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18269
大小:11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8
《在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浪潮,让学生成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关键词:质疑创造力生活教育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拙。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注重互动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
2、主动性、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一、鼓励质疑,促进互动。“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陶行知认为: “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可见,敢于质疑,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保护学生的当堂质疑表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的好习惯。由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主动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比如,如果你是文章作者,你想告诉读者什么
3、道理?如果你是老师,你想让大家掌握哪些内容等等。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问题,给同学提问题,创设质疑情境,让大家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氛围。二、言论自由,发挥学生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到来,人们创造能力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培养创
4、造型人才是知识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陶行知指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致力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起点和归宿。今天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创造思维是创造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创新空间。 由于课内的研究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就积极引导,认真组织课外生活中的后继性研究,使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第一要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产生创新联想。要善于挖掘生活与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发学生创新的
5、联想。第二要鼓励学生课后在生活中进行创作。在课堂上引发创新联想的基础上,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所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进行重新组合加工进行新的联想、创作。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他们学习
6、中原有的程式化、机械化倾向,教师少给学生条条框框的束缚,真让学生的灵性得到尽情的挥展。三、教学相长,让学生拥有尊严反思过去,我们以往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过多地关注学习结果——成绩、排名,却忽视了对学生语文思考、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过多地关注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发展。这种重结果、重甄别,以成绩高低论成败的评价,是一种无视每个学生内心感受、缺乏人文关怀的冷冰冰的评价。语文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相长”的关系,而非教师一人的舞台。所以,实施人文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这种评价方式,重过程,重每一个学
7、生个体的进步和发展。要把评价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通过评价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实施民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成分。他主张每个教员都要做“民主的教师”,要“与学生共甘苦”“跟小孩子学习”,要“肃清形式、先生的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他要求教师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呼吁“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弟”,不要做“糊涂先生”,压制儿童的创造性。他写诗抨击那些不民主的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
8、关系,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为维护“师道尊严”,使得刚刚绽开的思维之花在教师严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