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粤教版)

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粤教版)

ID:29354871

大小:670.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2-18

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粤教版)_第1页
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粤教版)_第2页
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粤教版)_第3页
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粤教版)_第4页
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粤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粤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宋散文选读全册教案1.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象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3、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三、教学难点:作者对“造物者”的讨论的理解。四、教学课型:讲读课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回忆所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2、复习有关柳宗元的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著有《河东先生集》。与

2、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3、齐读课文,要学生注意正音和句子的停顿及语气。4、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大义,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课文,力争不读破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怀。5、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1)点出需要注意的字词读音垠(yín)睥睨(pìnì)梁?(lì)疏数(shuò)偃(yăn)仰(2)指名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注意:实词:径:一直。逾:越过。睥睨: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梁?:栋梁。益奇而坚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其疏数偃仰: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虚词:“以”的用法“投以小石”(4

3、)提问:  ①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大意正确即可。)②.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答案: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这是对课文中重点描写的理解,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描写特点,并能进行分析。)③.此段文字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答案:第一条路写得简略,第二条路写得详细。④.举例说明这段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答案: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描写,例如:“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

4、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6、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1)点出需要注意的字词读音傥(tăng)(2)指名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注意:实词:怪:诧异。售:得到赏识。伎:技艺,美景。傥:或者。辱:屈辱,贬谪。(4)提问: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没有“造物者”呢?答案:没有,从“神者傥不宜如是。”一句,以及对“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这两种观点的不相信都可看出。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身世之慨”?答案: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

5、心情。7、文章主旨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8、文章特色⑴凝炼而生动的语言⑵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⑶將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9、小结10、作业:背诵全文2、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大致翻译课

6、文。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疏通字词文意,理清思路)一、导入并初步感知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2.作者:简单了解作者。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

7、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3.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4.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结合课后练习三、四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教师指导点拨。2.理清每段大意。第一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第二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议论过渡。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得与否。第四段:以张君为例,肯定其自得、“无所不快”的人生态度。第二课时(抓住文眼“快”,赏析全文情、景、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