尽最大可能地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二、霉菌毒素的危害1.对饲料营养价值及消化利用率的影响  霉菌能

5、使饲料脂肪迅速变质,蛋白质消化率降低,严重降低饲料中赖氨酸和精氨酸水平,使饲料代谢能减少(迟俊和于安琳,1998)。Abdelhamid等(1992)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橘霉素、棒曲霉素、青霉酸和柄曲霉素中的大部分在体外对埃及车轴草干草和小麦秸的消化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在浓度分别为2nmol和10nmol时以青霉酸的影响最大。然而,也有少许的具有抗生素作用的霉菌毒素能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能使饲料消化率有轻微的改善。2.降低饲料适口性和影响饲料贮运与使用 饲料霉变

6、后会使饲料的感观性质恶化,常常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霉臭”气味。组成饲料的各种有机成分在霉菌的分解作用下,会生成许多有特殊刺激嗅觉和味觉的物质,霉变严重的饲料其中的蛋白质被分解产生氨、氨化物、硫化物,有机碳化合物被分解产生各种有机碳醛类、酮类等,这些物质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异味与异臭,从而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霉变严重的可使畜禽拒食。发霉常常会改变饲料的物理性质,导致饲料粘合结块,降低了饲料的疏松性和流动性,这样在大批量饲料的装卸运输系统中,饲料就不能很好的流动。仓库中的饲料还会出现桥接现象,难以

7、搬运。3.对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  霉菌毒素导致免疫抑制可表现为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降低补体和干扰素的活性,损害了巨噬细胞的功能(Corrier,1991)。免疫系统对赭曲霉毒素A的敏感性远高于其他器官,赭曲霉毒素A是较强的免疫抑制物(Muller等,1999),即使ng/mL水平的赭曲霉毒素A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毒害作用。5ng/kg体重的赭曲霉毒素A就会抑制小鼠的免疫反应(Haubeck等,1981)。就细胞免疫而言,赭曲霉毒素A能引起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

8、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抑制。对于体液免疫,赭曲霉毒素A能致IgG、IgA、IgM免疫球蛋白的衰退(Muller等,1995)。体外对雏鸡的腹膜巨噬细胞和黄曲霉毒素的混合培养发现,随着黄曲霉毒素浓度的升高,巨噬细胞潜在的黏附力降低,细胞损伤增加,噬菌能力降低(Neldon-Ortiz和Qureshi,1992)。4.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霉菌毒素在动物产品中会有一定的残留。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由于代谢较慢,在肉中的检出率较高,而单端孢霉烯很快代谢,基本没有残留,只有在很高的浓度时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