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 人教实验版

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 人教实验版

ID:29174442

大小:1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7

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 人教实验版_第1页
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 人教实验版_第2页
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 人教实验版_第3页
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 人教实验版_第4页
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 人教实验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 人教实验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语文风筝知识讲解二人教实验版【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丫杈(chà)惊惶(huáng)恍然大悟(huǎng)可鄙(bǐ)  即刻(jí)倘(tǎng)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憔悴(qiáo)(cuì)  点缀(zhuì)荡漾(yàng)瑟缩(sè)苦心孤诣(yì)  掷(zhì)惩罚(chéng)虐杀(nüè)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丫杈——即桠杈,形容树枝歧出。  肃杀——〈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

2、动。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可鄙——令人鄙视。  惊惶——惊慌。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重点难点讲解】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此句对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看见风筝,人之常情应是愉快的,而“我”却感到惊异和悲哀,似乎不可理解。但是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早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

3、,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要想正确理解此句,联系文章主题便知道本文是批判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近代儿童教育的科学观念。而“我”作为兄长恰恰扮演了虐杀者的角色,不许小弟放风筝,认为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现在想来,游戏之于孩子实是天性使然。更为悲哀的是时过境迁,弟弟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法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心情更加沉重。鲁迅先生有着严肃的自省意识,并不因为当初的行为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而原谅自己。  (2)对“精神的虐杀”如何理解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

4、格管束弟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当时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在我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记。表面上看来,我折断、踏扁的只是一个风筝,可受到伤害的是弟弟那纯洁无邪的心灵。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小弟对风筝着迷,自己肯动脑筋去做,本是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我却横加阻拦,不仅折断了蝴蝶风筝的一支翅骨,还掷在地下踩扁,最后“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小弟的痛苦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而自己的这种行为不是“精神的虐杀”又是什么?  (3)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跟“惩罚”一词联系起来就明白了,因为

5、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受到了谴责,可谓“不幸”。这里含着同情、后悔与自责之意。  (4)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的内容。在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受”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

6、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2)背景知识  《野草》,散文诗集,1927年北京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收有《这样的战士》、《风筝》、《淡淡的血痕中》、《一觉》、《希望》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风筝》发表以后,它的抨击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

7、锋芒卓然毕露,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鲁迅先生同时另有一篇《我的兄弟》题材一样,人物相同,不过只叙写了拆毁儿童玩具风筝的错误,而《风筝》一文却挖掘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第二部分(3、4段),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第三部分(5~8段),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第四部分(9~12段),“我”想讨弟弟的宽恕,小弟已全然忘却,这更平添了“我”心头的沉重。  (2)中心意思  文章回忆兄弟之间的一

8、件往事。小时候不许小兄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