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

ID:29470836

大小:86.0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0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_第1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_第2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_第3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_第4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浅析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不良贷款的主要形成原因有所不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以前,不良贷款的主要成因在于政府干预、以贷谋私、绕规模放贷和越权放贷等。随着审贷分离等新的信贷制度的实施,这些问题逐渐演变为次要问题,风险识别技术逐渐成为制约信贷资产质量的瓶颈。本文以业内已经公开披露的问题贷款作为分析范例,力图通过对风险识别技术缺陷的剖析,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信贷理念,提升信贷风险预警与控制水平。一、信贷风险识别技术缺陷剖析(一)门第观念严重,沉醉于大企

2、业及上市公司的光环效应误区之一:能从多家银行同时获得信贷支持的肯定是好客户。当然,前提需是风头正劲的大企业、大项目、大行业等“高端客户”,如此一来,本是基于规避风险因素考虑的“择优发放”,演变成了“跟风发放”。探究认识根源,不外乎两点:一是大客户头上往往不乏眩目的光环甚至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业优势或地方优势突出,贷款担保容易落实;二是各家银行都看好的项目肯定是好,别人能放我们也能放,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只要眼下无需为收息收贷发愁,将来就不必担心放贷责任会追究到自己头上。至于不良后果,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贷

3、款过度集中,银行的生存直接依附于大客户的兴衰,银行命运反被客户主宰!从客户角度而言,因为获取贷款相对容易,超常投资、盲目扩张、冒险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银行在“垒大户”的同时,也在不断积聚着自身风险。二是对大客户的资信审核和贷后监管相对“宽松”,基本上是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究其原因:或是因为面对大客户底气不足,唯恐侍奉不周;或是因为面对大客户麻痹大意,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孰不知,以上种种,均会无一例外地埋下风险隐患。误区之二:上市公司筹资能力强,贷款还款有后路。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能够通过证券监管机构的

4、层层审查而上市募集资金的股份公司,无疑是人们眼中的“明星”企业。确实,一次性募集资金动辄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怎会不令银行为之心动?于是,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有的银行便“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对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和投资项目深入调查,贷后管理亦是走马观花。然而通过近年的信贷实践来看,一些上市公司非但业绩差强人意,还不乏投资冒进、做假账、炒股票等不良行为,操纵报表利润、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的事件时有发生,至于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呼风唤雨”和“长袖善舞”,非但没能为银行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反倒成为投

5、资冒进或财务造假的动力与工具。例如:某些因净资产收益率偏低而濒临丧失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为了保配,常会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减少净资产,进而达到人为“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的目的,但问题在于,其经营现金流又往往不足以支持红利发放,此种情况下,最常见、最“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法便是巧立名目向银行贷款。当走到业绩一落千丈直至退市的地步,银行的信贷资金自然多会血本无归。企业是如何看待银行高涨的放贷热情呢?三九集团的例子很是耐人寻味。2004年4月,因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肆对外扩张、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该集团被多家银行起诉

6、要求提前还贷。面对所遭遇的财务危机与诚信危机,其原负责人赵新先在接受采访时竟然感慨说:是银行贷款过多造成了三九集团今日被动的局面。如果当初银行贷款慎重些,三九集团便不会花钱无节制,更不至于身陷泥潭;在三九集团危难之际,银行作为债权人又纷纷讨债,加速了企业危机。按理说,企业的“抱怨”太过“出格”,企业申请贷款,应该根据自己的立项规模和还款能力来确定自己的贷款额度,有多大需求贷多少款,贷款过多,只能怨企业对自身业务发展缺乏清醒的判断,再者,贷款再多也不能花钱无节制,更不能将本身的违规行为归咎于银行。但另一方面,

7、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贷款,会一定程度上刺激助长企业的扩张欲,淡化企业 的资金效益观念,对企业自身和对银行贷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二)财务报表分析断章取义,分析结果有失偏颇误区之一:资产负债率低,肯定债权保障程度高。其实不然,细究起来,此种观点失策之处有三:第一,忽视了资产的有效性。如:未考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是否都能够收回,固定资产是否仍可正常运转与使用,无形资产是否仍然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等;第二,忽视了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的对称想。试想,如企业以部分短期负债支持了部分长期资产,那么一旦面临短

8、期债务偿还压力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到贷款偿债能力;第三,忽视了或有负债问题。或有负债虽非现实负债,但其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对外担保、未决诉讼与纠纷等,一旦转化为真正的负债,无一例外地会波及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特别是偿债能力。可怕的是,有些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对此避重就轻、语焉不详甚至根本不加披露。据悉,仅是2003年,深市就有44家上市公司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的50%,而遭到公开谴责的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